第十二章 各部的财政预算(上)(1 / 2)

语不惊人死不休,大概也就是这样吧!

但见方木豪气干云,在话音落下之后,更是大手一挥,直接便从方家产业今年的盈利之中,借了两千万两银子给西川政府。

两千万两银子,或许放在一个普通人的手里,会让将他吓死。但此刻,下面的各部部长,在听到方木今年又要借两千万两银子给西川政府,却是没有多大的震惊感了。

究其原因。

其一,在西川发展的这两年之内,每隔一年,或者是每隔半年,方木都会借大笔银子给西川政府,以此来填补西川政府的财政赤字,到现在,西川政府都不知道欠了方木多少钱了,至少也是上亿两银子!

因此,有了以往方木借钱给西川政府的前例,各部的部长已经麻木了,已经不再如第一次那么震惊了,反正西川政府都借了方木很多钱了,二十年之内是还不起了,而且方木又不要利息,倒不如多借一点,越多越好,多多益善

其二,当众人听到方家产业今年的盈利是四千万两银子,各部部长心里震惊之余,也在埋怨,埋怨方家今年的盈利这么多,怎么不多借一点银子给西川政府。

只见下面各部部长此时的反应,大部分人都是目光灼热的望着方木,期望方木多借一点钱给西川政府,好让他们所在的部门,今年能多分一点财政预算。

包括教育部长蔡元培,这一个看起来老实、斯文的中年男子,此刻也贼兮兮的望着方木。

只有少数人,面对方木的借钱行为,脸色有些为难,其中就包括伍廷芳。

只见伍廷芳在听完方木的话,他不像其他人那么兴奋,或者是目光灼热的望着方木,而是一脸的为难表情。

伍廷芳忧虑了片刻,沉吟少许,便为难的向方木问道:“方小子,你这样一直借钱给西川政府,西川政府怕是还不起啊”

面对伍廷芳的为难,方木故作咳嗽了一下,拍了拍身上中山装的胸口,掏出一支烟,点着之后,深吸一口,吐出一团迷幻的烟雾,说道:“伍老,您别担心,西川政府能还就还,不还也罢了”

霎时,听完方木这话,各部部长面色一喜,纷纷在心里暗道:“最好不还!”只有伍廷芳,还是一脸为难的说道:“这!”

“伍老,您别这、那的,既然木少一片好意,我们也就接受了吧”蔡元培率先打断了伍廷芳,贼兮兮的说道。

并且在蔡元培说完之后,其余的部长,纷纷劝说道:“对啊,伍老,反正西川是木少发展起来的,他借西川政府一点钱,又有什么不对呢!”

“伍老,别再多说了”

说到最后,除伍廷芳之外的众人,大有伍廷芳不接受这两千万两银子,就不罢休的样子

“唉”面对众人的劝说,伍廷芳无奈的一声叹息,沉吟少许,低头摇了一下,喃喃自语道:“照这么下去,西川还是西川吗?”

坐在议事桌最上面的方木,显然也听到的伍廷芳的嘀咕,但他却不在意,而是自顾地笑了笑。

对于伍廷芳担心的事情,方木心里最为明白,他知道,按照现在这种情况发展下去,西川势必会对方家养成严重的依赖性,以后西川到底是所有人的,还是方家的,这还两说呢!

伍廷芳想做的,就是断绝方家对西川政府的影响,这样,以后不论是立宪,还是共和,都会轻松许多。

就伍廷芳个人来说,他其实对于立宪,并没有多大的反感,在原本的历史之中,伍廷芳那时就曾支持过满清朝廷组建内阁,不过那时满清朝廷组建的内阁,却是以满人占大多数的皇族内阁。

伍廷芳也是在那时,才对立宪感到绝望的,转而支持共和。

可现在,不还是1902年(光绪28),还没到满清组建内阁的时候,对于留学西洋,博古通今的伍廷芳来说,他知道很多列强国家,都是实行君主立宪制的,通过宪法的权力来约束君主,以此来避免国家出现昏君。

此时,深受欧美各国立宪制度熏陶的伍廷芳,内心之中,还是比较支持君主立宪制度的。

毕竟,革命这个东西,对于伍廷芳来说,实在是太陌生了,陌生到不敢去接触。

革命!它的成本也太大了,大到足以令当今中国伤筋动骨!

此刻,方木跳过了伍廷芳,直接面对工业部长张姓老者,问道:“张老,今年西川的工业发展如何?”

面对方木的问题,张姓老者沉吟少许,那张爬满皱纹的脸上,眉头紧锁,少顷之后,便缓缓地回答道:“木少,今年西川的工业发展态势良好,总体来说,是呈现一种曲线上升的趋势。”

“嗯”听到这里,方木沉吟了一下,点了点头,示意张姓老者继续说下去。

张姓老者也不客气,拿起桌前的茶杯,小抿了一口,继续说道:“今年西川的工业总产值,相比于去年,大概是翻了一翻。”

“其中,军工产业占去大头,大约占百分之四十左右,钢铁占百分之二十,剩余的百分之四十,则是制碱、纺纱、化肥、面粉、汽车等工业,总共占去了这百分之四十。”

“只不过,西川出产的钢铁,大部分都是自产自销,基本上都用于了军工厂制造步枪、火炮、子弹、炮弹等军用物资上面,很少有外销的情况,属于自给自足。”

“剩下的制碱、纺纱、汽车、化肥、火柴工业,发展倒是良好,其工厂之内生产的产品,不仅满足了国内的需求,就连列强国家也大肆采购,属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在这一年之中,我在西川新建了三座钢铁厂,每一厂房,每年的钢铁产量,大概是五十万吨左右,足够我们西川以后几年使用,在眉山、自贡、宜宾等地,我也下令兴建了十多座军工厂,其余的工厂,如:制碱、纺纱等工厂,则是分布在西川各地。”

张姓老者说到这里,其余各部部长,纷纷羡慕的看着张姓老者,因为他们没有想到,今年工业部的发展,会如此的迅疾。

方木听完之后,稍作沉吟,便果决地说道:“三座钢铁厂还不够,今年在攀枝花,必须修建五座钢铁厂,才能暂时满足攀枝花地下铁矿的开采。”

“至于西川其余地域,还请张老安排技术人员去勘测一下,找出铁矿,然后再开采。”

“记住!钢铁,是西川在这个时代立足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