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针锋对
我倒要看看,为了那个姓秦的,你会不会真的完全不顾念我,也不顾念这天下安定,当真起兵自毁江山!
自瑞羽受困宫中,为防内外消息串通,她的臣属得知详情强闯救主,宫禁防卫明松暗紧,已经做足了备战之势。别说她的亲卫进不了宫,见不着她,就连昔日承庆殿服侍她的旧人,也被东应调了开去。
东应将她与旧属隔绝两个多月,今天突然将她的女史带进来,不由得令她心生警惕,不知青碧怎能在这里出现,又是为何出现。
青碧看了东应一眼,又迅速地低下头,答道:“圣上十日前下诏,征召公主府的十二青入宫侍奉皇后陛下,奴婢应诏前来,充任皇后詹事。”
瑞羽长眉微动,睨了东应一眼,问道:“青红他们呢?”
青碧面上掠过一丝愧色,讪讪地道:“因为安西都护府还有许多事务要与公主府交接,青红在西疆延宕了月余才入玉门关。按行程算,如今他们应该还在凤州。”
瑞羽唇角一挑,曼声道:“这么说,十二青只有你一人来了?”
青碧过了会儿才道:“奴婢……奴婢得知陛下大婚,便迅速了结手中事务,快马加鞭连夜赶来了。”
瑞羽笑了一声,略带嘲讽地问:“你是什么时候得知我要大婚的?你回京都时公主府的其余人等可知我要大婚?”
青碧深深地低下头去,却仍可看到她额头的汗珠一层层地往外冒,对瑞羽这句话却不敢直接回答。
倒是东应见青碧尴尬,在旁边打了个哈哈,干笑道:“阿汝,青碧为了能侍奉你,连日连夜万里奔波,忠心可嘉……”
瑞羽倏地打断他的维护,怒喝一声:“你住嘴!”
喝住了东应,她又看着青碧,缓缓地说:“回话!”
青碧猛一咬牙,居然抬高了头颅,望着瑞羽大声回答:“奴婢是在太后娘娘的丧讯传到西疆时知道您即将大婚的,公主府其余人并不知道您要大婚!”
瑞羽早预料她必是投靠了东应才能获得他的信任入宫充任要职,此时听到她亲口证实,仍然震怒,“青碧,你能在太后的丧讯传到西疆时就知道予即将大婚,因而万里奔波回到京都,你对予果然忠心可嘉!”
青碧脸色煞白,眉宇间却反而浮上一丝固执倔强的神态,强自镇定地说:“皇后陛下,奴婢一直认为您与圣上亲密无间、同心同德才是天下子民的大幸。如果您与圣上因为身份阻碍而不能结成夫妻,那也罢了;但既然你们之间的障碍根本不存在,那你们成婚不是于国于家于个人很好的事吗?”她顿了顿,又道:“皇后陛下,您待奴婢恩重如山,奴婢理应誓死效忠。但天无二日,国无二主,您所掌握的权力太大,与圣上异心离德时,对已经饱受摧残的国家伤害也太大。大义所在,奴婢只好得罪您了。”
瑞羽觉得好笑,“何以见得予手握重权就将怀有异心,对帝位就有威胁?何以见得你所选择的就是国家大义?”
“因为您身居这样的高位,使得您的臣属和近人,都会因为骄功自傲而不自禁地怀有别样的心思,对圣上缺少必要的礼敬和畏惧,自然威胁帝位。”青碧不由自主地挺了挺胸,大声说,“皇后陛下,奴婢从小就在您身边侍候您,了解您的为人。您身居这样的位置,若是没有与圣上离心,为了圣上与唐氏国祚的安稳延续,您会宁肯终身不嫁,亦绝不会突然成婚,更何况是在太后娘娘和圣上都极力反对的时刻,仍旧固执己见,不肯更改。”
瑞羽为她的话而瞠目,冷笑道:“所以你觉得,唯有拆散予的婚姻,促成予和天子大婚才是于国于家都好的事?因此你宁愿身负背主的恶名,也要成全国家大义?”青碧默不作声,但她的沉默,分明表达她对此持肯定的态度。
私情与大义相违的时候,是忠于个人感情,还是忠于国家?这本来确实是个令人痛苦的选择,无数贤人勇士在国家面临危难之时,都毅然决然地选择了为国为民。
然而,这一场违背瑞羽的意愿和尊严强行嫁娶的婚姻,与国家大义有什么相干?
这么多年来,为了不使麾下将领有骄矜之心,她压着臣属的不满,在军中施行文臣监军,以削武将权柄;为了不让秦望北有非分之想,她明知对他亏欠极多,却仍旧不让他沾染她手中的权柄;甚至为了不使东应日后为难,她已经与秦望北约好了,待李太后百年之后就放弃她在神州的身份地位、权柄财势,与他一起放舟四海,漂泊余生!
她的种种安排,都是为了东应的帝位安稳和唐氏国祚延续,但在今日,竟有人敢在她面前,用国家大义来贬低她的作为,从而开脱自己的罪名,这简直荒谬绝伦!
这样的荒谬借口,令她纵声大笑,“你在予身边侍候二十余年,予竟不知道,你在一夕之间有了这样的公心和博大胸怀!”青碧待要回话,瑞羽已然收住笑声,俯身看着青碧,满面嘲讽地问:“你操劳费心,难道真的是为国为民,而不是想邀宠悦己?”
东应听她这句话意有所指,微微一怔,不解何故。
青碧也一愣,迷惑地道:“奴婢不知道皇后陛下所言是什么意思。”
瑞羽脸上似笑非笑,话里却字字带刺,慢慢地说:“你本就不是一个知道是非的人,这般辛苦奔波,却连自己究竟为什么这样做都不清楚,还在予面前大义凛然,自欺欺人,殊为可笑。只是你那点女儿家的小心思,予此时说破了,却是便宜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