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我今生最美的修行 第十四章,哪家少年心如明镜?(2 / 2)

…………

夕阳西下,颜宝钗看见少年一闪而逝的质疑,她坐到台阶上也开始怀疑是不是自己打开的方式不对?

这一次,颜宝钗亲自向少年展示了更为高超的一招,脚踏木棍,手中掐起法诀,一样能御剑千百尺,只是出于她不精通剑道的原因,滞空的时间极短。

御剑飞行,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刻还,这才配得上剑士的称呼。

李当归苦练很久,好在是依靠着不错的体魄能硬撑着挥舞百十来遍,至于颜姑娘所说剑离手三丈的奴剑法门,他尚未触及。

次日清晨,颜宝钗换了一种方式,让李当归开天府,踏上修行大道之后再学剑,她有着道种一般资质,要想指导一个不蠢而且肯吃苦耐劳的少年开辟天府,对于颜宝钗来说只是小事一桩,很快,七日之内李当归便开了天府,可惜的是并没有颜姑娘描绘的气机如同‘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感觉。

然后李当归重新学剑,以气驭剑,暮春过去,初夏来临,清白少年只能让剑离手三尺,来去自如。

他呆立当场,双眼通红。

如今激动的行为让久居皇庭内称得上心思细腻的颜宝钗有些不明所以,在她看来,以李当归“春秋剑胎”的资质要想开辟天府、以气驭剑只是一个朝夕的时间,如今耗费了一个半月的时光才一只脚踏进了修行大道的门槛,他错过了很多事,山神庙建成,文庙修了一半,大燕李家搬出镇子,留下李家姐妹日日跟随着颜如镜,刘先生即将启程回到学宫,毗邻主仆收拾行囊不日便会随同刘先生一样离开。她不能理解李当归的原因,大抵是因为他爹娘,对此,颜宝钗不管不问,她不可能一直这样看着这家伙修炼,她也有很多事情,首当其冲的便是“万仙大会”,她只是借宿,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她与少年不过萍水相逢,能教他这么多东西,已是极限,严格。

她直接来到庭院,便看着上气不接下气的少年,坐到台阶上,如同少年一样看着天边晚霞怔怔出神,良久,李当归才回神看着颜宝钗,咧嘴一笑,轻声问道:“我有个问题一直想不明白,像颜姑娘这样聪明的人为什么不学剑呢?”

颜宝钗转头看着李当归,语气冷淡,“剑士山河杀伤力第一徒有虚名,大多都是沽名钓誉之辈,我希望你以后别这样,若是被我发现曾经教过的人是那样的人,我肯定会亲自杀了你。”

李当归心中有些无语,岔开话题,问道:“我看那些外乡人走了很多,他们是采到矿石了吗?”

颜宝钗点了点头,说的模棱两可,“相差不离吧,有的盆满钵满,有的颗粒无收。”

李当归如坠云雾。

颜宝钗没有理睬他,只是自顾自的盯着晚霞,说着小镇上近

些日子发生的事情,有些玄妙无穷,有些稀松平常,就像整日穿梭大街小巷的太甲真人,耐心很好,挨家挨户的敲门,免费求签卜卦。

署衙那边山神庙修建之后督造大人就返回天都,留下镇官大人一个人督促着文庙的进程,刘先生把离开后的时候安排的十分妥当,一但文庙修好他便离开,由他弟子接替“教书先生”的位置。

李当归忽然想起来看望先生的几人,听说是刘先生山崖上的弟子,一个半月日日夜夜学剑,镇子上很多东西反倒是不如颜姑娘这个外人,

颜宝钗瞥了少年一眼,平淡道:“不用太担心,也其实根本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也就是你们那个先生要离开,你的邻居似乎也要走,不过好像还没有确定。”

李当归没有回答她,只是觉得先生教书半个甲子,他虽然不是学塾的学生,可有时间还是会去听课,刘先生教书也都是来者不拒、有教无类,因此镇子上声望有些高,否则的话山神庙、文庙的事情朝廷也不可能让他来提笔。对于杜若,马上就是弱冠之年的年轻人,李当归觉得那家伙早应该出去闯荡了。

很快便看见满天星辰,皓月当空,如同白昼照亮巷弄。

天底下心心念念的人看到的都是同样的美景,李当归抬起头看着满天星辰,他与颜姑娘有着很多次这样坐在一起说话,像今天这样正儿八经聊天的时候却是少有,只是她不说话,少年也不好开口问,生怕像上一次一样问到一些敏感的问题被冷眼相待。

少年思绪万千,颜宝钗便已经开口说道:“我算了一下时间,那场大会差不多要举行,到时候带着你这样一个拖油瓶肯定会延误时间,所以我准备过几天启程,你看看有没有什么需要准备的。”

对于万仙大会,颜宝钗很少提及具体的时间地点,有时候李当归好奇随意问一句便会被冷眼相待,吃一堑、长一智,因此这一次少年很识相的没有多问什么,只是关心道:“那你打不过就跑,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颜宝钗讥讽道:“我可不是你。”

李当归扯了扯嘴角,知道这个白袍女子在这事情上就是九头牛也拉不回来就没多说什么,只是叮嘱道:“那自己小心一点。”

……………

青田镇一个月的风波,其中最大的变化便是阻隔官道的大山脚下有了一座山神庙,也是北唐境内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山神庙,由天子钦点,封山神,修庙宇。

除却这些,小镇上就是一些无伤大雅的人员流动,走了一些人,又来了一些人,毗邻杜若家传来一阵敲门声,声音沉闷,像是有意而为,李当归走出庭院,来到巷口探头一看,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温醇至极,“李当归?”

果不其然,正是刘先生山崖上的弟子,接替教书先生的位置的儒生,一袭白袍,干干净净,没有任何多余的装饰品,而立之年,顶高冠,朝着李当归微微一笑。

说实话,李当归还是第一次与儒生碰面,一个半月的时间都是躲在庭院内学剑,去山神庙的时候怕浪费时间会刻意绕近道,因此哪怕很早就知道有人三人来看望先生,却迟迟没有见过面。

李当归看着他,点点头,“是我,先生有什么事情吗?”

儒生眼眸打量着李当归,就像是看见一块宝玉,不肯错过任何一个角落,上上下下,里里外外看个通透,最后把话说的云雾缭绕,“我听别人说起过你,吃苦耐劳,心性极好,怎么要不要随同先生一同前往朝天阙,潜心修学百年,我保证你衣锦还乡。”

打开大门便看见这一幕的杜若呆立当场,嘴唇颤抖,因为提剑的缘故李当归无动于衷,他似乎被儒生说到了心尖上,手中握着那西楚天子赐的笔。

他很早便来到镇子,因为赤芍的原因顶着很多名头,街坊邻居们他的热度一向只增不减,譬如家破人亡的少年如何能有这么一座府邸,自幼书香门第也让杜若知道山河中的很多事情,不降李当归那样什么都懵懵懂懂,他很清楚春秋学宫第一甲朝天阙代表着什么,刘先生作为儒家圣人七十二弟子之一意味着什么。

李当归摇头拒绝,就像拒绝浥轻尘一样很果断,不过这一次有着更好理由,他已经开始学剑。

而且丢了西瓜捡芝麻的事情,他干不来。

儒生还想说什么,便看见少年“落荒而逃”,然后眯着眼睛看着眼前即将弱冠的少年,还未开口,他便点头答应,“我答应与先生一同前往朝天阙,只是我心中有一个困惑已久的问题,还望先生能解答。”

儒生笑了笑,示意少年但说无妨。

杜若开门见山道:“不知道先生名讳,与刘先生关系如何?”

白袍儒生一笑置之,“春秋学宫朝天阙第一甲平生最爱不平事的元芩,他是我先生,去朝天阙之后我便是你先生,不过暂时不会教你任何东西。”

少年藏了十九个春秋的心事,此刻逐渐开始显露出来,他抬头看着儒生,眉眼含笑,“元先生。”

白袍儒生笑着离去,朝天阙的君子礼仪他一个字没学进去,有教无类被学了个通透,只要资质不错,恪守教义,他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