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0 章(1 / 2)

李正德这才带着赵氏回到静逸堂稍作休整,而作为新晋表哥的赵简,则被安排在了客居的厢房里。

李熹微带着白英卷丹玉竹和海月还有南星忍冬回到了清晖院,冷冷清清的清晖院一下子满满当当的住了七个人,好不热闹,热闹过后,李熹微对着众人耳语了几句之后,便让她们各自散了,晚膳前,李熹微便得到了反馈,昨夜的李俯果然是被李正贤特意安排了的,白英和卷丹她们打探到就连当夜值夜班的下人和夜间巡逻的护卫们都是莫名其妙的一夜好梦。

要是李正贤知道自己的安排直接替李熹微省去了不少麻烦,不知道会不会气活过来。

晚膳时分,这一大家子如约聚在了世安堂,可是依然没有李正贤,赵简以身体不适为由,也没去世安堂。李熹微还是没看到陈氏母子的身影,心中觉得奇怪,便着海月去打听。

在饭桌上,李正德再次问起李正贤时,张氏也有些尴尬,自从李正贤成为新的永城候之后,几天不归家早是常态。

张氏最开始也对着李正贤发过牢骚,只是现在的永城候却不是从前那个在妻子面前温柔体贴的李正贤了,被李正贤甩过几次冷脸之后,张氏便学乖了,反正只要这个家还是她当,只要李正贤没有乱带女人回来,她便睁只眼闭只眼。

只是作为永城候俯人的张氏不想让人知道她连能联系到李正贤的人都没有,特别是不希望赵氏知道,便找了个借口支吾了过去。

晚膳后李熹微回了清晖院,在路上碰到正准备回清晖院的海月。

海月对李熹微耳语道:“小姐,府中早已没有陈氏母子。”

李熹微有些诧异:“详说。”

海月道:“我们出府那年,陈氏难产,大小都没保住。”

李熹微心中威震,前世的陈氏是借着永城候遗孤进的府,因此不可能怀孕,更不会因此殒命,甚至有了永城候世子生母这个头衔后一度在府里作威作福,而这一世,她顺利进府还怀了身孕却早早殒命,李熹微又想起李程这一世的结局,心中深感人命在命运之轮面前的卑不足道。

第二日下午,李正德又被权鼎帝唤进了宫里,权鼎帝坐在御案前看着伏在地上的李正德道:“还记得当年突闻李卿噩耗时,朕痛失臂膀,心如刀割,不想一转眼便过了四年了!”

李正德头贴在地上道:“草民惶恐!”

权鼎帝又道:“虽然如今已时过境迁,朝廷却还需要你这样的肱骨之臣,李卿可愿意回来助朕?”说完轻微地咳了一下。

候在一旁的朱內侍连忙递给权鼎帝一杯参茶,给他润喉。

李正德摆出一副受宠若惊的模样道:“草民没有办好事情,竟让皇上劳心劳力,是草民的罪过!能替皇上分忧,本是草民之幸,只是现在草民毒伤未愈,只怕有心而无力,有失皇上厚望!”

一旁的朱內侍闻言瞪大了眼睛,心想这几日权鼎帝都在为怎么安排李正德而伤神,不想李正德竟是这般不识抬举!

原来李正德出事的时候是吏部尚书兼永城候,他‘死’后,吏部尚书这个位子成了香饽饽,各方势力角逐一番之后才稳定下来,永城候的爵位则落在了他亲弟弟的头上,本算得上是一个完美结局,却不想现在李正德死而复活,而李正德又是因公受害,现在安然回归,也还得给他安排个去处才行,只是二品官员不可轻易调动,自然没有让现在的吏部尚书给李正德让位一说,而李俯已有永城候的爵位,也不适合再给李正德封侯,权鼎帝也是思前想后才给李正德找了个看上去还不错的位子。

而让朱內侍更为讶异的事情还在后头,本以为会被李正德触怒的权鼎帝却接过参茶,抿一口,话锋一转道:“你可知这两日户部侍郎为何没来上朝?”

这户部侍郎正是昔日的鸿胪寺卿李正贤。

李正德闻言抬头疑惑的神色一闪后又惊恐的回道:“皇上是说这两日永城候都没有上朝?啊,这,这可如何是好。。”

权鼎帝问道:“出了何事?”

李正德脸色一白,慌张地道:“草民回府之后便没有见过他,草民也顿觉奇怪,可其内眷说是政务繁忙,草民便没再追问,不想竟然没来上朝,那,那他会不会。。”

说着便做出惊恐的模样,开始呜咽起来,余下的话一副想说又不敢说的样子。

权鼎帝看着李正德惊慌失措又黏黏糊糊的劲,心想这李正德推辞官职毒伤未愈想必不假,更多的应该是被那次之事吓破了胆?

看来这几年东躲西藏的,不止磨去了永城候李正德的血性,更让这曾经不卑不亢吏部尚书也畏畏缩缩起来。

权鼎帝道:“李卿不妨直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