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一节 血战曼德勒(3)(1 / 2)

东方的战火开始汇集于缅甸熊熊燃烧,二十年前新崛起的第三代列强中华帝国与已经称雄世界二百多年的第二代列强大英帝国在这片土地上展开了全面的较量,双方的七十余万大军将这片“蓝孔雀王国”彻底变成了血火纷飞、兵荒马乱的战场。由于缅甸并不是交战双方的本土,因此装备同样都是世界一流的两国军队高强度的战争行为使得身为第三国的缅甸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获悉第八师和第九十八师成功攻取了曼德勒并将大批英军吸引到这个上缅甸的核心后,正在暹缅边境望眼欲穿的龙兴汉大喜过望,随即,游弋于两国边境的二十五万帝国军主力犹如决堤洪水般迅猛地倾泻进了缅甸境内。大军主力从缅甸东南部长驱直入,兵锋直指缅甸首都仰光。顿时,双方主力在缅甸东南部展开炮火连天的恶战。

汉密尔顿中将对缅甸此时的战局深感不安。经过分析,大部分英军将领都认为曼德勒的中国军队突击部队比缅甸东南的中国军队主力更加具有危害性,原本缅甸是一个整体,但这支钻进来并突袭了缅甸第二大城市的中国部队则破坏了缅甸防御的完整性,成为了英军内部的一颗毒瘤。这种内部的祸患比外部的强敌更加危险。因此汉密尔顿中将从善如流,命令集结缅甸后方的主要部队,全力拔除曼德勒这颗钢钉,继而再和中国军队主力步步为营地鏖战缅甸,让缅甸成为一个战争泥潭,从而确保印度的绝对安全。

五个英军步兵师、两个英军步兵旅以及三万多缅甸仆从军、一万五千印度仆从军,十余万英军在查尔斯·科明·埃杰顿中将的指挥下以绝对优势兵力展开了对曼德勒的包围和进攻。

对这场敌众我寡的战役,攻取曼德勒的帝国军早已经有了心理准备。此时的第八师和第九十八师已经阵亡了四千五百多名士兵,另外还重伤和残疾了三千余人,勉强包括轻伤员在内,两个师的可战之兵满打满算也只有一万八千余人,但好在还有果敢独立团的两千余华人侨胞助战。另外,原先的缅甸仆从军也有不少投诚,城内和附近地区还有不少缅甸人在怀着对帝国军的感恩之心和对帝国的仰慕而踊跃参军。经过整编,剔除掉不合格的士兵,帝国军总共临时改编了四个团的缅甸盟军,总兵力一万余。在这个问题上,帝国军不能“饥不择食”,因为招募的缅甸人越多,分发给他们的武器弹药自然也更加捉襟见肘。兵不在于多而在于精,蔡锷等人都很清楚这个道理。

“哎,我们的这个行为算不算‘私自扩军’?”项崇周半开玩笑半认真地道,“要知道,在异国他乡作战时私自扩军,这可是兵家之大忌哟!难免会被人扣上‘私自扩军、异国称王、图谋不轨’的大帽子的。搞不好,还会引起皇上猜忌的。当年王翦率领一百万秦军征服楚国,秦国朝政内就有人说王翦要在楚国自立为王,幸好王翦也是老狐狸,巧妙化解了秦王的猜疑。”

蔡锷笑道:“我们的皇帝可没那么糊涂。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守住曼德勒。守住了城市,我们现在用什么手段都是无所谓的。”

王欲晓也不以为然:“我们是军人,打仗获胜是我们的目的,至于国会那些家伙怎么胡说八道,我们根本没有必要在乎,皇上自有明鉴。现在,我们大概有三万兵力,武器弹药还算充足,粮食物资也够消耗一段时间,城里还有十多万青壮年平民可以被我们征为劳力。而英印缅联军共十二万余,这场仗,我们还是有希望的。现在,就是要鼓舞士气、稳定人心了。”

蔡锷点头道:“说得对,必须要采取一些措施,让城内的缅甸军民和我们万众一心。”

两个师的后勤军需官们临时充当新曼德勒政府的民政官员,配合部队展开一系列的安民措施。帝国军的士兵们一起出动,打扫街道、填平弹坑、清运瓦砾、掩埋尸骸,同时为了防止疫病传播而满大街地喷洒消毒药水。蔡锷又起草了安民告示,用汉语、缅甸语、英语三种文字书写,在曼德勒和附近村镇四处张贴,告示这里的缅甸居民:帝国军是为了赶走英国人,帮助缅甸人民恢复国家独立而来的,缅甸和中华是一衣带水的千年友邦,缅甸人民应该和中华大军团结起来,齐心协力赶走西方殖民者。告示上同时反复书写了帝国军的军纪,让缅甸居民知道,帝国军是一支正义之师、文明之师,绝不会做残害无辜的坏事。除此之外,帝国军又使用了屡试不爽的“土改政策”。帝国占领军宣布曼德勒和附近地区的英国人财产以及缅甸地主土豪的财产全部没收,然后分发给当地的缅甸平民,每一位愿意留在城内协助帝国军打击英国殖民者的缅甸居民,都能获得一块土地和相应的财产。帝国军还在曼德勒搜刮了当地英国侨民、英国企业资本家、英国殖民官员的大笔财产,全部都无偿地分发给了缅甸人。

在帝国军这样的大力宣传和不遗余力的惠民政策下,曼德勒逐渐恢复了生机。投诚帝国军的缅甸军士兵们和当地缅甸人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但是他们的家里都从帝国军的手里获得了属于自己的土地和财产,这使得缅甸军民对帝国军好感大增,甚至是感激涕零。帝国军的宣传也占尽了道义优势,帮助中华军队作战是为了赶走西方殖民者,恢复缅甸的独立自主,而且缅甸和中华也确实是千年的友邦邻居,因此帮助中华军队自然不是数典忘祖的叛国行为。物资和精神上的双重拉拢,使得曼德勒的缅甸军民基本都死心塌地归顺了帝国军。缅甸军士兵跟随帝国军作战也不是被迫卖命,而是为了保卫自己的家园和土地,这种思想观念使得缅甸军士兵们对自己的行为充满了保家卫国的正义感,不但士气高昂,而且对帝国军忠心耿耿。

仅仅四天不到的时间,10月12日下午,侦察部队迅速来报,英军先头部队已经抵达曼德勒城郊三十公里外地区,预计第二天,英军就会发动全面进攻。

当天晚上,项崇周、王欲晓、蔡锷命令两个师的部队全部集合。除了部分警戒部队之外,两个师的一万五千官兵全部集中在曼德勒贡榜皇宫前的广场上。整个广场上兵山兵海,汇聚成了一片虎贲的方阵,每一张年轻的脸上都写满了坚毅和果决。城内的临时机场上,五架运输机呼啸而落。

项崇周大踏步地走上了高台。望着麾下的这些将士们,项崇周声色俱厉地道:“弟兄们,英军大部队已经赶到了。明天,曼德勒就会迎来英军的全面反扑。弟兄们,曼德勒能否守住,事关帝国大军对缅甸的全面战事。如果我们丢了曼德勒,那我们的主力进攻曼德勒就会非常艰难;如果我们坚守曼德勒并且吸引更多的英军到这里来,那我们的主力就能长驱直入。弟兄们!我和你们说实话,我们现在只有两个结局,一个是血战到底,一个是全军覆没!全军从我开始,包括王总参谋长和蔡参谋长在内,都必须怀抱决死之心!弟兄们,我们这些当官的是绝不会抛弃你们的,所有军官都会和士兵们同生共死。但是我坚信,胜利的一定是我们!现在,所有人开始写遗书,运输机会把我们的遗书带回国内的。”说着,项崇周取出纸和笔,趴在高台的桌子上当场写起了遗书。

与此同时,各部队的军官们也开始给部下分发纸笔。

现场霎那间群情激奋。原本就士气如虹的帝国军士兵们在长官们以身作则的榜样下无不热血沸腾。集结起来的一万五千官兵们在巨大的轰隆声中一起席地而坐,以地面或膝盖为写字台,纷纷写起了遗书。整个场面虽然有些滑稽,但却异常庄肃凝重。

蔡锷突然间取出一份电报:“弟兄们!这是皇上亲自发给我们的电报!”蔡锷也心细如尘,他知道第八师和第九十八师即将迎来一场非常艰巨的考验,士气可鼓不可泄,至于鼓舞士气的手段,自然是越有效越好。实现,蔡锷通过电报联系上了龙兴汉,让龙兴汉请求圣武皇帝亲自给第八师和第九十八师发一份“圣旨电报”。作为一个成熟的政治家,皇帝自然知道这个行为的重要性,因此欣然应允。

顿时,现场鸦雀无声。对皇帝的巨大尊崇之情让现场所有军官和士兵们都急忙屏气凝神,认真聆听皇上的圣谕。

万众瞩目中,蔡锷打开电报,大声念道:“众军肃静,皇帝诏曰:

帝国军第八师与第九十八师全体将士,尔等壮志凌云、奉命远征,泪别父母、舍离妻孥,跨千里林莽、入不毛异域,翻山越岭、披荆斩棘;雄扬帝国之威,力振中华之心;捷报频传,举国欢腾,朕心不甚悦然,敬杯遥祝。然,惜我中华儿郎,埋尸山野;东亚勇士,血洒荒原。每每思起,朕肝肠欲断。尔等前赴后继、视死如归,忠勇无双、感天动地。朕闻第八师与第九十八师入缅月余,攻城拔寨,杀敌无数,战果辉煌,忠烈可嘉,堪称帝国军之楷模。眼下曼城之战,事关帝国伐英大业,望众军将士,浴血杀敌、建功报国。凡有功于国者,朕必重奖之。捐躯牺牲者,姓名永记英烈祠,赏田三十亩,赐金一百两;英勇立功者,赏田十五亩,赐金五十两。特此公示,以兹勉励,赏田赐金,略表朕抚恤慰劳之意。”

霎那间,整个曼德勒的上空都回荡起了帝国军官兵们山呼海啸的欢呼声:“皇上万岁!”

官兵们异常激动,连至高无上的圣武皇帝陛下都亲自发来勉励电报,能够获得这份殊荣,在帝国军百万大军里可是非常罕见的。而且皇帝的言语也非常温暖,对浴血奋战的第八师和第九十八师官兵们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同时明文重重地嘉奖了全体参战官兵和所有阵亡将士,另外还特地表达了皇帝本人的期待,希望第八师和第九十八师能够继续浴血奋战、建功报国。顿时,现场官兵们无不兴奋至极、士气大振。

项崇周大声道:“弟兄们,皇上亲自给我们发来了电报,嘉奖我们并勉励我们,我们可不能辜负皇上的期盼呀!”他举起右手,“弟兄们,我们誓与曼德勒共存亡!”

飓风般的口号声再次响彻云霄:“誓与曼德勒共存亡!”

散会后,王欲晓悄悄找到第八师师长姜登选:“姜兄弟,我有个任务要交给你。”

姜登选立刻义不容辞道:“请总参谋长吩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