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一二年,对于帝国国内来说,除了浙江南部在七月份爆发大规模水灾以外,基本上又是一个风调雨顺的年度。巨额面积的新国土使得帝国各行各业都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辽阔的北亚地区和澳洲大陆都还处于没有开发的拓荒时期,无数的资源以及帝国政府优厚的政策,使得无数的商机刺激着帝国国内民生事业和经济发展都日新月异。由于战火根本不会波及到帝国本土,因此帝国国民安居乐业的生活基本没有受到影响,数以百万计的移民争先恐后地前往新的国土和新的藩属国,展开淘金之旅。战争的巨大消耗使得帝国国内工商业一片繁荣,无数的订单雪片般飞到各个工厂企业,而帝国军用刺刀在国外掠夺的巨额财富更加是反哺了帝国本土经济,使得国内的付出获得了翻倍的回报。
对于帝国的人民来说,新的一年仍然是充满了希望的年景;但对于帝国的决策者们和军人来说,新的一年则充满了严峻的考验。
美国方面正在积极备战,同时美国政府也加大了对北美大陆进行控制的力度。在一月份和二月份内,新墨西哥州和亚利桑那州这两片原先游离于半独立状态的土地接连被美国政府强行并入美国联邦,美国本土48个州至此完全统一。美国政府这两个强硬举措的意义也是很明显的,就是要在战争之前将原先部分地区还比较松散的美国彻底统治为一个完整的国度,联邦政府以此能以最大限度和最高效率地调动美国本土全部的资源和人力财力来进行战争。
而在欧洲大陆,战火仍在继续。德奥英法意五大国的百万大军在西线和南线厮杀得伤亡惨重,五国无不筋疲力尽、焦头烂额。奥匈帝国和意大利在南欧拼杀得头破血流、两败俱伤,而德军和英法联军在西欧也打得如火如荼、难分胜负。对于这个结果,德国统帅部比较失望。按照德皇威廉二世的打算,德军如今已经完成对俄罗斯的征服,眼下集中举国之力进攻法国,应该能在短期内攻取巴黎,迫使法国投降,然后再逐个击破地打败英国。但事实发展没有让他如愿,法军和英国远征军并肩作战,与德军打了个平手。德军的两大突破点:马恩河会战、凡尔登会战,都陷入了血腥的持久战以及拉锯战中。这两场典型的阵地战、消耗战、堑壕战,让德英法三国都消耗巨大、损失惨重。英军的坦克、法军的飞机、德军的重机枪和毒气炮弹,都使得战场上尸横遍野。三国苦战四个多月,总计死伤60余万官兵,两个战场都成为了绞肉机和屠场地狱,但战局仍然僵持不下。
陆军的表现让德皇威廉二世非常不满,裹足不前的战事更让他十分焦躁。在这种情况下,威廉二世试图另辟蹊径,把突破这场三国僵局的希望寄托在了开战以来一直没有作为的德国海军的身上。德军最高统帅部也决定改变战略的主攻方向,把“先法后英”改为“先英后法”。
德国想要打败法国,陆军自然是主力;德国想要打败英国,海军自然是主力。在德国统帅部的设想中,德国大洋舰队如果能歼灭英国皇家海军,那么德国海军就能全面地包围和封锁英国本土。英国毕竟是个岛国,本土消耗和战争所需的资源财富基本都来自辽阔的殖民地,如果断绝了这些海上输血管,英国必然很快就会油尽灯枯。英国垮了后,法国必然势单力孤,被德国打败也是早晚的事情。
对这个计划踌躇满志的威廉二世迅速接见了德国大洋舰队司令莱茵哈德·舍尔中将和副司令弗兰茨·冯·希佩尔少将,正式向他们下达了“歼灭掉英国皇家海军本土舰队”的命令。实际上,舍尔中将和希佩尔少将早就想要对英国海军进行报复式反击。这场世界大战爆发后,英国立刻凭借其占优势的海军力量,封死了欧洲北海和英吉利海峡,将德国海军舰队堵在本土港口无法进入公海,这让德国海军上下都憋了一肚子恶气。尽管报仇心切,但舍尔中将和希佩尔少将还是保持着军人的冷静和理智。此时的德国海军在实力上仍然十分逊于英国海军。德国海军此时拥有20艘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而英国本土舰队则拥有35艘主力舰。实力上的悬殊,让德国海军试图歼灭英国本土舰队的计划从一开始就蒙上了一层阴影。
另一方面,让德国海军跃跃欲试的一部分动力则来源于盟友中国。中华帝国海军印度洋舰队在南海海战中成功地歼灭了英法远东联合舰队,这个胜利自然刺激了不甘心碌碌无为的德国海军进行孤注一掷。皇帝的命令、战略上的必然、军人的荣誉,这三个因素促使德国海军全力以赴地挺向了大西洋。
2月10日凌晨,德国海军的130余艘军舰驶离本土军港,悄悄开往丹麦日德兰半岛附近的欧洲北海海域;与此同时,英国本土舰队的170多艘军舰也闻风而动,拦截向德国舰队。数小时后,双方狭路相逢。随之,规模超过中英法三国南海大海战的日德兰大海战正式爆发。
整个海战断断续续持续到2月11日中午。英方共损失了3艘主力舰、5艘装甲巡洋舰、12艘驱逐舰,总计14万吨,伤亡8000余人;德方共损失了1艘战列舰、3艘战列巡洋舰、5艘轻型巡洋舰、5艘驱逐舰,总计75万吨,伤亡4500余人。从结果上看,德国海军无疑是战术上的胜利者;但即使这样,英国本土舰队仍然保持着优势力量,险胜的德国海军无心继续冒险,见好就收返回本土军港,这使得德国海域被英国海军所封锁的状况仍然保持不变;英国海军取得了战略上的胜利。
面对这个亦胜亦败的结局,德皇威廉二世和德国统帅部都无可奈何。尽管德国海军在日德兰海战中表现优异且取得了不小的战果,但距离歼灭英国本土舰队这个目标仍然遥遥无期,德国统帅部“先英后法”的战略决策自然也不得不以失败而告终。欧洲西线战场,只能再恢复回泥泞而血腥的阵地战和堑壕战的陆战方式。
尽管海军的努力以失败而告终,但德皇和德国统帅部并没有放弃继续以海战的方式打击英国的计划。而途径也很简单,既然水面舰队无法击败英国海军并封锁英国本土,那剩下的,自然就是无限制的潜艇战了。用大量的潜艇击沉英国的商船,掐断英国的海上运输线,同样能起到摧毁英国国力的目的。没有其他办法可行,同时对这个办法十分青睐的德皇威廉二世于2月底宣布“德国海军将对英法意三国的任何船只进行无限制潜艇战”。
由于“无限制潜艇战”这种手段比较敏感,而且很容易引起比较复杂的外交问题,因此德皇威廉二世在二月下旬和圣武皇帝进行了无线电对话。两位皇帝进行了简单而关键的商讨。
德皇威廉:尊敬的陛下,德国海军已经竭尽全力,虽然我们拥有最先进的战舰和最优秀的战士,但实力上的巨大差距还是让我们无法达到预定的目标。德国的海军无法歼灭英国本土舰队,更加无法封锁英国本土,因此,我决定采取“无限制潜艇战”,命令德国的潜艇可以事先不发出任何警告地任意攻击英国、法国、意大利的所有船只,以及从其他地方开往这三国本土海域的所有船只,包括军舰和民用商船。不知陛下您有何意见?
圣武皇帝:英法意三国既然已经是我们的敌人,那我们自然有采取任何措施打击这三国的权力。我想,威廉陛下您顾忌的其实是美国的反应吧?
德皇威廉:陛下所言甚是。美国虽然还没有参战,但实质上已经和英法两国勾结在一起,这是公开的秘密。自从威尔逊上台后,美国正在积极扩军备战,大批的矿物资源和武器军火正被美国源源不断地运往英国和法国。我们的战争方针是“逐个击破”,但美国已经主动插手这场战争并站在了我们的对立面。是否攻击美国船只?这确实让我难以取舍。攻击,很有可能会导致美国立刻参战,给我们增加巨大的压力;不攻击,则达不到彻底封锁英国的目的。
圣武皇帝:确实。德国和奥匈帝国正在欧洲战场上承受巨大的压力,如果美国悍然参战,我担心此时的僵持局面会被打破,德奥两国会陷入很大不利。
德皇威廉:陛下您如何认为?我需要您的宝贵意见。
圣武皇帝:这个问题比较重大,我需要和我的将军们进行商量。但是,我觉得美国已经处心积虑准备参加战争了,贵国的“无限制潜艇战”很有可能恰恰给美国提供一个参战借口。
德皇威廉:您言之有理。但我们已经对美国公然支援英法、干涉战争的行为忍无可忍了。美国表面上打着中立的旗号,实际上却大规模援助联盟国,这根本就是对我们赤裸裸的挑衅。
圣武皇帝:陛下,请冷静。究竟要不要攻击美国船只,我建议要从长计议。
尽管帝国方面并不赞成德国对美国也进行“无限制潜艇战”,但德美两国关系还是随着德国宣布进行这项计划而急剧恶化。美国此时在名义上仍然保持着中立,但和英法两国的贸易数额却在今年开始迅猛增加,同时和德国的国际贸易却大幅度降低,德美两国经济来往几乎陷入枯竭。一方面,美国大规模地向英法两国出售粮食、钢铁、橡胶、军火、煤炭等物资,一方面,美国却用各种借口停止对德贸易输出,即使进行贸易往来,也被英国军方加以阻止,使得德国无法从美国购买战略物资。对于美英两国几乎是明火执仗地进行勾结,德国军政高层自然被大大激怒了,两国外交关系陷入冰点。威尔逊总统严厉指责德国政府的潜艇战是“草菅人命”,同时以强硬的措施宣布“任何危害美国国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的行为,都是破坏美国中立和国际战争法的罪恶行径,也是美国政府所绝对不能容忍的,美国政府有权对任何危害本国国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行为进行任何形式的反击”。
德国方面立刻针锋相对地反唇相讥“再冠冕堂皇的词藻,也掩盖不了美国政府在这场战争中公然违背国际战争法的虚伪嘴脸。美国政府在暗地里的卑鄙行为也是全世界都有目共睹。如果继续披着中立国的外皮而插手和干涉这场战争,最终只会让自己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德皇威廉二世冷冰冰地公开声称:“如果威尔逊想要参加战争,那就让他来好了。”
威尔逊总统毫不示弱,宣布暂时中断美国和德国的外交关系,声称“如果德国潜艇攻击任何悬挂着星条旗的船只,那么美国除了向德国宣战以外别无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