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政策温和软弱的威廉·霍华德·塔夫脱总统被刺杀后,没有出乎各界意料,手段强硬的民主党派候选人伍德罗·威尔逊在接下来的大选中获得压倒性优势,成为美国第28届总统。美国最高领导人和高层的更迭,自然引发了美国对外政策的全面改动。密切关注这一点的帝国高层们都心照不宣:美国参加战争恐怕为时不远了。对于美国来说,各方面时机都已成熟,参加战争只需要做好准备,以及找到合适的借口和契机。
来自大洋彼岸的情报源源不断被送入帝国高层面前。威尔逊总统上台后,立刻以雷厉风行的手段通过了一系列扩军备战方案,美国陆海军全面扩编,美国陆军预计由此时的40万扩增至100万,同时招募组建100万预备役部队;美国海军也得到加强,数个造舰计划全部被国会通过,其中,美国太平洋舰队得到大幅度扩充,而大西洋舰队的规模也得到一定扩充,美国国内的军工企业开始全负荷地为准备参加战争而全马力开动。威尔逊内阁的对外政策也明显十分强硬和尖锐,国务卿威廉·詹宁斯·布莱安以及共和党领袖西奥多·罗斯福也坚持更加强硬的和平主义道路,这使得美国军政高层陷入同仇敌忾、如火如荼的全面备战状态中。布莱安就任国务卿后,立刻以凌厉的措施猛烈抨击中华帝国、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所挑起的这场战争对世界和平的空前破坏以及对俄罗斯这个主权国家的非法入侵”,同时,美国官方宣布开始对英法两国进行“人道主义支援”。毫无疑问,美国开始抓紧时间扩充军备,同时给英法两国输血打气。
帝国政府一直都以美国为太平洋战场上的假想敌,因此对美国对外政策的改变洞若观火。在圣武皇帝的命令下,帝国驻美大使施肇基开始通知在美华人华侨以及各侨民组织,着手开始从美国大规模撤侨,太平洋舰队和北太平洋战区全面进入二级战备状态。除此之外,帝国本土针锋相对地开始全面扩军。面对可能爆发的对美战争,帝国此时的300万正规陆海军显然在兵力上有些捉襟见肘了。经圣武皇帝提议批准以及国会审核通过,帝国国防部和陆海军总参谋部立刻展开新一轮扩军计划。由于帝国除了正规军以外早已经建立了完善的兵役制度,总兵力600万的庞大的预备役民兵系统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为正规军补充兵员损失。
帝国新一轮的扩军计划包括陆军新建4个集团军、12个军、36个师、45万兵力,使帝国陆军总兵力达到20个集团军、330万兵力;海军新建10个海军陆战师,使帝国海军的海军陆战部队达到20个师、30万兵力,两大舰队也再度造舰扩军,海军总兵力45万。新建的4个集团军陆军和新建的10个海军海军陆战师全部部署在日本列岛和太平洋地区。由375万正规军和600万民兵部队组成的帝国军队足以捍卫帝国本土并取得战争的胜利。这个成就也足以举世无双了,能够组建将近1000万本土军队的国家,举目全球也唯有中华帝国而已。除此之外,帝国各个藩属国的军队也都仆从于帝国军,各个藩属国的仆从军总计120余万(包括日本雇佣军)。
帝国的南线军全面占领东南亚地区和澳洲地区,西线军保留两个师部队象征性地占领圣彼得堡和莫斯科,主力则逐步撤回乌拉尔山脉以东的帝国新领土。
随着战争的发展和帝国领土的大规模扩张,建立新的行政区划单位也是刻不容缓的事情。经国务院认真规划,全国行政划分单位在原先基础上进行以下变更和增加:
帝国全国划分为11个地理区域:
一、华北四省:河北省、河南省、山东省、山西省;
二、华南五省:湖北省、湖南省、广东省、广西省、海南省;
三、华东六省:江苏省、安徽省、江西省、福建省、浙江省、东山省;
四、西南三省: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
五、西北四省:陕西省、青海省、甘肃省、宁夏省;
六、东北六省: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乌苏里江省、外兴安岭省、库页岛省;
七、北亚五省:贝加尔湖省、新西伯利亚省、北东省、北中省、北西省;
八、澳洲五省:澳洲西省、澳洲中省、澳洲东北省、澳洲东南省、双岛省(新西兰);
九、北洋三省:九州省、四国省、北海道省;
十、南洋三省:东印尼省、西印尼省、马来亚省;
十一、太平洋地区:阿拉斯加省、西南太平洋群岛自治区、西北太平洋群岛自治区;
首都特别直辖市(1个):中京;
特别行政区(3个):湘江、澳门、新加坡;
直辖市(3个):上海、天津、重庆;
自治区(5个):外蒙古、内蒙古、外新疆、内新疆、西藏;
陪都(3个):北京市(河北省会)、南京市(江苏省会)、西京市(陕西省会);
帝国的藩属国(共15个):
北洋地区(3个):日本王国、朝鲜王国、琉球王国;
南洋地区(3个):苏禄王国、文莱王国、菲律宾共和国;
中南地区(5个):暹罗王国、越南王国、老挝王国、柬埔寨王国、缅甸联邦共和国;
中亚地区(3个):哈萨克汗国、布哈拉汗国、希瓦汗国;
太平洋地区(1个):夏威夷王国;
注明:
1、北亚五省即原先俄国西伯利亚地区(亚洲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