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0年11月25日,决定东南亚海域主导权和整个印度洋归属的中国南海大海战徐徐拉开了序幕。这场中华帝国海军印度洋舰队和英法联合远东舰队之间所爆发的海战其规模略低于随后爆发的英德两国在日德兰的大海战,南海大海战和日德兰大海战被誉为是整场世界大战里规模最大的两场海战,不但是各列强之间大炮巨舰主义的最高潮,也是战列舰作为海军主力的巅峰体现。在这之后的数年内,战列舰在海军和海战里的主力地位逐渐被新崛起的航空母舰所取代。
早在这场世界大战爆发前,英法两国就敏锐地嗅到了中华帝国对东南亚发动大规模进攻的必然性。随着西班牙所属的菲律宾、荷兰所属的印尼、葡萄牙所属的东帝汶等西方列强在东南亚的殖民地被中华帝国陆续用不同方式夺取后,英国所属的缅甸、马来亚、文莱、新加坡等殖民地以及法国所属的越南、老挝、柬埔寨等殖民地愈发暴露在中华帝国攻击势头前。对于英国来说,新加坡是东南亚第一要塞,缅甸则是号称“大英帝国皇冠上最耀眼明珠”的印度殖民地的陆地屏障,一旦这两个地方失守,不但让英国苦心经营上百年所构建的全球殖民体系遭到了空前的重创,也必然对英国人的国家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造成不可挽回的打击。因此早在战争爆发前的数年,英国皇家海军就开始着手创建印度洋舰队、东南亚舰队、太平洋舰队来遏制中华帝国的扩张,但中华帝国的海军也迅速发展,意识到本国在东方海军力量过于分散的英国海军立刻将这三支舰队统一合并为英国皇家海军远东舰队,集中力量抗衡中华帝国往东南亚和印度洋的扩张势头。为此,英国海军约三分之一的海军力量都调拨到远东。
法国海军多年来的表现较为平庸,建设步伐也长期裹足不前,因为法国海军高层曾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认为“鱼雷的杀伤力高于舰炮,因此鱼雷艇的重要性也超过大型军舰”,陷入这个误区的法国海军长期在大型军舰的建设上停滞不前,地位已经从原先的世界第二跌落到现在的世界第五。法国和英国的关系颇相似奥匈帝国和德意志帝国的关系,都是后者较附庸于前者。世界大战爆发后,夺取大西洋制海权的任务由英国海军承担,法国海军的主要任务则是负责在地中海夺取制海权,其实这个任务针对的是海军较强的意大利海军。但如今,意大利海军已经“弃暗投明”,而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的海军都比较羸弱,因此光是意大利海军就足以帮助协约国夺取地中海的制海权,法国海军自然迅速调整作战重心,将战略重点从欧洲转向了东亚。随后,法国海军约占一半以上的主力舰艇都被调拨到了远东海军舰队(也叫法国太平洋舰队),和英国远东舰队组成英法联合远东舰队,共同抗拒中华帝国海军。
中华帝国海军方面,承担对抗英法联合远东舰队任务的帝国印度洋舰队也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整个舰队厉兵秣马、枕戈待旦多年都是以英法海军作为假想敌。为了完成帝国交付的任务,舰队司令尹润海上将、副司令程璧光中将、参谋长宋育仁中将等高级将领们精心制定了多个作战计划并为之进行了充分的准备。
战争开始之前,双方的谍战早已经无孔不入。
实际上在这场中英法三国谍战里,英法处于极大的劣势。此时中华帝国国力如日当空,上至军政高层下至黎民百姓,无不对一手领导中华帝国在清王朝废墟里崛起的圣武皇帝充满狂热的崇拜,全国民众对皇帝的向心力和团结程度高得惊人,因此英法两国的情报机构根本无法收买中国当地人充当间谍,如果派遣本国金发碧眼的间谍潜入中国境内,也会在第一时间被中华帝国庞大的安全部门进行监视。另外,中国海军的军港基地和造船厂都处于军队和宪兵警察的严密保护中,使得英法情报机构很难获得有价值的情报。但是中华帝国对英法搜集情报则得天独厚,因为英法两国在东南亚的殖民地每个地方都存在着大量的中国移民或华人华侨的后裔,这些华人华侨自然对此时日益强大的祖国充满了强烈的认同感并乐意为祖国服务,甚至连东南亚当地原住居民也因为东南亚和中国上千年的传统关系而在心理上倾向于同是黄皮肤黑头发的中国人,厌恶蓝眼睛白皮肤的西方鬼子。而英法殖民当局对各个殖民地的残暴统治更加让这些东南亚原住居民渴望本国重新回到大中华宗主国的怀抱里。种种因素,让中方情报部门搜集英法的情报几乎是如鱼得水,英法情报机构对华搜集情报却是举步维艰。
在亲华越南人的配合下,印度洋舰队司令部很快就获悉了此时停泊在金兰湾内的法国舰队的详细情况。金兰湾位于越南东南部,是天然深港,法国占领越南后迅速将其建设成了法国在远东地区最大的海军基地及军事港口。原本法国在远东的军舰都停泊在越南北部湾和越南海防港,但这两个港湾太靠近中国本土,为了防止遭到偷袭和被刺探情报,因此在法国远东舰队司令亚森特·奥布中将的命令下,整个舰队改为以金兰湾为母港。但帝国安全部基本没费什么力气,靠着重金收买当地越南人以及派遣长期居住越南的华籍特工进行多番查探,很快就弄清楚了开到远东的法国主力军舰的数量和大量的重要信息。
英法联合远东舰队里的法国海军主力军舰包括:
4艘科尔贝级战列舰(属于前无畏型战列舰,满载排水量25万吨,每艘装备12门305主炮):科尔贝号、让·巴尔号、巴黎号、法兰西号;4艘布列塔尼级战列舰(属于后无畏型战列舰,满载排水量23万吨,每艘装备10门340主炮):布列塔尼号、阿尔萨斯号、诺曼底号、狄德罗号;8艘中重型巡洋舰:杜普伊·德洛姆号(6500吨)、光荣号(9800吨)、卡萨尔号(11万吨)、莱昂·冈贝塔号(13万吨)、于勒·米什莱号(13万吨)、欧内斯特·勒南号(13万吨)、埃德加·基内号(14万吨)、雷诺堡号(15万吨),其他轻型军舰若干艘。
在新加坡港口风景最宜人的海滩岸边矗立着一座富丽堂皇的大厦,站在最高层可以一览无余地鸟瞰整个新加坡港口。这栋气势恢宏的虎豹大厦属于南洋著名企业“虎豹医药公司”,也是公司总部所在。至于这家在整个东南亚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庞大公司的掌门人,则是被称为“南洋华侨传奇人物”的胡文虎和胡文豹。这对兄弟俩在东南亚大名鼎鼎,既是著名医药企业家,也是著名报业家和慈善家,被誉为“万金油大王”。其公司所生产的“虎豹”牌中成药畅销于东南亚各国,成为南洋地区居家必备良药。因此而发家致富的胡氏兄弟继而又拓展了企业领域,成为南洋的报业寡头。腰缠万贯的胡文虎和胡文豹没有为富不仁,兄弟俩乐善好施、热心教育,同情穷苦百姓,因此在东南亚一带拥有很高的声望和影响力。实际上,中华帝国和英国的关系日益紧张后,英国在东南亚殖民地境内的华人华侨纷纷遭到强制驱逐,数以百万计的华人华侨被迫抛弃家业返回祖国。胡文虎和胡文豹虽然也是华侨,但两人毕竟在新加坡和东南亚的声望太高,而且他们的公司企业和英国殖民当局的经济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因此英国新加坡政府才“网开一面”没有对他们下达驱逐令。
10月底的时候,随着中英两国彻底交恶,新加坡一片风声鹤唳。胡文虎和胡文豹也决定落叶归根,携带家产回国。但英国海峡殖民地总督安德逊爵士突然亲自上门找到了他们(此时新加坡归海峡殖民地总督管辖)。爵士用不温不火的口吻道:“尊敬的胡先生,您和您的公司这些年来为新加坡以及大英帝国在东南亚各领域的经济发展以及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多方面事业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对此,我们深表感谢。如今,你们要离开新加坡返回中国,我们也表示支持。不过,出于某些因素的考虑,你们不能让带走全部的私人物品。你们可以带走一些纪念品和随身衣物,但是要接受严格的审查。另外,你们在大英帝国领地内的所有企业、公司、店铺、工厂等机构都必须要转交给我们,我们愿意支付100万英镑的收购价格。”
胡文豹大怒:“总督阁下,您这是什么意思?我们胡氏企业总资产肯定超过五百万英镑,你们居然支付这么一点钱?你们凭什么强行收购我们的企业和强行扣押我们的私人财物?”
安德逊面无表情回答道:“对不起,这是来自我国高层的指示。你们要走,这就是条件。我再次提醒你们,新加坡毕竟是大英帝国的领地。”
胡文豹怒不可遏:“这简直就是强盗行为!”
安德逊不温不火地道:“为了大英帝国的利益,我们必须要采取一些特殊手段。胡先生,你们的虎豹大厦正好位于新加坡港口的制高点,想必这么长时间以来,你们已经把整个新加坡港口的地理形势和设施构造以及大英帝国皇家海军停泊在这里的军舰数量及种类等重要事物都看了无数遍了吧?为了确保这些军事情报不被你们带走,你们不能带走任何纸质物品,你们的衣服和随身行李也要经过严格检查。”
胡文豹怒火万丈:“我们只是商人,不是间谍!”
胡文虎拉住激动的胞弟,对安德逊爵士点点头:“我们同意你们的要求。另外,我希望我的企业、公司、店铺、工厂等机构的华裔员工如果想要回到中国,都不会受到贵方的为难。”
安德逊点点头:“这一点我可以保证。”
拎着一个小小的皮箱和一张一百万英镑的支票,胡文虎和胡文豹带着全家离开了生活及奋斗十多年的新加坡,来时孑然一身,走时仍然空无一物,多年的心血也只换来一张支票。在离开港口时,他们再次被英国海关人员阻拦住。英国海关人员用严厉的眼神查看了胡文虎一家所携带的物品和身上穿着的衣裤,然后买来了一模一样的物品和衣裤,让他们全部换掉后才真正放行。
登上驶向中国上海的轮船后,一路上基本没有说话的胡文虎问胡文豹:
“家里珍藏的那些古玩字画都藏好了吧?”
“都藏好了。”
“那就好,这是我唯一舍不得变卖但又带不走的东西。至于我们的固定家产,被英国人抢走也无所谓,反正帝国大军很快就能帮我们再夺回来。”胡文虎嘴角露出一丝冷冷笑意。
轮船上的一间私人房间里,两个神色严肃的中年男子正等着胡文虎。其中一个礼貌地开口道:“胡先生,辛苦你们了。请问我们要的东西在哪里?”
胡文虎用手指轻轻点了点自己的头部:“都在这里。”
过目不忘的记忆力让胡文虎和胡文豹早已经把新加坡港口以及进入军港内的英国远东舰队的一切信息都烙印在了大脑里。此时,他们迅速将记忆中的情报以书面的形式写了出来。
英法联合远东舰队里的英国海军主力军舰包括:
6艘“君权”级战列舰:君权号、复仇号、决心号、反击号、皇家橡树号、印度女皇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