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节 南海怒涛(1)(1 / 2)

浩瀚无垠的海平线上,一轮赤红色的旭日喷薄着万丈霞光冉冉升起,天际边的云层被渲染成了绚烂多彩的朝霞升腾在海天之间。苍茫无垠、浩瀚无边的大洋上,无数道惊涛骇浪犹如穹空天际边的云霓朝霞般激荡汹涌着、翻腾咆哮着,整个景象气吞山河,极度巍峨壮观。但是比这一幕更加雄浑壮阔的场面紧接着出现了,如纱如幻的晨雾间,帝国各大军港基地风起云涌、海面鼎沸,千涛翻腾、万浪汹涌,铁血飞龙军旗猎猎迎风招展,雄壮高亢的军乐声震天嘹亮,浪花的翻滚声和军舰起航的汽笛声交织着直上云霄,码头岸边的人山人海也顿时爆发出惊涛骇浪般的欢呼声和喝彩声,围观这一幕的帝国百姓们每人心里无不充满了狂热的激动以及对帝国拥有如此强大海军而产生的极度自豪感和高度的信心。岸上基地内身穿雪白色海军服的海军陆勤人员从容不迫而又训练有素地挥舞着信号旗或用电话下达着军舰依次出海指令。雄浑轰鸣的波涛声中,原本在各个军港内静静停泊着的一艘艘艨艟战舰犹如睡醒了的巨兽般纷纷醒来并移动着庞大的身躯,战舰舰首犹如一把把开山巨刃劈开浪花直向大洋。舰队核心的战列舰和重型巡洋舰犹如一座座移动的海上机械堡垒,浑身的钢铁战甲在旭日的照耀下流动着摄人心魄的金属光泽,轻型巡洋舰和驱逐舰犹如忠诚的海上骑士般众星拱月地护卫在主力舰的两侧,一艘艘黝黑油亮的潜艇犹如虎鲨巨鲸般在浪花间此起彼伏,紧随之后的是满载物资和煤炭的补给运输舰艇和其他辅助舰艇,舰队前后的鱼雷艇和炮艇犹如离弦之箭般在海面上划开一道道整齐的浪花尾迹。整个舰队浩浩荡荡、劈波斩浪,无数门黑洞洞的巨大舰炮森然地昂首怒视天空。每艘战舰的甲板上人头攒动且整齐有序地站满了身穿海魂衫、意气风发的海军将士,各个军港都陷入了异常的躁动和喧嚣中。迎着凌厉呼啸的海风,踏着滚滚翻涌的海浪,一队队帝国军舰缓缓离开母港,驰骋向万里大洋。气吞山河的舰队犹如钢铁浇筑的海上城市,舰队的上空,一架架轻盈的水上飞机和舰载侦察机舒展双翼,掠过天际。

帝国正式对英法宣战后,东南亚争夺战已经拉开序幕,海军也迅速参战。原本分散在帝国本土各大军港基地内的海军印度洋舰队所属的军舰齐齐乘风破浪,驶出母港集结向南海。

海军印度洋舰队虽然号称是“印度洋舰队”,但长期以来基本承担着防卫帝国本土领海的任务,因为印度洋毕竟掌控在英法两国手里。帝国本土军港基本都是印度洋舰队所使用着,而太平洋舰队则基本都长期驻扎在夏威夷的珍珠港。与美国争霸太平洋是太平洋舰队的任务,而和英法争霸印度洋则是印度洋舰队的任务。时至今日,印度洋舰队终于迎来了战火的洗礼,要么真正地成为称霸印度洋的舰队,要么在损失惨重后沦落为本土防卫舰队。

拔锚出海前,印度洋舰队司令部内,一场小型的告别宴正在举行中。印度洋舰队司令尹润海上将、副司令程璧光中将、参谋长宋育仁中将、海军航空兵司令王军杰中将、海军潜艇部队司令顾闻博中将、海军陆战队司令杨明辉中将、副司令肖树斌少将等高级将领怀着复杂的表情在尴尬的气氛里和十几名金发碧眼但身穿帝国海军军服的军人进行告别。尽管众人都打起笑容,但难堪的氛围却挥之不去,让众人脸上的笑容都有种“强颜欢笑”的苦涩感觉。

尹润海举起酒杯,显得很真诚地道:“虽然我们各自的祖国成为了敌国,但我们会永远把你们当成朋友。不管世界格局和两国关系如何变化,我们的友情永不变。”

为首的白种人中将苦笑着举起酒杯碰了碰嘴唇。他正是琅威理,在他身后的也是葛雷森等英国籍海军教官。这些英国军人在二三十年前就来到了中国,当时被清政府聘请为北洋舰队的高级顾问或高级军事教官。随着朝代更迭,他们后来随着北洋舰队一起投效了汉王国,继而又成了中华帝国海军的高级顾问或高级军事教官,并被帝国海军授予了上校至中将不等的军衔。客观上讲,这些英国人确实对北洋舰队和帝国海军的发展及现代化建设做出了不少的贡献。但随着帝国和德国关系日益亲密、和英国关系日益紧张,因此帝国海军内的英国籍顾问教官要么自己辞职要么则被礼貌送回国,琅威理、葛雷森等十几个人都是最后的一批了,毕竟他们对中国也很有感情。但现在中英关系已经彻底破裂,两国正式宣战,国籍和军人的荣誉感让他们不得不离开工作了很多年的地方。

琅威理感慨道:“当初,我和我的同僚们来到了中国,是为了帮助清政府训练北洋舰队,而北洋舰队和整个中国的主要敌人都是日本。我从来没有想过,中国如此迅猛地崛起并干净利索地征服了日本,中国的海军也从东亚海洋走向了世界海洋,开始挑战身为世界海洋霸主的大英帝国。中国和中国海军的辉煌成就及发展速度,都大大地超过了我的预料。我虽然热爱中国、热爱中国海军,但是我无论如何也不能和敌人站在一起进攻我的祖国。对于我亲眼看着一天天壮大并且我对其也充满感情的中国海军和英国皇家海军交锋,我感到既遗憾又痛苦。作为英国人,我觉得我的行为可以用三个成语来形容,助纣为虐、为虎作伥、有苦难言。”

尹润海点点头:“我们非常理解和尊重你们的选择。帝国已经和英国开战,你们身为英国人当然不能和我们继续并肩作战,当然了,我们也不会囚禁你们,只能送别你们离开中国海军。不过,你们毕竟对中国海军的内部情况了如指掌,所以我们也不能放你们回国,海军总司令部已经为你们在中国风景最美好的地方安排好了住处。一旦战争结束,我们就会送你们回国,并且给你们开出证明,证明你们在战争期间没有为我们继续服务并在开战前就退出了中国海军,这样,你们既不会背上间谍的冤屈,也不会被你们的同胞给骂成卖国贼。当然,如果你们愿意定居中国,我们也热忱欢迎。”

琅威理苦涩地点点头:“谢谢。”

充满伤感气氛的告别宴结束后,琅威理、葛雷森等十多名英国籍海军顾问教官在嘹亮的军歌声中再次望了一眼他们伴随其成长壮大但此时却成为自己祖国敌人的中国海军舰队,缓缓走下了军舰舷梯并敬礼,从中国海军里退役。

旗舰镇武号战列巡洋舰舰艏甲板上,印度洋舰队司令尹润海上将、副司令程璧光中将、参谋长宋育仁中将等高级将领眺望着万里无垠的浩瀚大洋,又望着身边这支纵横驰骋的庞大舰队,将领们无不心驰飞扬、豪情满怀。厉兵秣马、枕戈待旦这么多年,终于即将迎来和世界第一海军的正面对决,这让将领们既激动难抑,同时也感觉到了空前的压力。此时在尹润海的脑海里,不但装满了早已经滚瓜烂熟的作战计划,也一直回荡着一系列的数字。这些数字就是此时世界各大列强海军的舰艇总吨位数字(括号里标注的都是真实历史上各大列强在1914年一战爆发时的海军舰艇总吨位,其中日本在一战爆发时的海军舰艇总吨位为68万吨):

大英帝国:230万吨(2714万吨);

中华帝国:120万吨;

德意志帝国:110万吨(1305万吨);

美利坚合众国:95万吨(985万吨);

法兰西共和国:78万吨(90万吨):

意大利王国:44万吨(498万吨);

俄罗斯帝国:38万吨(679万吨);

奥匈帝国:25万吨(267万吨)。

从这些一目了然的数字上不难看出,英国海军以绝对优势雄踞世界第一,中德两国国力雄厚而紧随之后,美国受到来自太平洋彼岸的强大威胁而加紧了海军的建造,俄罗斯海军则因为本国对华战争失败以及赔巨额的战争赔款而全面萎缩。帝国虽然高度重视海军,但和英国仍然差距甚大。另外从这些数字的综合对比上看,同盟国阵营的海军力量确实大大逊于协约国的海军力量。帝国海军尽管已是世界第二,但却要面对印度洋的英法和太平洋的美国的双重威胁。美国虽然还没有参战,但倘若参战必然也是站在英法协约国阵营里。如果帝国海军印度洋舰队败于英法联合远东舰队,太平洋舰队再败于美国海军,那帝国就有海无防了。客观上讲,印度洋舰队获胜的重要性更加大于太平洋舰队,太平洋舰队要是败了,帝国本土也固若金汤,并且对战争没有什么太大的负面作用;印度洋舰队要是败了,至关重要的印度洋制海权就失去了,帝国在东南亚就要全盘陷入被动了,中亚和中东的战略也都会受到重创。

正因为这样,尹润海愈发感到肩上责任重大。遐想中,一名通讯军官急匆匆地奔来:“报告司令!先遣舰队抵达钓鱼岛。”

尹润海神色变得肃然无比:“钓鱼岛是哪国领土?”

通讯军官显然略感到惊讶:“当然是帝国的领土。”

尹润海声色俱厉地命令道:“给我详细地再报告!”

通讯军官连忙大声报告道:“报告司令,舰队抵达大中华帝国神圣领土钓鱼岛!”

尹润海点点头:“命令舰队,按照预定计划继续向南海集结点开进。”他望向身边的高级将领们,“走,我们上岛看看。”

镇武号庞大的钢铁身躯缓缓靠拢向钓鱼岛海域后,尹润海等人乘坐小型汽艇驶向岛屿。踏着齐膝的浪花和松软的沙滩,将领们兴致盎然地登上了岛屿并打量着这个小岛宜人的风光,岛屿的最高峰矗立着一座十多米高的石质灯塔,塔身即是国界碑,硕大的帝国国徽在灯塔的塔身上灼灼闪耀着庄严的光泽,国徽下深深地镌刻着一排汉字——大中华帝国东山省钓鱼岛。

感叹一番后,尹润海看了一下手表:“都中午11点多了,干脆我们在这里吃顿午饭吧。”

将领们虽然都有点不知道司令为什么有此雅兴,但也乐得在大战前放松一下。绿草如茵下,将领们席地而坐,一边饱览着美景一边开始动手烧烤海鲜,勤务兵则从军舰上搬下一箱箱冰冻啤酒。同时设立一个垃圾箱,把所有的垃圾都清理带走。这是尹润海的命令,绝不允许乱扔垃圾,以免帝国如此美丽的岛屿受到一丝的瑕疵。

“这次的东南亚海战,意义就不需多说了。”尹润海漫不经心地剥着一只烤熟的大龙虾,同时把眼前悠闲的气氛引到了最沉重的话题上,“事实上,我们在这场海战上是占有一定主动权的。因为有一个地方,是英国人在东南亚殖民地的核心,也是英军远东舰队的基地所在,这个地方是我们必攻、英军必守的地方。从这个意义上说,英军是被动,我们是主动。但我们的实力逊于英法联合舰队。”

程璧光脸上也略有点忧虑:“是的,新加坡确实是关键所在。实际上,我们的目的是歼灭英法联合远东舰队,配合陆军攻取整个东南亚。英国人的目的肯定只是全歼我们,以此掌握制海权,协助他们的陆军守住东南亚。英国人不可能胆敢进攻我们的本土,因为这是注定必败无疑的战役,帝国地域辽阔、军民如海,英军即使运送五十万部队登陆帝国本土,也不可能取胜。英国人也吞不下我们控制的菲律宾、印尼等地区,这点自知之明,他们还是有的。所以,英国人的目的就是歼灭我们,基于这样的考虑,英法联合舰队肯定会在南海寻找我们的主力并展开决战。面对面地硬拼,我们肯定吃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