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一节 战争在即(5)(2 / 2)

“说得对。”

“征俄部队主要是以东北籍官兵为主,这样也能让俄国的严寒气候对我们军队的危害程度降到最低。另外,我们对俄作战的原则虽是速战速决,但也不能犯下希特勒当年的错误,我们既希望速战速决,但也要做好持久战的准备。还有,由于俄罗斯的西伯利亚铁路交通线基本是修建在当初掠夺我们的北方国土上的,因此随着我们收复北方国土,俄罗斯的西伯利亚铁路交通线已经被我们给彻底掐断了,我们的远东地区也已经不存在来自俄罗斯的威胁了,所以东北的第七集团军等部队也可以放心地调到前线了。”

“你考虑得很周全。对了,进攻俄罗斯的军事计划制定好了没有?”

萧浩然哈哈一笑:“肯定的,总参谋部制定出的对俄作战的军事计划已经不下一千种,所有的文件堆起来能放好几个房间。不过,我这个总参谋长只负责整个战争的全局战略构思,至于局部战争究竟怎么打,那是前线将军们的事情,毕竟,他们比我更了解前线的实际情况。换句话说,‘决定打谁’是皇帝你和我这个总参谋长的任务,至于‘怎么打’,则是那些战区司令和集团军司令的事情。皇帝陛下,你可不能犯老蒋的错误。老蒋当年就喜欢越权指挥前线军队的基层部队,用打电话的方式来遥控指挥,这种自作聪明的行为极大地破坏了前线将领的军事部署,也不利于前线将领发挥才干放手拼搏。所以呢,我们要绝对信任前线的将领。”

皇帝心悦诚服地道:“你说得对。”他顿了顿,突然感叹道,“想不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居然是我们发动的。历史上,那个塞尔维亚青年鲁莽的刺杀行动才引爆了一战的火药桶。整个世界大战完全是小人物在无意间引发的。而如今”

萧浩然笑道:“小人物能创造历史,我们是‘大人物’,自然能创造得更好。”

皇帝也笑了:“希望历史证明我们现在的决策是正确的。对俄作战,我们的宗旨是夺回原属我们的西伯利亚,夺取那里丰富的资源和辽阔的土地,仅此而已,至于俄罗斯的人口和民族,就扔给德奥吧。想必俄罗斯错综复杂的种族问题,也够德皇和奥皇头痛的了。”

萧浩然摸摸下巴:“眼下万事俱备,咱们就差一个挑起战争的借口了。”

皇帝不屑地道:“借口?存心找茬的人,最不缺的就是借口。”

萧浩然打趣道:“行!我记得科学文艺部部长徐建寅报告过一件事,三年前,也就是1908年6月30日那天,西伯利亚通古斯地区突然发生不明原因的巨大爆炸,爆炸当量相当于1000万吨tnt炸药,震荡波席卷全球。我们就拿这件事做借口好了,就说俄罗斯背后秘密研制危害全人类的超级武器。”

皇帝哈哈笑道:“你这个借口简直就是莫须有罪名,比秦桧还黑。”他转念想到,“对了,原先的科学文艺部部长华蘅芳呢?要不是这个科学大师协助我们制造飞艇和热气球,我们当初说不定真的会被清军剿灭在重庆。”

萧浩然神色阴郁地道:“华蘅芳老先生已经在年初去世了。”

皇帝顿时也黯然神伤:“唉,故人陆续凋零啊。罢了、罢了,不提这些伤心事了,我们还是把精力放在接下来的战争吧。”

帝国的西部国土陷入了空前的繁忙中,蛛网般密布的铁路运输线上,一列列火车昼夜不息地纵横飞梭,每一节车厢里都满载着全副武装的帝国军士兵、预备役民兵部队、堆积如山的辎重物资,以及一车车的战马。现代战争,打的就是后勤战争。对于这个常识,帝国军方高层拥有着深刻的认识。由于对俄作战注定会战线遥远,后勤辎重的武器弹药、粮食被服、医药、雪地器材以及各种工程设备的补充一定要及时,因此帝国政府在全力扩充军备的同时,也迅速着手建立对俄作战的后勤基地。一线后勤基地共设立了4个:新西伯利亚市、迪化(乌鲁木齐)、塔什干(中亚第二大城市)、库伦(乌兰巴托),二线后勤基地也设立4个:兰州、归绥(呼和浩特)、齐齐哈尔、西安市,帝国本土的辎重物资经由这八座城市源源不断运往前线。由于此时的机械化程度不高,汽车无法成为军队的运输工具,除了摩托车外,战马是军队最重要的运输工具。帝国南方的战马以西南马为主,帝国北方的战马则以蒙古马、哈萨克马、河曲马杂交的混血马为主(汗血马和中国本土马很难混血杂交)。同时沿途各军区调集重兵守卫铁路运输线,确保一旦战争开始,运输线始终畅通无阻。除了几十万正规军,另外还有近百万预备役民兵部队陆续开赴向毗邻俄罗斯的蒙古、新疆、中亚、新西伯利亚等地,实行军垦制度,屯垦边疆、生产建设,同时作为前线部队的后备力量。

帝国全力筹备对俄作战的同时,西南军区、南洋军区、华南军区、印度洋舰队也全部加强戒备,做好防御英法联军进攻帝国南方的准备。另外,帝国在竭力拉拢奥斯曼的事情上则出了不少问题。

自从七年前帝国秘密协助青年土耳其党夺取了奥斯曼帝国的最高政权并废黜了不得人心的哈米德二世皇帝后,此时的青年土耳其党隐隐已经成了全面控制奥斯曼帝国的独裁政党,而羽翼渐丰的领导人阿麦德·李萨也若有若无地露出了不愿意再继续仆从帝国的野心。另外,被扶植上皇帝宝座的穆罕默德六世苏丹也是个颇有抱负的人,他渴望振兴奥斯曼,让奥斯曼像同样古老的中华帝国那样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同时他也不甘心永远充当青年土耳其党的傀儡木偶。因此,以穆罕默德六世为首的奥斯曼皇室力量和以阿麦德·李萨为首的青年土耳其党在争夺帝国权力上的矛盾越来越尖利。同时,奥斯曼的倾向态度也十分模糊。阿麦德·李萨等人原先摇摆在德国和中华帝国中间,毕竟奥斯曼既算是欧洲国家也算是亚洲国家,但由于德奥两国在眼下的意大利和奥斯曼的分歧问题上暗中支持意大利,因此阿麦德·李萨忿然之下放弃投靠德国的打算,继续投靠中华帝国,不过他也不甘心奥斯曼成为中华帝国的附庸,因此态度比较暧昧和矛盾。

而默罕默德六世皇帝则倾向于投靠英国,这种有点奇怪的思想观念也是来源于他的父亲哈米德二世对他的从小教育。哈米德二世在昏庸里还是有一丝的清醒,他知道奥斯曼帝国地理位置很重要,是英国必须要霸占或控制的地方,与其被英国征服,奥斯曼还不如主动屈膝求和,以此苟且偷生,以唾面自干的屈辱精神来继续得过且过地维持奥斯曼的生存。再加上百年来,英俄两大帝国不断在南北方向上侵略奥斯曼,奥斯曼的反抗可谓屡战屡败,惨重的失败也让默罕默德六世在心理上产生了很大的阴影,从而丧失了抵抗的信心和复仇的勇气,因此,他由于畏惧英国、害怕英国,而选择继续屈膝附庸英国,牺牲国家的尊严来换取生存。

此时的奥斯曼帝国内,以阿麦德·李萨为首的执政党势力比较亲华但又对中华帝国采取了若即若离的态度;以穆罕默德六世为首的皇室势力则继续希望附庸英国。为了振兴奥斯曼并继续向英国示好,穆罕默德六世还向英国订购了两艘最先进的无畏级战列舰。这两艘战舰花费了3000万美元的巨资,为了筹备这笔巨款,穆罕默德六世甚至都变卖了自己的皇冠。

徘徊在亲华和亲英之间的奥斯曼帝国,无疑让中华帝国既气恼又无可奈何。如果帝国对奥斯曼的态度过于强硬,说不定还真的把奥斯曼推到了英国人那边。

圣彼得堡的冬宫里,尼古拉二世这几个月来几乎要神经衰弱了。他惶惶不安地等待着前线随时有可能传来的战争噩耗,同时心里仍然不死心地存在着侥幸心理。随时时间的推移,他暗暗捏了一把冷汗的心头慢慢地也乐观起来。负责整军备战的尼古拉耶维奇大公告诉皇帝,俄军如果全面做好战争动员和准备工作,起码还要好几个月的时间。如果中德奥在秋天就开战,那俄罗斯必然措手不及。但如果他们在11月份之前还没有发动进攻,那他们的攻击日期必然会推迟到明年春夏时期,因为俄罗斯的严寒足以让任何人都望而生畏。只要能够有惊无险地撑到11月份,那俄罗斯就能再获得一个冬天的时间进行备战。有了这个冬天的宝贵时间,俄军的准备程度会大大充分,胜算也会大大增加。

心急如火但又只能听天由命的尼古拉二世不得不望眼欲穿地盼望着时间能过得更快点。此时随着日历一天一页地翻过去,尼古拉二世也慢慢轻松起来。只要一进入11月份,寒冬就能庇佑整个俄罗斯平安无事。

但还是有点不放心的他又传唤了拉斯普京,向他询问上帝和众神的指示。拉斯普京表示上帝和众神还没有做出战争何时爆发的提示,但却预测出了敌人将会从什么方向发动攻击。

尼古拉二世深信不疑:“敌人会在哪个方向进攻?”

拉斯普京回答道:“德国人会进攻波兰和白俄罗斯,奥匈人会进攻乌克兰,中国人会进攻乌拉尔山。”

尼古拉二世立刻兴冲冲地找到尼古拉耶维奇大公,希望他把前线军队按照拉斯普京传达的“上帝和众神的旨意”进行调动部署。尼古拉耶维奇大公怒不可遏:“这简直就是儿戏!这场战争关系到俄罗斯的生死存亡!您怎么能把国家的命运全部都寄托在那个妖僧的手里!”

尼古拉二世不为所动:“我亲爱的叔父,请相信他吧!我相信上帝是不会抛弃俄罗斯的。”

尼古拉耶维奇大公知道沙皇已经完全被那个装神弄鬼的妖僧给鬼迷心窍了,不得不忍住怒火:“陛下,德国人和奥匈人会进攻波兰、白俄罗斯、乌克兰,我对这一点倒不是怀疑,但是中国人会进攻乌拉尔山,这个需要认真研究。我们不能把我们在东线战场上的所有部队都放在乌拉尔山,因为,中国人还控制了中亚,这样,隔着一个里海,他们就能威胁到我们的高加索地区和顿河地区,那里是我们的南方软肋,我们必须要做好提防。毕竟奥斯曼帝国也在那里,奥斯曼人很容易和中国人勾搭成奸的。”

但尼古拉二世顽固地坚持己见,要求尼古拉耶维奇大公按照“上帝和众神的指示”来部署前线军事。迫于无奈的尼古拉耶维奇大公不得不做出让步,把南线地区的俄军主力尽皆补充到东线部队里并部署在乌拉尔山防线和乌拉尔山以东地区,在南翼高加索地区的部队只有东线的不到十分之一,而且基本是为了防备奥斯曼帝国。

事实迅速证明了尼古拉耶维奇大公的预测是不对的,他在战争爆发时间的估计上出了致命的错误,而拉斯普京的“预言”则迅速变成了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