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节 吏治立国(2)(1 / 2)

监察院和检察部以及帝国安全部的工作效率很高,很快就顺藤摸瓜地抓捕了大批涉嫌贪污腐败、买官鬻爵的官吏。按照帝国圣武皇帝的命令“就是一座冰山,也要彻底挖出来”,因此被捕的官吏极多。这场风暴席卷了江南各地,各地被逮捕的大小官吏超过五百人。内务部长兼商业部长彭天宇经过调查后,确实没有贪污受贿,他名下的那些别墅山庄店铺都是试图贿赂他的人悄悄用这种方式向他间接行贿,家里的那些金银珠宝也是收受的礼物并且没有动用。倒是内务部副部长邢仁甫劣迹累累,单单从他一人那里就搜出别墅十五栋、金银上百万两,金银首饰更加是不计其数,总赃款价值不下三百万两白银。内务部一半的官员和商业部足足三分之二的重要官员基本都被拉下水了,这张官商勾结的腐败大网可谓是触目惊心。

圣武皇帝获悉后勃然大怒,命令把这件事彻底清查到底,涉及到的任何人都全部逮捕并严加调查审判。持续半个月的清查风暴中,最后卞宝第报告:“证明违法乱纪的官员共有六百三十五人,其中中央政府内有九十五人,基本都是涉及贪污受贿、徇私舞弊,其余都是买官鬻爵的地方政府官员。”

刘斌冷然命令:“全部逮捕!一个也不许放过!”

十月十五日紧急召开的议政国会上,帝国最高法院院长林绍年宣布了对涉案人员的判决方案:邢仁甫等九十五名首犯全部判处绞刑,没收所有非法所得,并处白银十万两的罚金;另外还有三百二十三名从犯因为贪污或者收受贿赂数目巨大而被依法判处死刑,并没收全部非法所得,并处白银五千两到两万两的罚金。所有买官鬻爵的官员,一律撤职,并永不叙用,每人罚金一千两白银。由于帝国的廉政法律极其严厉,贪污或受贿超过三百两白银者直接判处死刑,因此涉案的六百三十五人足足有三分之二被判处死刑。

判决一出,立刻在现场引起了轩然大波。下议院的参议员们纷纷拍手叫好,上议院的参议员们则神色各异,有的兴高采烈,有的目瞪口呆,有的欲言又止。不同的反应是因为下议院和上议院的参议员身份不同,下议院基本都是社会底层的工农商人代表,上议院基本都是知识分子、社会贤达、开明士绅等“社会精英”组成。因此下议院的参议员们思想很直接,上议院的参议员则顾虑很多。

国务院总理李鸿章第一个表示反对,他急道:“皇上,万万不可哪!这也太严厉了!”

刘斌问道:“总理何出此言?”

李鸿章摇头叹息道:“虽然贪污腐败不可饶恕,但是帝国刚刚立国一两年,非常需要拉拢人心的呀!一下子就处决四百多人,这…这杀戮也太严重了!不但有伤天和,还会使得全国上下人心惶惶、人人自危的!”

卞经纬反驳道:“李总理此言差矣!这些都是贪官污吏,是帝国的罪犯!一群蛀虫而已!老百姓对这些中饱私囊、损公肥私的家伙都恨之入骨,我们也是依法办事,怎么会有伤天和呢?又怎么会让全国上下人心惶惶、人人自危呢?”他望向最高法院院长林绍年,“林院长,这个判决方案都是依法确定的吧?”(林绍年,原清廷直隶御史,嫉恶如仇、刚正不阿。慈禧挪用海军军费修建圆明园的时候,他仗义执言、上书反对。)

林绍年坚定不移地道:“帝国法律规定,贪污或受贿数目超过三百两白银,一律处决!”

李鸿章仍然坚持道:“皇上,虽然这些人按照法律应该处死,可是杀了他们会动摇国本,还会挫伤百官士人之心,请陛下三思。”

刘斌冷冷地道:“杀了这群祸国殃民的贪官污吏,居然还会动摇国本?简直笑话!帝国的国本难道就是这些国人皆曰可杀的贪官污吏?国家初立,的确非常地需要稳定人心。可是,贪污腐败的问题绝对不能姑息!如果容忍贪腐现象,那就是姑息养奸!那就是养虎为患!那就是自掘坟墓!贪腐之风刚刚抬头,就必须要用最严厉的手段打压下去!不然,贪腐就会迅速弥漫向帝国的各阶政府机构,弥漫向社会各界各地!帝国早晚会被这些越来越多的蛀虫给啃倒!正所谓‘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这么粗浅的道理难道诸位还不懂吗?满清王朝之所以灭亡,就是因为官场上腐败成风,上行下效,最终让满清病入膏肓、无药可救!我们刚刚建国,难道就要重蹈覆辙吗?”

考试院长鹿传霖道:“皇上,杀伐如此严厉,恐怕会影响士族贤达投效政府的积极性哪!”

刘斌回驳道:“政府欢迎社会贤达、士族文人投效,但帝国让他们担任官员是为了让他们为人民服务,而不是过来以权谋私、贪污腐败的!影响他们的积极性?恐怕影响的也是那些从一开始就是动机不纯、居心叵测之人的积极性吧!如果他们当官是怀着造福于民、报效国家的动机,那帝国现在严厉处罚贪官污吏,又怎么会影响这些真正两袖清风、清廉如水的官员的积极性呢?把话退一万步说,如果他们不来,朕也无所谓!中国自古以来,什么都有可能缺,就是永远不缺想当官的人!他们不敢当官,自会有人当官!帝国不需要那些抱着捞钱动机来当官的人!”

司法院长戴鸿慈讶然道:“皇上,帝国政府一口气处决四百多人,会不会影响到帝国政府的形象?会不会让老百姓认为帝国政府是一个残暴不仁的政府?这样,会不会影响民心所向?会不会让全国人心惶惶?”

刘斌道:“不会!老百姓最恨的就是那些徇私枉法、搜刮民脂民膏的人!帝国处罚得越严厉,老百姓就越高兴,心就越向帝国政府!普通老百姓都是本本分分的人,看到这些贪官污吏被杀掉,怎么会人心惶惶?帝国确实需要拉拢人心,但不需要那些心中有鬼的人的人心,而是需要最广大老百姓的人心!老百姓痛恨贪官污吏,如果我们不严厉处罚贪官污吏,那才是真正地影响民心,动摇国本!”

行政院长翁同龢担忧地问道:“皇上,如果对贪官污吏施行这么严酷的政策,老臣怕他们会横下心来,不肯招供,不利于追赃结案哪!”

刘斌冷哼一声:“怎么?帝国政府还要被这些贪官污吏所胁迫吗?他们吞下去多少钱追不回来,朕不在乎!朕就是要他们的命!朕要用他们的脑袋告诉天下人,帝国法律公正平等!”

众官员顿时都被皇帝这番杀气腾腾的话给吓得噤若寒蝉,都不敢再说话了。李鸿章仍然坚持己见道:“皇上,正所谓人无完人。既清廉如水,又政绩斐然的官员,实在是太少了!绝大多数官员都是既有能力造福于民,同时也会忍不住种种的诱惑。毕竟,人都是有贪欲的。帝国的政府机构,只能依靠这些官员来正常运转。因此,老臣建议把原先贪污受贿三百两就处决的法律底限提高一点,提高到贪污受贿到一千两才处决。这样,那些官员才有动力做事。”

刘斌哈哈大笑:“李总理呀,朕知道你在清政府官场立足了几十年,思想也不知不觉受到了清政府官场的种种风气和种种潜规则的影响。正所谓‘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你的意思朕也懂,就是容忍轻度的腐败,让这些官员既能履行责任,同时也能适当地捞点小钱,这样他们才有做事的动力。总理呀,那是清政府官场的风气,但从现在起,必须要彻底刹住!帝国政府绝不容许任何一丝一毫的腐败行为!就好像朕的眼睛里绝对揉不进一粒沙子!那些想要捞钱的官员,你们爱干不干!你们不干,自有人干!帝国政府不是没了你们就不能运转!”

“老臣请皇上明鉴!百姓分为士族文人和基层庶族,而真正有能力当官的,都是士族文人呀!严厉处罚贪官污吏,虽然得到基础百姓民心,但会打击那些有能力当官的士族文人的心的呀!老百姓虽然高兴了,但老百姓毕竟没有能力做官呀!当官的士族被杀了,没有当官的士族心惊胆战,不敢投效官场,普通老百姓没能力当官,那当官的人岂不是会越来越少?帝国政府也岂不是人少为患?”李鸿章的说法确实很精辟。

刘斌一挥手:“只要帝国逐渐普及教育、开化民智,全天下的庶族也就慢慢变成士族了!这个,就不需要再说了!”

李鸿章叹息一声,但又若有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