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和弊是相辅相成的,挡箭牌的另一面一定是芒刺,挡住对方攻击的同时,也或深或浅地伤害着我们。
(3)别拿孩子当挡箭牌
接触太多婚姻出现问题的家庭,几乎每个人都会说类似的话:“为了孩子,我不想离婚”“为了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我受点苦不算什么”“要不是为了孩子,我早就……”。
婚姻出现危机,是因为两个人的相处模式出了问题,如果只是为了孩子凑合在一起,看似为了孩子考虑,实际上是把孩子当成了挡箭牌,心安理得地逃避在这个借口里,彼此不用面对、解决婚姻问题。这是对自己、对家庭、对孩子极不负责任的态度,在这样的情况下,夫妻俩无法察觉自己的问题,只会彼此伤害。当然,受伤害最大的是孩子。
通常,父母一方会有意无意把这个理由告诉孩子,孩子因此会背负很大的压力,内心有很大的愧疚感,小孩子不懂得父母的问题应该父母负责,他们自然而然地认为:爸爸妈妈是因为我才没有离开,他她的痛苦应该由我来负责。
这时候的亲子关系就会出现倒置现象:孩子成了父母,父母成了孩子。孩子的身心成长受到阻滞。
小冯和丈夫结婚六年,因为丈夫经常在外出差,一走就是两三个月,长期的分居生活和性格差异,导致两个人矛盾加深,到了离婚的地步。
五岁的孩子跟小冯一起生活,从三岁起,他就喜欢观察妈妈的情绪,有时候会刻意讨好妈妈。最近两个月,小冯会在孩子面前说:“妈妈只爱宝宝一个人。宝宝要争气哦,妈妈就指望你了……”
孩子突然变得像小大人一样,时不时会说:“妈妈我爱你”“妈妈,我长大了,我保护你”“我要乖一点,爸爸就回来了”。小冯如果与孩子交流有冲突,孩子就说:“妈妈你不听话,我就不保护你了。”
孩子变成了小大人,小冯却感到很心酸。
当小冯跟我讲述的时候,禁不住掉下泪来。我告诉她:父母的态度往往会影响孩子的心智成长。如果父母不和,会让孩子变得敏感、羞愧、自责、自卑,他们会认为父母关系不好是自己的过错造成的,他们会把错误归咎到自己身上,他们会努力让自己变乖,听话,让自己承担起大人的责任,有的孩子会因为父亲的缺位很小就充当起妈妈精神伴侣的角色,以此来维系自己的安全感和价值感。
但是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的心智还没有充分成长,根本不能承担这样巨大的责任,很可能在成长中积累太多的委屈、愤怒、悲伤、难过,产生很大的无力感,孩子感知情绪的能力较差,这么多的感觉和情绪压抑在内心,就会产生行为抑制。就是说,孩子看起来很成熟,很淡定,但是这种行为抑制在孩子成年后,会构成更大的情感撤退,对外在事物产生更大的恐惧。而且,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和其他身体疾病和精神疾病都潜伏下来,最后很可能因为一件小事成为压倒自己的最后一根稻草。
要让孩子成为孩子,才能让孩子健康长大。因此,父母要尽量单独处理好矛盾冲突,不要在孩子面前争吵,更不要在孩子面前说配偶的坏话。如果婚姻真的无法维系下去,就要向孩子说明是父母自己的问题,跟孩子无关,父母都是爱他的。而且一定要尽快消除失败婚姻里的憎恶、怨恨的情绪,尤其是不能当着孩子的面表达出来。
婚恋中发生冲突,我们很容易抓住对方的“小辫子”,也就是挡箭牌,一方面保护自我,一方面攻击对方,占领制高点。很多时候,我们打赢了“战争”,却阻隔了感情的联通。
很可能在我们又一次举起挡箭牌的时候,对方会冷静地对我们说:“对不起,我已经受够了,我要离开。”
所以,夫妻都需要放下挡箭牌,和平相处。如果发生争吵,也只对事,不对人,只解决眼前的事情,不牵扯之前的问题,你能做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