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婚姻中,别把自己弄丢了
(1)为家庭牺牲自我
中国母亲勤劳、朴实、甘于奉献,把好吃好穿的留给孩子、老公,自己凑合一下就可以了。在物资贫乏的时代,母亲这样做会得到孩子的尊敬,母亲的快乐是看到苦尽甘来后儿女能成才、家庭能和睦。而现在,如果妈妈再这样做,会把老公和孩子惯坏,他们享受得理所当然。
许多人结婚后为了家庭牺牲了自我。比如,买衣服的时候,有的女性先考虑老公的面子,给老公买名牌,自己买衣服的时候先考虑老公是不是喜欢;孩子用的是几千元的手机,自己用一千块的或者几百块的;做饭的时候,女性或者男性会做配偶和孩子爱吃的菜,忽视自己的喜好。甚至,有的女性会以丈夫为荣,开口闭口都是“我老公说”,凡事以老公为中心,没有自己的主见。
很多人结婚后放弃了自我,同时也要求配偶放弃自我。如果配偶坚持自我的话,就会被他她骂作自私。
一位全身心扑在家庭和孩子身上的女人,丈夫给她买名牌衣服她不要,带她出去吃大餐她嫌浪费。屡次遭到妻子拒绝,丈夫有时候会跟朋友一起出去吃饭、旅游,妻子就埋怨丈夫太自私,不顾家,不体谅自己。夫妻关系紧张,第三者也乘虚而入。
在胡思乱想中迷失自己
一般敏感细腻的人,更容易关注一些细节,如果过分敏感,就易生猜疑。
小楚和妻子认识半年就结婚了。刚接触的时候,小楚觉得她虽然黏人一点,但没有什么其他的不好。结婚后发现妻子特别容易胡思乱想,小楚接了一个异性朋友的电话,就很生气,怎么解释也不信,一生气就好几天。有一次又有一个异性同事打来电话,问工作的事情,小楚怕她多想,就把免提打开,结果电话讲到一半小楚的妻子就跑了。小楚赶紧给她打电话,怎么打也不接,后来亲戚才把她叫回来。
小楚性格比较内向,也没有几个异性朋友,但只要是异性打来的电话,妻子都要气很久。妻子也说,让小楚有事情都告诉她。但是告诉她之后她也会生气。小楚感觉心太累了。
心理学研究发现,伴侣间在不同程度上存在一种“以感情为条件的自尊”,指的是一个人按照在恋爱关系中的地位来评价自己,失去了自我意识和客观评判。
所以,小楚的妻子就会不停地猜疑,不停地排斥出现在小楚身边的异性,以证明自己在小楚面前是独一无二的,以此来证明自己的价值。她的目光不放在自己身上,只盯着小楚身边,害怕可能出现的与自己“分食”的同性。
当一个人无法把精力放在自己身上的时候,他就已经失去了自己。一些女性和少数男性,把自己大部分精力都用在了胡思乱想上,胡思乱想的内容都与配偶抛弃自己、别人伤害自己有关。他们发现了一些蛛丝马迹,就会臆想对方已经背叛自己的“事实”。他们对配偶不信任,对自己不自信,每天生活在焦虑中,根本没有时间察觉自己。
(2)为何不敢做自己?
自信和自卑的区别,重要的一点是评价机制的差异。
自信的人对自己有一个整体的评价,他们运用内在评价机制,他们习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尊重自己内在的感觉,按照自己的直觉行事。也就是说,不管别人如何评价,他们都会尊重自己的感觉,做出符合自己意愿的决定。
自卑的人则与之相反,他们运用的是外在机制,完全遵照别人的评价来做事,而且以别人的评价来定义自己,别人对他们评价好,他们就认为自己是有价值的。反之,就认为自己是错误的、无能的。他们从不考虑自己的内在感受,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喜欢什么,考虑的是别人的喜好,自己这么做会不会让别人满意。
自卑的人不敢做自己,因为他们以为,一旦做了自己,就会让别人不满意,这是他们最惧怕的,因为这样他们就会感到被抛弃、被孤立。所以他们拼命讨好别人,以期得到别人的认可。
然而,结果是,越是这样,别人越不会把他们当回事。原因在于,每个人都有欺软怕硬的本性,当我们试探性地发出一点攻击或越一点点边界,对方无动于衷,或者反而迎合,我们就会放下心来,得寸进尺。而他们在试探之后被拒绝,就会缩回来,告诉自己:这个人不好惹,我得尊重他。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曾经阐述了有些人如何形成外在评价系统。他说,在成长中,多数人得到的积极关注是有条件的积极关注,而很少得到无条件的积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