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负面”情绪只能被疏导
不能被压抑
(1)内心的信念决定了情绪的发生
几乎所有东西在阳光下都有阴影,有些人往往只关注它的阴影,而忽视阴影背后的阳光。这就说明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人们过多地思考它带来的负面影响,很容易忽略它的积极意义,这样就会沉浸在消极情绪里无法自拔。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阿尔伯特艾利斯创立了合理情绪疗法。它的基本理论是abc理论,通俗讲就是,外界发生了一件事情a,我们对这个事情有自己的看法和评价b,然后就会产生相应的情绪和行为结c。
比如,老公回到家,你看他脸色不太好,就问他:“怎么啦?”他回答:“没什么。”这是事件a。这时候你大脑中会有想法:“他已经厌烦我了吗?有什么话不跟我讲,他心里没有我吗?有什么话闷在心里不说,这人真是不可理喻。”这是我们对事件的看法b。由于我们有了这样的疑问和想法,就会执着地相信自己的猜测,于是产生恐慌和恼怒的情绪c。由此产生的行为结果是:自己心情马上消沉下来,一个人在卧室默默哭泣;或者进屋找他大吵一顿;或者自己不做饭,不跟他打招呼一个人出去;或者一边做饭一边摔摔打打。
在这个事件中,a是事实,也是诱因,它不能直接导致c,直接导致c的是b,也就是我们怎么看待这件事,也就是我们内在的信念系统,如果我们这样想:他一定是在工作上遇到了什么麻烦,先让他静一会儿吧;男人就是这样,有什么情绪不喜欢表达,自己调节一下就好了;老公心情不好,我给他做点好吃的,让他开心一下。这样想的话,我们内心就不会产生情绪,或者有一点不舒服也会很快释然了。
合理积极的信念引起恰当、适度的情绪反应,而不合理消极的信念就会引起不恰当、过激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如果我们坚持某些不合理的信念,长期处于不良的情绪状态中,结果会导致情绪障碍的发生,罹患身心疾病。
夫妻间产生分歧和矛盾是家常便饭,如果我们过于敏感多疑,总是从消极方面去考虑,把自己放在受害者的位置上,揣度对方不在乎自己,矛盾冲突就会不断升级,由一件事上升为尊严、人格之争,极大地影响婚姻家庭的幸福。
(2)“负面”情绪不可以被压抑
有的人太痛苦的时候,会发展出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学会了感觉麻木,就是不再对周围的环境和事物有原来程度的情绪反应了。这是一种自我保护,短时期内它会让我们感觉痛苦减小。但是,如果长期如此,就会对我们造成非常大的伤害,可能形成冷漠型人格,也很可能形成瘾症,比如酒精依赖、贪食症等。
我的一位来访者说她无法与人感觉同步,周围的任何事情引不起她的情绪体验,比如,别人看着非常好笑的真人秀,她一点感觉都没有。好像自己被隔绝在另一个空间,与别人有着很大的隔膜。原因就是她长期忍受丈夫的冷暴力和性暴力,这种长久压抑的痛苦太大,她无意识地把自己的感觉与现实隔离开,慢慢让自己变得僵化和冷漠。
没有了情感和情绪的变化,人就会慢慢变得枯槁。在引导她感知自己情绪的时候,我费了很大力气,当她掉下第一滴眼泪的时候,我知道事情有转机了。
而有的人可能因为长期压抑情绪导致染上酗酒的恶习。我有好几位女性来访者有酗酒的嗜好。共同的原因就是婚姻生活中的夫妻关系、婆媳关系,无法得到很好的解决,长期压抑,只好通过喝酒来麻醉自己,没想到喝醉之后把压抑的愤怒发泄出来,反而感觉很舒服,于是恋上了这种方式。
(3)负面情绪是“化妆的祝福”
我经常跟我的来访者说,按照10~-10来划分情绪,数轴往左是“负面”情绪,往右是“正面”情绪,你来衡量一下你自己的情绪指标是多少?
被问到的来访者的情绪大多处于-6~0之间,大部分时间都处在情绪低谷。
其实,情绪并无好坏,所有的事情都可以一分为二地看待,都能找到正面和负面的意义,就像有阳光的地方都有阴影一样。我们通常认为“正面”情绪好,“负面”情绪不好,比如愤怒、委屈、难过、悲伤、郁闷等。
对很多人来说,“负面”情绪就像是魔鬼,纠缠着我们,破坏我们的好心情。于是,我们视“负面”情绪为敌,非要把它赶跑对抗或者一见它就跑逃避。结果,我们越是躲避,越是逃不开它的“魔掌”。
其实,“正面”情绪和“负面”情绪都是上天开启我们生命能量的钥匙,让我们可以运用我们的生命能量,更加了解自己,探索外在的世界。愉悦美好的情绪是上天给我们的奖赏,痛苦不安、焦虑紧张的情绪则是化了妆的祝福,它等待我们自己去领悟,然后获取其中的生命能量。
1愤怒。
动物也会愤怒,比如自己的领地被侵犯了,自己的孩子被攻击了等等。愤怒是保护我们自己的身体、亲人、财产、朋友等不被侵犯的一种生物本能。愤怒不仅会保护我们的边界,还能让我们看到自己的能量所在,使我们可以把这股能量转化为具有创造性的能力。比如一个懦弱的父亲,看到自己女儿受欺负,愤怒冲上去,将坏人吓跑。从此,他意识到自己的力量能保护好自己的家人。
2焦虑。
焦虑是指一种缺乏明显客观原因的内心不安或无根据的恐惧,是人们遇到某些事情如挑战、困难或危险时出现的一种正常的情绪反应。它由紧张、焦急、忧虑、担心和恐惧等感受交织而成。焦虑告诉我们,我们面临的事情很重要,焦虑提供给我们为面临的事情做好充分准备的能量。焦虑还告诉我们在哪些方面有不足,比如缺少上台的经验、怕考不好让自己丢脸等,意识到焦虑就能找到我们更关注的东西。而且中度的焦虑能让我们更好地屏蔽掉外界无用的信息,将注意力集中在当前的事物上。
3后悔。
后悔是指为了过去的作为或为了没有做到的事而感到懊悔。我们可以从后悔中找到自己犯错的原因,从中找到经验和教训,提醒自己要找出一个更有效的做法,以备今后做出更成熟的决定。
4嫉妒。
嫉妒是指人们为竞争一定的利益,对相应的幸运者或潜在的幸运者怀有的一种冷漠、贬低、排斥甚至敌视的心理状态。就内心感受来讲,嫉妒前期表现为由攀比到失望的压力感,中期则表现为由羞愧到屈辱的心理挫折感,后期则表现为由不服不满到怨恨憎恨的发泄行为。嫉妒告诉我们:你不够接纳自己,对自己不够自信。嫉妒别人只是对自己的不满而已。嫉妒还提醒我们拥有的优势和劣势,承认与被嫉妒对象的差距,让自己调整目标,采用合理的方式实现目标。
我们要善于察觉自己的情绪,不要过分排斥负面情绪,要知晓负面情绪也有它的正面价值。
(4)培养觉知力,合理疏导情绪
管理情绪需要拥有以下三种能力。
第一,觉知力。当情绪来了,我们能理智地意识到它来了,具体是怎样的情绪,用恰当的词语标明它,最重要的是标明负面情绪的名称。比如,因为在单位受了领导的批评,心里感觉很不舒服,这种不舒服具体是委屈、愤怒、怨恨,还是不甘心呢?再有,本来老公说好回家吃晚餐,结果菜凉了他还没有回来,心里是什么感受呢?是失望、愤怒、焦虑,还是恐惧呢?当我们标明了这些情绪,我们混沌的内心就会越来越清晰。
第二,领悟力。情绪来了,我们要明白,不是外界的事物让我们产生负面情绪的。我们要洞察内心的信念,是基于什么思维模式让我们产生如此情绪的。也可以深层次观察我们自己的心理情结,外界的人和物是怎样刺激到了我们的心理情结,让我们情绪失控。
第三,摆脱力。负面情绪能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自己的内心,我们需要认识到,负面情绪不能让我们改善目前的状况,我们需要集中注意力解决眼前的问题,而不是沉浸在过去的痛苦里,这样就会进入幸福快乐的程序,摆脱负面情绪。
(5)停一分钟,给情绪一个缓冲期
人在愤怒的那一个瞬间,智商和情商迅速降低,过一分钟后恢复正常。当我们情绪冲动时,只要我们懂得控制自己,暂不采取行动,很多时候,只要一分钟的缓冲,就可以避免许多麻烦,甚至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