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别做容易被抛弃的“好人”(1 / 2)

3

别做容易被抛弃的“好人”

在心理咨询中,很多人说:我这样做别人会不会不高兴?我做一件事,先为别人考虑,不然我太自私了。

来访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顾虑?很多时候,是混淆了自私和自我的概念。

于是,我经常为他们解释“自私”的含义。

所谓自私,是指个体面临自己利益与对方利益冲突时,会不计对方损失,以满足自己利益为主。此外,自私者在进行自私行为的同时,通常能察觉自己的行为可能损及别人的利益,仍按照自己利益不择手段地行事。

自我,是个体对自己存在状态的认知,对自己社会角色的自我评价。也就是说,有自我的人,能对自己有一个整体的评价,在不损害别人利益的情况下,第一考虑的是达到自己的满意。

而在有些人的思维观念里,满足自我是不对的,第一考虑的是别人,要让别人满意,这样才能有存在感和价值感。

这样的人,我们统称为“好人”,女性的好人就是“好女人”。

(1)濒临崩溃的好女人

有这样一句话:好人都是被架上去的,一旦架上去就下不来了,所以就只能一直当好人。

这话不假,比如,周围人都说你是热心肠、助人为乐的好人,别人有了困难第一个想到你。你除了自己工作之外,还要管太多事情。你不能喊累,也不能拒绝,因为只要你一拒绝,别人就会说你:都说你热心肠,我看不是那么回事。人心啊,总是越来越自私了!这样的评价你能招架得住?于是委屈自己拼命去维护自己的“好人”形象,而家里人都会抱怨你不顾家,你是有苦说不出。

小秦就是这样一位好女人,但是她现在患有抑郁症。在咨询的时候,哭了好久才平静下来,慢慢讲出了自己的经历:小秦脾气温和贤惠、吃苦耐劳,从不与人争吵,当初丈夫就是看上了她的好脾气。结婚后,小秦工作不忙,不仅把自己的家打理得干净整洁,下班后会回家帮着婆婆做家务。婆婆比较强势,自己开着一家小公司,经常在外面跑业务,家务事基本交给小秦。婆婆对小秦也不错,偶尔给她买些礼物,还经常在别人面前夸她。周围邻居都说:“你家修了几辈子的福,娶了这么一个万里挑一的好媳妇。”听到别人的夸奖,小秦也很受用。

小秦有两个小姑子,本来小秦脾气好,平时让着也没什么事。但是小姑子相继结婚生孩子,下了班就会带着一家子来吃饭。全家十几口人的饭要小秦一个人做,小秦有些不愿意了,但是顾及婆婆的面子一直没表现出来。让小秦崩溃的事情是这样的:两个小姑子比较强势能干,非要拉着小秦一起开店。小秦想,自己也不忙,开就开吧。没想到,事情远不止小秦想的这样简单,两个小姑子在店开起来之后就几乎不见踪影,都是小秦一个人忙里忙外打理。小秦是居家型的女人,打理生意的事情让她很挠头。她又不好意思跟小姑子讲,觉得自己在推卸责任,恐怕伤了家人的和气。回家跟老公抱怨两句,老公轻描淡写地说两句:“不愿干就别干了。”小秦感觉自己不被理解,不由得就跟老公吵架,最后老公连家也不愿意回了,经常在外面喝酒打牌。小秦感觉自己很无能,很失败。有时候自己一个人坐在店里就会情不自禁哭出来,只是想到自己的儿子和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形象才克制住了。

当好人会累,不只是身累,更会心累。好人为了自己多年积攒下来的口碑和形象,压抑了自己的和情绪。压抑的情绪不会自行消失,它会在内心不断发酵,最终会通过不同的方式发泄出来。

小秦选择把自己的负面情绪发泄给老公,伤害夫妻的感情,同时她又把预头指向自己,过度地否定、贬低自己,使自己沉浸在痛苦中。

(2)母婴关系塑造“好人”

父母与孩子是铁三角的关系,一个孩子在0~6岁的时候,获得了父母足够的爱,那么,他们的内心就会构建一个坚实的安全岛。孩子的成长过程就是不断探索未知世界和人际关系的过程。当他们在探索中遇到困难或遭受打击,就会回到父母的安全岛疗伤。在“岛”上补充了能量,继续去探索外面的世界。当孩子长到12岁的时候,人格初步形成,有了比较完整的自我意识,基本就学会了处事技巧,能独立应对环境,要离开父母自己去外面世界求索。这就是为什么小学时期的孩子有什么事情都愿意跟父母讲,上了中学就有了自己的小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