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强爷爷趣说浆水面(1 / 2)

我和强三娃回到阴爽房间,饭菜已经在圆桌上摆好了;主食是面条,强爷爷还特意准备了6样凉菜:芥末三丝、红萝卜丝、凉拌苦瓜、凉拌木耳、核桃仁、凉拌苦苣菜。

强卫爷爷见我们围着圆桌坐下来,自己则站在一旁絮絮叨叨;把手指着盛在瓷盆里面的面条道:“这叫淋汁面,把煮熟的面条从锅里捞出来淋干水;盛在瓷盆里故儿叫淋汁面!”

原地走了一步道:“吃淋汁面还有讲究,把盛有面条的瓷盆放在中间;食客每人面前搁两样汤,一样是臊子汤一样的是浆水汤;食用时从瓷盆里把面捞到碗里即可下肚,臊子汤和浆水汤味道不同;诸位喜欢吃那个就端那个!”

我见强爷爷说得认真,圆桌上摆满菜食和汤碗;饶有兴趣地幽了一默道:“强爷爷您今天摆的可是面条宴啊!骨子还没吃过这样的面条宴,尤其是浆水,您能不能……”

“老朽明白骨子小同志的意思!”强爷爷兴趣盎然道:“骨子小同志是想让老朽给你说说浆水面的制作和来由?”

“是是是强爷爷!”我站起身子打躬作揖道:“骨子就是这个意思,因为我们龙凤山还没有这样吃面条的程序,更没见过浆水面;您讲讲让我带回龙凤山,也是给您树碑立传!”

强爷爷笑声不止,把手指向我道:“骨子小同学真捣蛋,老朽树的什么碑立的嘛子转!”

强爷爷一边说,一边绕着桌子兜转着踱步;一边给我们讲述庙背后村浆水面的来历!”

“庙背后的浆水面有1800年的历史是中国十大名吃之一!”强爷爷慷慨激昂地道:“小小山村的面食能成为中国十大名吃之一,那要感谢一位历史上战功卓勋的大将军!”

王大伟听强爷爷说庙背后村的浆水面和历史上战功卓勋的大将军有关,双手抱拳向强爷爷打了一躬道:“老先生不是给庙背后做广告吧!小小庙背后的吃食和大将军有什么关系?”

强爷爷不屑一顾地看了王大伟一眼道:“这位长官不相信庙背后村的历史名吃浆水面,那老朽就讲给你听!”

强爷爷清清嗓子扬扬手臂道:“浆水面是天南市的传统风味小吃,但不少人并不知道浆水面的发源地就是天南山的庙背后村!”

一顿,把眼睛四处看看向前走了几步又退回几步道:“庙背后村的浆水面因其酸香爽口,醒酒解腻故而深受当地人的喜爱;在天南市不论是高档的饭店酒楼还是路边小店都有浆水面出售,而那些从国外回乡的天南人每次一回来都会直奔酸味飘香的面馆,要上两大碗浆水面以解离乡之愁!”

温玉珊嬉笑两声道:“强老先生就不要卖关子了,你还没有讲哪位将军和浆水面有关呀!”

“张飞!刘备的五虎上将张飞张翼德!”强爷爷不屑一顾道:“庙背后村有户人家三个儿子,老大、老二都成家立业后独自生活;唯有老三因幼年患病拐瘸了一条腿只能跟两位老人住在一起相依为命,后来老三儿子在天南山的五里坡开了一个小面铺维持生计;但五里坡人气不旺老三的生意十分清淡。

“一天黄昏,老三坐在面店门口看两只狗撕架;大路上走来两个彪形大汉,两个汉子走到老三的面铺门前;见门前的旗幌上写着‘老三面馆’4个字,便让老三给他们做面条吃。老三一整天没得几桩生意,见两个客人要吃面;十分热情地把他们迎接到里面坐下来让客人稍等片刻说面条马上就来。

“老三上后厨做面条,但不巧的是菜和肉已用完没有给面条陪搭挂;老三想给两位客人说明情况,可一见两位客人又饥又渴;便四处找菜凑合。老三找遍厨房只从一个瓦罐中找到几片白菜,这时才想起几天前自己把几片白菜洗净后放在瓦罐里;又一不小心将热面汤倒进去了。现在拿出白菜一看已经有些发黄还有一股酸味,幸好没有怪味。

“老三把面条煮好后就把酸白菜切碎代替臊子忐忑不安地将两碗面端到客人面前,两个客人见面条端上来;如饥似渴地就给嘴里扒拉。

“老三站在一旁提心吊胆,害怕代替臊子的酸白菜惹下祸;不料两个客人吃完后不约而同地说这面条好吃,并要老三再来两碗;客人还问老三这叫什么面,老三只好说明原委并说这面还没名字;两位客人的一个想了想就说叫浆水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