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娘皱眉道:“娘,你可莫要听风就是雨的。还是回去看看咋回事儿。要真是咱家凉皮弄出了人命,肯定不只一个人跟咱们是说。咱还是进去看看咋回事儿。”
两人还在商量,忽然看到吴嫂子抱着孩子往这边来。她也看到了蒋氏和召娘,忙打招呼道:“哎呦,婶子和召娘,你们可算是回来了。”
蒋氏紧张地问道:“这,这,出啥事儿了?我咋听人说我们家凉皮吃死人了?”
吴嫂子道:“不怪你家凉皮。是镇上客栈来了两个带小孩子的外乡人,打发小孩子去你家买凉皮吃,那小孩子给大人下了药,把人毒死了。”
她话说的简单,可听到蒋氏和召娘耳朵里,简直被雷击。
蒋氏好半天才找回自己的声音道:“咋能出这事儿?”
吴嫂子哎呦一声道:“说着话,有点那啥。我还是想说,那两人死了活该。他们拐了人家小孩子,不给吃不给穿,日日打骂。这小孩子机灵,先毒死了他们。”
召娘听闻自家凉皮不是主因,这才真正放下心来,与吴嫂子讨论道:“咋知道这小孩子是被他们拐卖来的?”
吴嫂子叹气道:“别看那孩子才五岁,却是个聪明得紧的。啥事儿都记在心里呢,已经跟官差交代了。”
吴嫂子还有事儿,只和二人闲聊一会儿,便与她二人分别,带着孩子走了。
召娘和蒋氏回到杂货铺子,见陶柳氏也在,蒋氏神色如常地跟她打招呼。
陶柳氏却拉着蒋氏,到一旁边,小声道:“你知道死的人是谁不?”
蒋氏看她这个样子,应该是认识。可路上回来的时候,听人说是两个外乡人啊,蒋氏不由得好奇道:“谁啊?”
陶柳氏低声道:“那日咱们一块儿去灵山烧香,你还记得吧。碰到了两个女人,看上去像母女,其实是姨妈和外甥女。”
蒋氏听她这么一说,立马想了起来。
她对二人印象深刻,除了召娘回来跟她八卦过这二人的签词,还因为在谢家听过这二人的八卦,所以颇有印象。
她听了陶柳氏的话,皱眉问道:“难不成是她们俩?”
陶柳氏狠狠地点了点头道:“可不是嘛。”
蒋氏见她知道的多,不由得出言问道:“那咋听说,被一个五岁的小孩子给毒死的?”
陶柳氏继续跟她咬耳朵道:“那两人干的事儿,你还记得吧。这孩子就是好心收留那俩腌臜货的财主原配嫡妻,使了银子拐了这孩子,准备带着去外乡卖到小馆子里去的。那女子无媒苟合,坏了身子,全然不顾念当初人家收留她的情谊,要害人家子嗣,这种人心思真是歹毒。”
蒋氏听得这话,眉头不由得皱起来道:“已经调查清楚了,还是这小孩子说的?”
陶柳氏道:“人家小孩子丢了,肯定报官。那两人也是笨蛋蠢货,居然以为人家不会报官,就这么带着孩子大大咧咧地住到客栈去了。后头这些不是那小孩子说的,是官差说的。”
蒋氏与她讨论道:“你说这小孩子杀了人,要不要偿命?他哪里来的药啊?”
召娘这厢从康大川口中也得知道事情大致全貌,听完不由得倒吸一口冷气,这么小的孩子就干杀人,真是……骇人听闻。
她也和蒋氏一般好奇,问道康大川道:“他一个小孩子,哪里来的毒药,又能把热正巧毒死了?我总觉得这事儿有点蹊跷。”
康大川挠挠头道:“外头都这么说。没谁说毒药是哪里来的。”
这时连正进来,用手做扇子扇着风,对召娘解释道:“药是那两人带来的,准备寻机会弄死这小孩子的。谁想到,这小孩子聪明,反倒是偷了毒药,先弄死了那两个人。”
召娘心里还是存着疑问,想找人问,大家说的都差不多,一时间不知道找谁问,也就闭嘴了。
这等骇人听闻的消息,在黄埠镇已经得有三五十年没听说过了。大家激烈讨论着,热情空前高涨,叫召娘无比意外的是,靠着这个劲爆消息,他们家凉皮几乎一夜之间在全镇,甚至邻镇都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召娘原以为因为这等事儿,她家凉皮名声定会一落千丈,结果大家想法还真是奇怪,居然不是避之不及,而是蜂拥而至,都想来尝尝她家这叫人送命的凉皮如何个好吃法。
这日,康大山和康大河从县里回来,看着铺子门口围着好些人要吃凉皮,不由得互看一眼。
心里打个问号,想说,这是什么情况?
说好的生意受到杀人案影响的影响呢?
影响在哪里
难道趋之若鹜就是影响?
太奇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