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聪明机智(1 / 2)

卫清歌生病之事,不过三日传遍了雁城。消息自然是蒋游刻意散播出去的。

还未上朝时,大殿里已是议论纷纷,将卫清歌的病传的神乎其神。待卫天进了殿时,众人议论声戛然而止。

赵盛却走到卫天身旁,关切地问:“卫大人,听二王妃病的十分厉害,您去看了吗?”“听赵大人之意,似是比我还要关心二王妃?”卫天笑着反问。

“二殿下已有三日未曾上朝,想必是二王妃的缘故。老臣只是担忧二殿下何时能够回来。”赵盛温言温语,话音方落,便见一位公公一路小跑着往大合殿而来。

那公公进了大合殿,立刻高声道:“太子殿下身子有恙,不能前来上朝……”

有人立刻讥笑:“二殿下为了个女子几日不来上朝,如今连太子殿下亦是罢朝了。”

“张大人,此话就不中听了。方才公公说了,太子殿下是因为身子有恙才不能上朝。”有大臣立刻反驳。

“钱大人,自从皇上修养身息将朝政交给太子殿下后,从未见他因身子有恙而不上朝,曾经他可以带病坚持上朝,为何今日就不上了?”钱大人话方才落下,便有大臣表示不满。

钱大人面色一僵,脸色气的铁青,正欲再开口再言,忽见一人站在大合殿外,那人亦是如他这般气愤。他看着此人有些眼熟,似是在哪里见过。

钱大人心中正在猜测来着何人时,便见那人走进了大合殿,这举动令他诧异极了,他再朝中为官已有数十年,从不曾见过此人,这人怎会有这样大的胆子擅自进来。

对太子议论纷纷的大臣,大都是在朝中为官多年的大臣。而那些年轻的官员则一直低头沉默,一语不发。

“不过是太子殿下生了病不能上朝,你们就这样说三道四。生在南樑这么多年,没有学会半点谦让容忍,单单学会了打嘴仗!”那人语气不高不低,此言一出,原本闹声一片的大殿顷刻间鸦雀无声。

“朝臣说什么,哪轮得到你来指指点点?你不在朝中为官,是谁借你的胆子,敢进大和殿,来人,把他拿下!”

说此话的人正是御林军统领严正,他一声令下,门外潜伏的御林军立刻冲了进来,纷纷拔剑指向那个擅自闯进大合殿的人。

那人非但没有一丝慌张,反而扬天长笑三声。

严正气急,正欲对他动手,卫天一掌打在了严正的心口处,卫天本就担的是武职,这一掌下去,严正立刻吐出了鲜血。严正不可思议地看着卫天:“卫大人,你……”

卫天并不理会严正,只对着那人深深一拜:“安大人,多年不见了。”

安大人?随着卫天的话落,众位大臣皆满目惊讶地看向那人。能被卫天如此尊敬的安大人,莫非是安静山?有些大臣心中猜出了那人的身份,因是方才说了不利于太子的言辞,故而低下头不敢出声。

尚且年轻的官员见安静山进来后,那些原本言辞激烈的大臣皆保持沉默,便猜测此人必是德高望重之人。立刻出声为太子正声。

朝堂之上,太子未到,却比以往都要热闹。

安静山认真地听着那些年轻官员所言之词,却未有任何表态。

严正擦了擦嘴角的血,眼珠子转了转,谄媚道:“我有眼无珠,竟不知您是安大人,方才多有冒犯,还望安大人多多谅解……”

安静山已年过半百,满头华发,站在朝堂之上,目光凌厉看向严正,高声道:“我与皇上一起打拼这南樑江山,曾为皇上出生入死,与他结拜为兄弟。按辈分来说,他还要叫我一声大哥,这大合殿难道我来不得?”

“自然能来。”严正再无方才那般气势凌人,低声道:“严正知错……”

“知错就好,我就怕严大人不知道错在哪里。”安静山苍老的声音传进严正的耳际,让他忍不住打了个哆嗦,他正想再说些什么,却见安静山看向闯进大合殿的御林军道,“将严正给我拖去午门斩首,以下犯上是罪一,辱南樑皇室是罪二,立刻行刑!”

严正仗着为官数年,又受皇上倚重便作威作福,素日里横行霸道惯了。如今听见安静山要让他死,他哈哈大笑,看着安静山冷言道:“如今统领御林军的人是我,你有什么本事让他们抓我。”

面对严正之词,安静山不动声色拿出刻有龙纹的玉扳指,高举头顶道:“见此扳指,如见皇上。当年皇上亲赐此扳指给老臣,上可诛杀大逆不道皇子,下可斩首反叛奸臣,我怎杀不得你!”

因是时间太过久远,此扳指朝中大臣多数不识,卫天与赵盛却是认识的。正在众人皆愣地时刻,只见卫天与赵盛等人皆跪拜下去,齐声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位高权重的大臣尚且如此,其他官员皆跪拜下去,异口同声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严正见此扳指,早已面如土灰,自他做了御林军统领时,便知见此扳指如见皇上,他虽奉皇命统领御林军,皇上却有直接调遣御林军之权。如今扳指在前,他自是明白大势已去。他震惊的看着安静山,原来这枚扳指竟然在他这儿。

当严正被御林军拖出大合殿时,卫天眸色暗了些许,再抬起头时,又恢复了往日神色。

安静山收起扳指,看向众人道:“皇上修养身息将朝事暂交太子,必是信得过他才出此决策。太子因日夜操劳南樑社稷而生了病,作为臣子,我们非但不体谅他,反而苛责他,这是皇上最不愿看见的事。”

朝中多半大臣未曾见过安静山,却都知道他的名字,甚至能在朝中谋个一官半职的,也承蒙他极力推举,故而安静山话落时,那些曾受恩于安静山的大臣皆开口道:“愿追随太子左右。”

方才那些对太子有诸多不满的大臣,此刻一声不吭,有安静山支持太子,任谁也不敢多言半句。

“小李子,带我去看看太子殿下,瞧瞧他生了什么病,请过大夫没有。”安静山朝着那小公公开口道。

“是”小李子应了一声,急忙引着安静山往太子行宫走去。

待二人出了大合殿,安静山低声问着小李子:“那些不满太子的人,你可都记住了?”

小李子使劲儿的点着头:“都记住了。”

“回去见了太子,将这些人都告诉他,他自会处理。”安静山开口吩咐。

“安大人,您不是要去见太子?”小李子问。

“太子此时必是有如花美眷细细照料,我这老头子就不凑热闹了,先去看看二殿下。”安静山头也不回道。

待二人出了皇宫,安静山便策马扬鞭朝照府奔去,小李子站在宫门口,看着安静山离去的方向,忍不住笑了。如今安大人力保太子,日子应该会越来越好过。

安静山还未到照府,便有人已到了路口迎他。安静山下马后,那人牵着马恭敬道:“安大人。”

安静山点了点头,看着照府门前两侧万紫千红的花儿,爽朗笑道:“多年不见照儿,想不到他还是喜欢这些花花草草。”

那人也跟着笑道:“二殿下虽是喜欢这些东西,可这也是才栽植的,二殿下说这些花草能让王妃心情高兴。”

冉照能有此举,安静山一点也不惊讶,听后只摇着头笑了笑。

那人以为安静山不喜欢二殿下宠爱王妃,急忙解释道:“王妃与一般女子可不一样,照府上下无人不夸王妃贤能有德,对待下人和善温柔。”

“你见过王妃?”安静山忽然问。

“不曾见过,但府上提及她时,都无比的尊敬,想来必是极好的女子,不然咱们殿下也不会对她情有独钟。”那人诚恳地回道。

安静山点了点头,又道:“王妃近日可是生了重病?”

“是啊,二殿下为此愁眉不展,此番见您来了,也许能高兴一些。”

二人说话间,已进了照府。

外面本是炎热无比,进了照府后立即变得凉爽了,安静山抬眸去看,只见府上随处可见长势旺盛的垂柳,垂柳下设有石桌石凳,可供人小息。他当下生疑,照府除却有冉照与卫清歌外,便再无他人,何以设这么多处方供人休息。

那人似是看出安静山的疑惑,开口解释:“二殿下体谅下属天气炎日还要站守,便要下属在蔽荫处站守,后来又命人修了这石桌石凳,让我们可以在劳累时能休息片刻。”

冉照只会为太子的事操劳烦心,何曾将这些琐事记挂在心,若是有这份心思,早在建照府时便修了这些东西了,这些事怕是王妃卫清歌所为,只是打着冉照的名号罢了。安静山心下了然,对这个王妃更是好奇了,当下加快了脚步朝清歌苑走去。

清歌苑寂静无声,院子里站着几个侍女,上雪坐在石凳上默默垂泪,有侍女走上前好心劝慰,也不知说了什么,上雪哭得比方才更厉害了。

那侍女也不知再如何开口,尴尬地站在她身边。

上雪抬起头时,双眼都哭的红肿。安静山进来时,正巧看见上雪站起身,上雪见来人年岁已老,连忙开口道:“安大人。”

她说完此话,又擦了脸上上的泪,往自己的房间走去,安静山略有所思地看着上雪的身影,很快又走到殿门口,轻轻敲了敲,才敲了不过两下,门便从里面被人打开了。

“皇叔,你可算来了。”冉照见了安静山,高兴的将他请进了殿内。

待门再次关上时,卫清歌起身行礼:“清歌久闻安大人之名,如今幸得一见……”

“好了好了,莫要再说些客套话。”安静山笑道:“怎不见你继续装病?”

“我这雕虫小技,怎能瞒过安大人,若不是别无他法,我也不会出此下策,让安大人看笑话了。”卫清歌低着头轻轻笑着,温婉恬静。

安静山打量着卫清歌,忽地开口:“今瞧儿着你,倒是让我想起了皇后。当年皇上打下南樑江山,也曾历经艰辛,皇后也在身后为他出谋划策……恍然一过,竟是十几年过去了。”

“皇叔。”冉照开口喊了一声,却不知接下来该说什么,他知道安静山敬佩皇后有勇有谋,皇后去世不久后,他叹惋很久。

“瞧我这年纪大了,也不太会说话了。”安静山很快从回忆中回过神来,看着冉照道,“今日我来看你是真,专程来看清歌也是真。”

“我有什么好看的。”卫清歌微微愣住,不知他何出此言。

安静山笑着将冉照写给他的信拿出来,只见信的背面画着一枚玉扳指,他将信举到卫清歌面前:“这是不是你画的?”

信纸上的玉扳指冉照自是也看到了,他不禁看向卫清歌:“你看了我给皇叔写的信?”

卫清歌低着头,半晌不肯出声,她以为安静山不会将此事说出来的,毕竟偷看是小人之举,她只是想提醒安静山,来了雁城之后,可以拿玉扳指大做文章,却未曾料想,安静山会直接拆穿了她。

“我不是故意要看你的信,我只是……”

“我在意的不是这个。”冉照打断她,“我以为我们之间已经没有秘密了,若不是皇叔将此事告诉我,你是不是打算一直瞒着我?”

“照儿!清歌也是一番好意。”安静山在旁道,“我将此事说出来,不是让你与她心生间隙,只是觉得她这样聪明机智,你应该看见这样美好的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