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二章 公堂之上(1 / 2)

第二天,钱县令升堂审理王宁佑被通匪一案。张小花一晚上没睡,实在是睡不着。县衙的大牢什么样,张小花再清楚不过了。天又开始热起来了,那王宁佑那个身子骨,他挨得住么?

还好,王宁佑气色还好,虽然形容憔悴狼狈了些,却比张小花想象中好了很多。

原告王长良跪在一边,王宁佑有功名在身无需下跪,站在另一边。这么看来,在气势上倒好像是王宁佑占了上风。

事实上,王宁佑的神情也好像是占上风的样子,任尔东南西北风、我自稳坐钓鱼台的淡定,淡定得王长良都有些惴惴不安起来。

正因为惴惴不安了,钱县令一拍惊堂木,竟把王长良吓得些微一哆嗦。

钱县令看在眼里,心下便又多了几分怀疑,只是按下不表,按照惯例问话。

“王长良,你告你侄儿王宁佑勾结盗匪,是否真有此事?”

王长良还在困惑王宁佑的态度,脑子慢了一拍,没在第一时间回话。

钱县令微恼,惊堂木又是猛地一下,“大胆刁民,本官问话,你竟敢不答?”

王长良这才如梦初醒,连忙说道:“大人恕罪,大人恕罪!回大人的话,小人就是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胡乱诬告攀咬。小人敢用性命担保,那王宁佑是真的勾结贼人!”

钱县令转向王宁佑:“王秀才,你有何话说?”

王宁佑回的话很简单,就是不卑不亢全盘否认。

“县令大人在上,在搬来平县之前,王某一直住在董家村。董家村民风淳朴,别说盗匪,就是窃贼也没有一个。我又来哪来的机会去认识勾结什么贼人?我一直规行矩步教书育人,这一点,董家村男女老幼都能为我证明。还请大人明查。”

钱县令还真是个英明的县官,他随即便询问手下的衙役,“李捕头,我命你去董家村查访,结果如何?”

李捕头答道:“回大人的话,便如王秀才所言,董家村上上下下都对王秀才交口称赞,村里的里正也就是董氏一族的族长还说,他敢为王秀才担保,担保他绝不可能会跟贼匪扯上关系。”

这时魏晋元也在底下接了一句:“我也敢为我先生担保,我先生一身正气的,怎么可能跟强匪扯一块儿去?”

这小子还真是讲义气!本来王宁佑临走之前,就交代了魏晋元,叫他别掺和这事。不管王宁佑有没有罪会不会脱身,他这事总归是件被人告上了公堂的晦气事,而魏晋元则是新科进士,马上还要进京去参加殿试,撇清一些总没有坏处。

魏老头一听这话,当时就把魏晋元给拖回家去了。却不曾想这败家子隔天居然自己偷偷溜了出来。

“开什么玩笑?我先生都让人给陷害了,我要还自顾自地躲家里当看不见,那我还算是个人么?这个进士,不当也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