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枹罕营的后勤(2 / 2)

于是他跳下了马车,随手招了一名哨兵,问清楚了辎重营的方向。

虽然宋扬并没有给他这个高参指定营帐,但是就现在他分内的工作性质而言。在征收夏粮的这一段时间里,恐怕是离不开这处破破烂烂的辎重营了。

一圈歪歪斜斜的栅栏,中间搭设了一处早已看不清原本颜色的营帐,四周杂七杂八地放置了数个草垛和几辆还没有套马的马车。

这就是自己即将工作一两个月的辎重营?看来不像和自己前世的那些肥的流油后勤管理部门啊。

带着这样的想法,马伟一脚踏入了营帐中。

和一般的营帐布局差不多,这出辎重营帐被一座粗糙的屏风隔成了两半。对着营帐大门的一边是办公区域,一堆堆竹简和伏在案几上奋笔疾书的老吏告诉了马伟,这里的工作室多么地繁重。

他不忍心打扰这个面容枯瘦、衣着寒酸的老吏,带着李渊绕过屏风来到了营帐的后半部分。

这里是起居场所,当然并不是像宋扬那样地中军大帐一样,只给他一人居住。这里放置了三四张胡床,很明显以后马伟就要和李渊还有外部的那个老吏成为室友了。

打量了一下这陈设极为简单地后部,马伟跺回了前部。

刚刚忙完了手中活的老吏,一看到两张生面孔出现在营帐中。

还没等他有所表示,马伟就主动开口道:我是宋头领新任的钱粮参赞,现负责夏粮征收一事。

这老吏不愧是干了几十年文书活,略一思索就明白了马伟的话意。

他站起来躬身道:西凉义从枹罕部辎重老吏田本见过参赞大人!

马伟上前一步,虚扶起自己的这位下属,他半开玩笑地道:你怎么就不怀疑我是假冒的呢?

这田本听出了这位新任年轻上司的玩笑之意,他干笑两声回答:宋头儿治军颇严,非我西凉义从之人靠近军营三里之内,如不亮明身份,当即射杀!再说了,马参赞一表人才,这看起来就是上官的样子,怎么可能会是假冒的呢。

马伟自动忽略了这老吏后面的马屁,听了田本的解释后,他的后背冒出了一声冷汗。幸好自己早上是坐着王府的马车过来的,否则搞不好被哪处的暗哨当场射杀也有可能。

那好,你先介绍下这辎重营的大况吧。马伟解释道:我以前是在三辅游学,对于军中这些辎重后勤之事,并不是太懂。

下属为上官介绍情况,这是必然要执行的流程。就算马伟不说自己不明实情,田本也会接下来介绍的。

马参赞,您还请上座。这枹罕部的军需辎重之事,说大也大,说小也小,下吏一定为上官细细道来的。

这枹罕部全部由西凉义从组成,战斗成员一共七百余人,非战斗人员ashash主要还是辎重、火头、马夫这些人一共是五十多人。在这其中,马夫居多,有四十多人,隶属于辎重的,就老吏一人了。

马夫居多,这就带出了后勤辎重中足以和兵粮并列的一部分ashash草料了。

鉴于全军中马匹较多ashash一千余匹,这草料的搜集与供给,全部交给马夫那边掌管了。这一部分也属于马伟的下属,但已经从老吏这个辎重后勤这里分拨出来了。

辎重后勤现在只负责人的肚子,管不了也不想管马的肚子。

军中士卒的口粮和兵饷,是全部折合成粮食发放的。

按大汉军制,戍守边疆的普通士卒每人每月三石三斗三升粟。这个粮饷一般都会被上司给克扣一部分,真正发到士兵头上的,就只有三石左右。

(汉朝的度量衡和现在的完全不一样,为了让各位看官看得舒服,青龙在这里粗略换算一下,一石等于现今的五十斤左右,后文中提到的斤,就是我们现今的一斤等于五百克来算吧。以后就按照这个来)。

这三石粟还只是没有脱壳的粮食,真正能使食用也就剩下一百斤左右。

西凉义从作为朝廷特别征召选拔的精兵,自然不会同这些一般的边疆士兵一样。但也好不到哪里去,一名西凉义从每月配给的粮食也就是多上两石。

这脱壳后的一百五十斤左右的粮食,还包括了每名西凉义从每天的口粮。

四千余石原粮(尚未脱壳的粮食),这就是马伟每月定量的任务。

至于战时,每名骑兵每月多配上两石原粮,其他人员每人每月多配上一石。

也就是说,战事每拖上一个月,马伟肩上就得多压上一千五百多石原粮的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