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捕蝉(2 / 2)

太子爷拍了拍方书的肩膀,笑笑道:朝堂凶险,你现在能在太书院韬光养晦,这是好事,跟着两位太傅多学学吧。

是,太子。方书赶紧低下头。

好了,本宫先走了,还要去看看皇祖母。太子爷背着手,迈着方子步走开了,刚出了太书院的门,那脸上的忧愁就藏也藏不住了。

大梁的朝堂就安静了几日,今天就不安静了。户部一个官员指责西北军尸位素餐,将拓跋赶至关崂山以北之后,这都几个月了,动都没动,也不打仗,两军就这样僵持着,但是粮草还要往关崂山运,那里盗匪横行,粮草损失惨重,

兵部尚书黎勇立马就不乐意了,我们老大都被拉去守陵了,我们都憋着没吭声,本以为朝堂安静了两日,没想到,你在这里大放厥词,你算他妈的哪根葱?

程大人一看就是未打过仗,李广静将拓跋赶至关崂山以北,那是为我大梁抗击水患争取时间,是为了震慑各部族。虽然现在阳澄江的堤防是修好了,但是各地的灾民还没有全部安置,河阳是重灾区,还有很多收尾工作要做。

既然已到了收尾,那我们就没必要再僵持下去,稍微往后退退也好,至少不至于将粮草运送至关崂山,这样可以节省不少银子。

程大人还是不要看重那些蝇头小利了,在拓跋蛮族眼里,我们退一步,和一百步是一样的,都是气弱的表现。一旦我们后退,拓跋铁骑就会挥师南下,到时候我们损失的,可就不只是那点蝇头小利了。兵部尚书黎勇一脸不屑的看着户部的程大人。

程大人所言极是。吏部尚书赵硕出马了,我们确实不能退一步,但是。黎勇就知道那个老匹夫得说但是,所以一眼不眨的瞅着他。

但是么,镇北大将李广静骁勇善战,本来是负责整个西北的军防,如果其一直僵持在关崂山,和拓跋对峙,下官恐怕其他部族会乘虚而入。赵硕微微瞧着皇上,一脸恭敬。

赵大人不必怕。吴京与大梁新任的兵马大将军出马了,西北各部族最强的就是拓跋,制住拓跋就震慑住其他部族,所以李将军才必须留在关崂山,震慑拓跋。

那如若其他各部族联合呢?赵硕一副谦虚的样子瞧着吴京与,好像真的在虚心求教。

赵大人,部族密谋联合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我们的暗探并未获取西北部族私下联合的消息。吴京与冷眼瞧着赵硕。

哦?那吴将军的军中暗探,可要努力了,本官这里也有些暗探获取的消息,请皇上过目,看看是不是有西北蛮夷密谋联合的端倪。赵硕恭敬的从袖中掏出几封书信,杨公公赶紧小碎步呈了上去。

柔然和库莫奚几个部族要联合,他们听说我们大梁不灾患四起,都蠢蠢欲动。皇上将信件放在案上。

皇上,臣是否可以看看?

拿下去,让吴将军看看。皇上挥挥手,杨公公赶紧小碎步下去了。

吴京与拿着信件沉思良久,也看不出什么破绽,两封秘信都是柔然部族的字迹,柔然和库莫奚交往甚密,文字统一。大梁一向军中有军中的暗探,朝中也有朝中的暗探,吏部尚书有几个人安插在异族,也不足为奇。

皇上,这些信件会不会是拓跋的调虎离山之计。张孝正憋不住了,身为将门之后,最后当了文官,真是憋屈死了,今天终于可以过过将军谋士的瘾了。

张大人,西北铁骑啊,只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赵硕一脸惶恐。

行了,别争了,我们大梁又不是没人,将李广静调回来,吴京与再派个将领去关崂山守着。

是,皇上。吴京与领了命,心里却在想着派谁能抵挡住拓跋的铁骑。

还有事吗?没事就退朝吧。皇上挥了挥手,杨公公一声退朝,众百官鱼贯而出,吴京与和张孝正脸上都有忧虑,隐隐觉得有什么不祥的事情要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