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布票,邱丹悦还真有,可不就是从邱二叔那里搜刮来的么。
人均一年可分三尺三布票的年代,邱二叔一人就能藏起三丈,合计三十尺的布票,可想而知邱家是有底气的。
这三丈里,有一丈是求亲的孙家给的聘礼,本应用在给邱丹悦置办衣物陪嫁过去的。然而明早就是出嫁的时间,邱家可没半点动静,全然无事发生的模样。
如此正好,可怪不得她算计。
另外,原主的记忆里,邱家大房一家三口,多年都未置办过一件新衣,以致于发育中的邱丹悦身上穿的衣服早已不合身。每年分到的布票以及邱老大从厂里同志手里换回的布票,都上交给了公中,却连一尺布都分不到大房手里。
其实三尺三的布仅够做一件成人夏季薄裤,冬季棉裤只够做个大半件,远远不能满足穿衣需求。即便如此,依然是有很多生活拮据的人会把布票拿出来置换粮食或者其他紧俏日用品,也因此,邱老大可以在厂里换到布票。俗话说,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肚子都填不抱的情况下,哪里会讲究穿什么衣服。
正因为有票证限购的因素,董老婆子虽然十分心疼那一百块,却没有紧张到要为此立刻跟邱丹悦撕破脸的地步。她欺负邱丹悦一个小丫头片子,一张票证都没有,拿着钱也是白搭,根本花不出去。
“给!请问有成衣卖吗?”邱丹悦拿出一叠布票和足够的钱,这个季节一般购买的都是棉布,大多是平棉布或斜纹棉布面料,一尺的价格不过几毛钱,很少有浮动。邱丹悦扯下的三丈布,一共只付了十二元,不过是邱父半月的工资。
销售员见邱丹悦真拿出了布票和钱,虽不至于多热情相待,但好歹是正眼瞧了她几眼,便拿着尺子在布料上丈量,便回答道:“成衣是有的,不过买的人不多,所以堆阁楼上了,要的话一会儿我领你去看看。”
这年头,哪家的布料不是省着用的,女人基本都会做衣服,花钱买成衣简直过于奢侈,让人知道了肯定是要被说闲话的。一身成衣可是要15-18块的,这么多钱都能买40多尺布,做个十来件衣服了,只有那败家娘们才会这么糟蹋钱。
等到邱丹悦到了阁楼里看到了所谓的成衣,款式实在是匮乏,倒是分为了上衣、裤子、褂子、汗衫、背心、短裤等,多少还是有选择性的,只是一看就没有任何技术难度,难怪大家伙儿都不爱来买。
“想买就快点挑,一会儿就要忙起来了。”销售员淡淡地道,转身下楼去了,很放心地把邱丹悦一个人留在了阁楼里,根本不怕她动手脚。
邱丹悦哭笑不得地一个人对着一屋子的衣服,给自家三口每人挑了一身当下适合穿的,共六件。虽然买了布料,但是一来,她和妈妈都没做衣服的能力,势必要找人帮做,自然是要等待一段时间。二来,说好出来买衣服,怎么能空手而回呢是吧。
接着她继续翻翻找找,终于翻到了类似胸衣的存在,款式不提也罢,没得挑剔。没办法,目前她空间里收着的都是她以前买的,尺寸大小不一致,她也很悲伤。她妈更悲剧,当初为了痛快购物,几乎清空了i5芥子空间,如今一穷二白,堪称赤贫。
结算价钱时,销售员多看了邱丹悦好几眼,特别是在翻到一共六件胸衣的时候,邱丹悦还很坦然,这销售员倒是悄悄红了脸。呃,您还是保持之前高冷的姿态比较妥当……
只是,当这销售员又找她要布票时,邱丹悦有些傻眼了。到底还是认知上不足,她竟没想到,买成衣也是需要布票的!
“这……我以为成衣不需要布票。”邱丹悦老老实实地道,做好心理准备等着销售员跳脚。印象里,这年代供销社的销售员可没几个好脾气的,毕竟只拿工资不拿提成,说是为人民服务,实则根本没那个服务意识,暴脾气骂人也是常有的事儿,态度敷衍倒不算什么了。
这销售员却还挺和气,侧了侧身子,主动拿出本票证本来,看似不经意地小声道:“我这儿倒是有多余的布票,咱也不做那投机倒把的事儿,你要是有粮票,交换一下各取所需,也是我们互相帮助解决问题,不给国家添麻烦。”
邱丹悦一听,笑眯了眼,十分上道地凑过去道:“还真有,你也看得出来,我是农村来的。咱大队这两年在党的领导下,积极投入生产,勤劳肯干,粮食收成还挺不错。这不,俺爹娘厂里分下来的粮票就省下来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