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苏景山教的是没毛病,但是太过于古板,就在上面逐字逐句的解释着,遇见没专心听的学生就是一顿斥责,随后就是默写。
这要是能教出肯学的孩子就怪了,苏景山是这样教的,那么另外几个先生应该也是一样的。
或许,把这群孩子真正的交到自己手里,这群孩子还有机会考取功名,这不是陈修平托大,陈修平是经历过现代完整教育的,年轻的时候,陈修平还支教过,当时的他为了自己的履历漂亮,也为了那群相信自己的孩子,他去系统的学习过教育方式。
这论语,他或许不能像苏景山这般一闭眼就能背出来,可以逐字逐句的解释其中的含义,但是他能用自己的办法让孩子们产生对学习的乐趣,那样的话,孩子们就不是被动的学习,而是带着好奇的心学习。
一连两天,依旧是陈修平教导前面认字的部分,后面的部分又苏景山来接着教导。
下午,一位书生前来找到了苏景山,苏景山就让陈修平教导这群孩子。
教完字,他就让这帮孩子们读论语,看着孩子们摇头晃脑的读论语,读了半天,看着逐渐失去兴趣的孩子们,陈修平觉得这就是在浪费孩子们的精力和时间。
反正苏景山不在,陈修平就按照自己的方法来教导孩子们了。
陈修平拍了几下手吸引到了孩子们的注意道;大家停一下,现在我们来换个新的学习方式。
噱头是一个很能吸引人的方式,陈修平这一开口,孩子们的注意力瞬间集中到了陈修平的身上,新的学习方式很能吸引孩子们。
一会我先讲个故事,如果你们觉得有兴趣,一会故事讲完了,完成了我给你们的学习任务,那么我就继续将接下来的故事,大家同意吗?
同意。
好啊。
下面的孩子们早就十分乏味,一听到陈修平的建议,都兴奋的答应着。
事情已经敲定了,下面是该选讲什么故事了,陈修平是研究古玩出身的,他在读书的时候对这四大名著也有很深的涉猎,毕竟艺多不压身,会的越多那么对自己以后就越好。
四大名著,《红楼梦》肯定是不能给这群孩子们讲的,毕竟太悲观,《西游记》呢,鬼怪太多,万一吓到了也不好。
《水浒》和《三国演义》是适合给孩子们讲的,但是这两本书有一个讲究,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
少不读水浒的原因其一是少年血气方刚易于冲动,看了《水浒》学里面的英雄好汉,有可能会形成不良的习性;其二是《水浒》对人性、社会的深刻洞察以及其反映出的故事发生和创作时代的苦难,带有一定的灰暗色调,少年读了可能会感到前途的渺茫,产生悲观情绪。
但是少年读《三国》就很不错了,《三国》一出场就是桃园三结义,三位兄弟,忠义一生,对孩子有引导作用,而里面的人物可以使得孩子有自己的榜样,仁德刘备、忠义关羽、智慧诸葛等诸多有教育意义的的榜样;千里江山,家国情怀,英雄气节在孩子心中树起一个大格局,对以后的路有更大的规划。
但是这对陈修平也是个考验,因为里面也充斥了太多的尔虞我诈,阴谋诡计,这也就证明了老不读《三国》的含义,如何能完美的避免这些情节还不失故事的吸引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