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羽苦笑一声,朝曹操和众人迎接上去,张思玉却没有听从夜羽吩咐她不要露出踪迹的劝告,紧紧跟随其后。
通过和夏侯惇的谈话,夜羽才知道原来典韦是奉曹操的命令,来查看夜羽,不料一眼望见当日率领黄巾军围攻曹操和鲍信的周仓竟然神色恭敬地站立在夜羽和张思玉身后不远处。
周仓在典韦发现自己的时候心中暗自叫苦,害怕行踪已经暴露的自己会连累张思玉,当下脚步轻移,稍稍远离张思玉和夜羽对话的位置。
典韦以为周仓想要逃跑,却吩咐随行的两名士兵回府衙通知曹操,自己则起身拦截周仓。
不过因为曹操有不准骚扰民众的严令,典韦也不敢在客栈之中与周仓动手。
周仓见典韦遣回随行的士兵,以为他是要两人回去召集军队对付自己和张思玉,心中暗急。偏偏却又无法通知与夜羽相谈正欢的张思玉,以免如此一来招致典韦对张思玉的身份起了疑心。
当下周仓一副神态自若的模样,缓缓步行出了酒楼。
典韦亦跟随而出。
两人行至大街,典韦再也按捺不住,终于朝周仓出手。
周仓竭尽全力连挡数招后,直觉体内气血翻腾,好不难受。
寿张县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从周仓步行出酒楼,到与典韦动手的片刻时间里,得到消息的曹操等人已经匆匆赶来。
见到周仓后,曹操想起鲍信身亡的事件,心中禁不住杀机渐起。
夜羽见曹操神色不善,哪里还不知道曹操的心思,无奈地行至曹操身旁,轻轻地在他耳旁边说周仓是随人奉命前来寿张通告兖州境内百万黄巾军准备向他投诚之事。
曹操果然大为震惊,目光落在跟随夜羽身后的张思玉身上。
夜羽轻轻点头,表示张思玉正是代表。
即使深沉如曹操,一时间亦感觉百感交集。
周仓是害鲍信身亡的敌人,偏偏他却又是随人前来向自己表示投诚的使者。
不过他终究是拿得起放得下的人物,立即醒悟到如果真的如夜羽所言,兖州境内的百万黄巾军准备投诚自己的话,其意义何其深远。
但如果此时自己为报鲍信之仇,斩杀周仓的话,只怕黄巾军所谓的投诚之事会立即化为乌有。
寿张县府衙里。
曹操和众人都知道周仓身为黄巾军将领的事实,因此对张思玉自称兖州黄巾军代表并无起任何疑心。
张思玉向曹操转达了张宝关于准备率领麾下所有士兵向曹操投降的条件。
正是当日张宝跟夜羽说过的,需要曹操和夜羽两人亲自往东阿与张宝协商。
除了夜羽和曹操两人,所有人听过张思玉的条件后都不约而同地露出怀疑神色。
张思玉传达了张宝交代的通知后,向曹操说明了自己在寿张的投宿的客栈,立即匆匆告别。
张宝的通知已经顺利传达,接下来曹操方面肯定会就此事展开讨论,但这一切与她和周仓两人毫无关系。
戏志才等人纷纷劝说曹操千万不能大意之下盲目应允黄巾军的条件,前往东阿。
因为谁也说不准,这是否黄巾军统帅在数度交手落败后,为扭转不利形势,所精心设计的毒计?
为的就是让曹操军的最高统帅以身犯险。
他们表面上是客气地邀请曹操前往东阿进行投诚适宜的商讨行为,其实却是另藏祸心;若曹操果真毫无戒心地去了东阿,他们便能够趁机加害这新晋的兖州刺史,同时也是黄巾军最强劲的对手。
即使夜羽表示自己会竭尽全力保护曹操的安全,但仍然无法打消众人心头的疑虑。
在众人看来,无论夜羽身手如何高超,但需要面对的是东阿四周数十万黄巾。
上次曹操和鲍信在巡查阵地时遭遇黄巾军的围攻,让夏侯惇戏志才等人仍然记忆犹新。当时若非鲍信不顾自身安危,率领亲兵挡住周仓等部队,而典韦又殊死拼搏,这才好不容易从围困中逃脱。
典韦的实力与夜羽相比,甚至还高出半筹。
若真是数十万黄巾军一哄而上,即使是中原三道,草原武圣,西域神僧五大宗师级的人物齐至联袂对抗,只怕也无法幸免于难。
虽然众人没有听说过“蚁多咬死象”的故事,但这个简单道理还是知道的。
《商君子·修权》曰:“蠹众而木折,隙大而墙坏。”这句话说的含义,与蚁多咬死象的道理,有些些相似之处的。
况且所有人都知道,黄巾军士兵的个体战斗力虽然并不怎么强大,但其正是依靠“人海战术”,一贯从数量上来取得最后的胜利。
众人都感觉为了曹操的安危着想,即使黄巾军有投诚的意愿,但自可派遣一位得力人手前往东阿,与黄巾军的渠帅们商量事宜。
但夜羽坚称此事非曹操亲自前往东阿不可,且自己愿意保护起曹操的安危。
众人的疑点正在这里。
夜羽到底有没有足够保护曹操安危的能力?
即使夜羽搬出自己那位在黄巾军中的朋友亦在东阿内,有那人协助,曹操肯定安然无恙,但仍旧无法让众人释疑。
曹操身为一军之主,他的身份太过特殊了。
一旦他也遇害,兖州境内官兵只怕又会陷入群龙无首的尴尬形势,而黄巾军的气焰则会嚣张万分。
到时候情况只怕会更加难以收拾。
一直至夜色降落,寿张县的府衙之内,仍然灯火通明。
众人仍旧在力陈自己的观点,试图说服对方。
但谁也无法让对手接受自己的观点。
曹操最终只能宣布此事明日再议。
夜羽在散会本想赶到张思玉落榻的客栈,但被曹操单独留下。
曹操带着夜羽至后院后,却只顾着抬头望月,沉思不语。
初月刚刚在空中现身的时候,已经是正当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