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羽暗叹一声,道,“我到了曹操大哥那边后,若发现他那里一切事情都已经步上正轨,就会返回东阿,协助思玉处理如何在境内实行与曹操那边一样的政策等。”
张思玉双眸神采一现,摇头道,“大哥还是先帮曹操定下大局后,再返回东阿也不迟。正如大哥和二叔所言,曹操如果要推行清平安民的政策,势必会引起一些士族和豪强的强烈不满,他们一定会处处阻挠曹操推行的政策。也许,大哥越早帮助曹操安定大局面,我们太平道的处境,反而会越安全。”
太平道本是朝廷指定的叛逆组织,但曹操为了能够全面消除兖州境内黄巾军的威胁,于是采用夜羽的建议,以太平道日后能够正大光明地在兖州境内正常传道等条件为前提,劝说张宝率领太平道和黄巾军向自己投诚。
若曹操真的在兖州独揽政权,自然对太平道大有好处。
夜羽心知肚明,如果最后兖州境内的百万黄巾军能够为曹操所用,那么曹操的霸业,正式迈出了那最为重要的一步。
在招收了黄巾军后,实力大涨的曹操,不仅得以安定了兖州的局势,同时也能够开始推行他自己的政策。
也正是在这个时候,曹操麾下逐渐汇聚起了日后最重要的的文臣武将们,随着曹操共同南征北战,一起荡平北方群雄,成为中原霸主。
但有一个人,却让夜羽很不放心。
陈宫。
他最终仍旧会背叛曹操,投靠吕布吗?
吕布在被李傕郭汜等人迫出关中后,终于再现身影,据说正在河北袁绍处,协助袁绍部队围剿盘踞在常山,中山,河内一带,以张燕为首的黄巾军中重要的一支部队黑山军,并且已经连取胜绩。
自己是否该提醒一下曹操,让他需要特别注意陈宫的举止呢?
数日后,在张宝动身返回终南山的次日,夜羽亦告别张思玉,赶回寿张。
此时曹操已经带领麾下大部分谋士将领返回濮阳,只留于禁在寿张等候夜羽的消息。
两人会面后,于禁向夜羽转告了曹操的留下的叮嘱,要夜羽一旦返回寿张后,即刻和于禁一起动身赶赴濮阳。
当下两人立即一道赶至濮阳。
濮阳城外那触目惊心的数十万黄巾军摆下的联营,业已经完全不见了踪影。
按照曹操和张宝定下的所谓《停战协议》,濮阳和东阿两处战争最前线的双方士兵,都将退后数十里,停止了一切的挑衅行为。
当夜羽于禁两人赶至濮阳时,从各地赶来的兖州个郡县的官员正齐聚一堂,在为曹操将要推行的屯田制而争论不休。
以荀彧为首的,原来在东郡时就已经跟随曹操帐下的所有谋士将领,都对曹操的政策抱以支持态度。
荀彧本人虽然也出身士族,但以他卓越的才识和的远大的目光,自然知道推行屯田制所能够带来的益处。
至少,从能够让百万黄巾军完全投靠曹操,定居于兖州这件事情来说,就已经是莫大的成果。
兖州境内的黄巾军若不再做乱,能够取得相对稳定的环境,那么对恢复生产和其他一切经济建设等,都大有好处。
因若一直是战乱纷纷,那么人心思变,难以安心,人人为了躲避战火而四处逃亡,对生产力的破坏可想而知。
但正如夜羽张宝和曹操事先交谈时提到的一样,一部分兖州士族和豪强,强烈反对曹操推行屯田制。
他们正是在兖州境内几家最大的士族和豪强,同时也是在桓灵两帝年间从兼并土地中取得最大利益的几家。
这些人以曹操都不禁止自己等人兼并普通百姓的土地,同时亦没有规定没收他们兼并所得的土地,转而重新划分给百姓为借口,百般阻挠屯田制的推行。
从这些人联合起来的实力来看,十分可观,确实足以对曹操形成一定的威胁性。
尤其是,这些人是以陈留太守张邈为首,向曹操提出了自己的抗议。
张邈是大名鼎鼎的党人,名列“八厨”之一,同时也是曹操袁绍年少时一道任侠四方的玩伴,与曹操的关系一向十分亲密。
当年曹操移檄天下,起兵反抗董卓,张邈见曹操兵甚少,怕他在联军各位诸侯前大失面子,就分自己军给曹操;后来在曹操出兵追击董卓的时候,也遣兵助曹操一臂之力。
也正是如此,曹操一向对张邈十分感激。以至于袁绍因为张邈正言责备自己而大为不满,示意曹操杀害张邈时,曹操立即驳回袁绍的暗示。
但眼下这个时候,即使是曾经的好伙伴,也因为政见不同,而出现缝隙。
夜羽从曹操口中得知兖州部分士族和豪强一张邈为首,反对推行屯田之事,暗叹人生无常,造化弄人,莫过于此。
自己一回到曹操身旁,就要卷入这些争权夺利的斗争之中,实在让人好生无奈。
“大哥有文若等人的大力支持,以及百万百姓做为强大后盾,还怕他们什么?”
是啊!
屯田并非为个人利益,而是兖州的长治久安,百姓的安居乐业。
任何人和团伙,都不会轻易放弃已经得手的利益。
好比一块落入口中的肥肉,谁又愿意再吐出来与他人分享呢?
此时,最有用,最有效的手段,便是强制压下所有反对的力量,硬生生地将他们不应得的利益,统统抢到自己手中。然后再按照自己的意愿,重新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