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羽张鲁两人完成劝说任务,返回到成都半个月之后,汉中郡境内纷纷传出各地“板楣蛮”因为不堪忍受汉人豪强欺压的原因,再度兴兵叛乱的消息,一时间益州各方大为惶恐,仿佛两年前马相赵祗“黄巾”之事重新上演,各级地方官府迅速组织军队,加强戒备。
当“板楣蛮”中的一枝“中沔蛮”声势浩大地从聚居地开始聚集起来,放出风声宣称要围攻汉中郡北部的城固县城之时,张鲁在夜羽的陪同之下,手持刘焉给予的兵符,带领五千混合军驻扎静悄悄地进入临近阆中城的西充县城内。
这支混合军在西充县城调养两日之后,在原先混进阆中城的张卫等五米道内挑选出来的高手里应外合之下,以极其小的损失,轻而易举地攻取阆中城,并且发出号召,呼吁汉中郡各县民众联合起来反抗汉中太守苏固的残暴行为。
张鲁突然率领五米道教众起事攻取阆中城的消息传出之后,蜀地掀起的恐慌,比原先因“板楣蛮”起事而引起的惊慌更胜数倍,一时之间蜀境流言四起,各地纷纷传言益州已经陷入官府无能为力的完全混乱局面。
以贾龙为首的原益州籍地方官员以此为借口,谴责益州牧刘焉引狼入室,正因为是刘焉突然任命张鲁并赋予其实权的原因,张鲁才会利欲熏心,带领五米道教众悍然攻击汉中郡。贾龙等人甚至还联合写成奏折,派人以快马送至长安城,请求名义上的大汉天子汉献帝罢黜刘焉,重新派遣另外官员担任益州牧一职。
刘焉虽然陷入各方指责的局面,却出人意料地并没有出面辩解,而是异常安静地躲避在益州牧府中,就连处理平常事务也就那么轻易地交给贾龙一伙人。
贾龙等人几经商议之后,本想调动益州各郡县人马援助汉中郡,但益州南部越隽建宁一带又传言南蛮族已经响应汉中郡的张鲁,“板楣蛮”起事,一时之间虽然无法知道事情真伪,却也因此不敢轻易调动各地人马——虽说依照大汉朝规定,天下十三州内,只有集军政大权为一身的最高长官州牧才能够自由地调动军马;但贾龙等人却以为刘焉在理亏之下,己方本可以迫使其做出让步,从而按照自己等人的意愿行事。
然而这一切贾龙等人原本以为的有利条件,却被益州各地不断传出的蛮夷族起事的消息所引起的不堪后果而化为乌有。贾龙和众人眼睁睁地看着汉中郡在张鲁和“板楣蛮”的相互攻击之下,只能在心头祈祷汉中郡的各豪强能够组织起可以抵抗住双方攻击的人马。
因刘秀得地主豪强集团资助光复汉朝的原因,所以对地主豪强集团无论在政治上经济上都给予特权,东汉一朝地主豪强的庄园经济也因此而异常发达,实力强横的大豪强甚至有上万家奴。《三国志》上记载麋竺字祖世货殖,家中僮客万人,赀产钜亿,仅仅在嫁妹与刘备之时就送刘备奴客两千以充部曲。
所以当初马相赵祗的“黄巾”才会在贾龙等益州豪强组织家中健壮奴婢为士兵的围攻之下,兵败身亡。但这一次,张鲁和益州各地蛮夷人的声势却远超原先的马相赵祗“黄巾”数倍,却不知道汉中郡能够顺利度过这场兵灾?
贾龙等人前思后想,情知如果在刘焉并不出面的情况之下,汉中郡沦落入张鲁之手已成定局。
张鲁攻取阆中城之后,打开阆中城粮仓,以救济孤苦百姓,并将阆中豪强所有财物田舍全部没收充公后,在阆中城休整的数天时间内,闻讯赶来参加的因被汉中豪强兼并而丧失土地的百姓络绎不绝,张鲁在因不忍心出言拒绝的情况之下,只好采取来者不惧的方法,悉数将所有参军者纳为部下,并以五米道管理教众的模式,以大小祭酒为首分成个治来管理。也正因此,一时间声势更加强盛。
不过随后问题也接踵而来,张鲁原先丝毫不用担心的武器盔甲等军需品短缺问题,终于摆在了张鲁面前。
这部分新投的民众有两万人之多,但其中有近三分之二是毫无战斗力的孤寡妇孺,剩余的三分之一成年男子也都是面黄肌瘦,一副因营养不良身躯孱弱的模样,这样的士兵如果直接放到战场上的话,张鲁并不敢指望他们能够有太多的战斗力。
张鲁虽然对于突然增加的两万人马的粮食问题并不担忧,毕竟五米道吸取教众之时,每位刚入教的教众都需要向五米教献上五斗米,以表示自己的诚心,而五米道自从张鲁祖父张道陵开始,在蜀中已经传道数十年,因此教众数目多达数十万人之多。虽说五米道标榜之收取教众五斗米为进教之礼,但对于老资格教众其他的财务捐赠也并非完全抗拒,所以也有很多虔诚的入教已久的五米道教众会自发捐赠财务和粮食,以供五米道发展壮大而使用。所以此次听说张鲁计划攻取汉中郡以做根据地,就有许多五米道教众自发地捐赠了粮食与财务用以充当军需,而张鲁也是来者不拒。
但武器和盔甲等关系到战斗力方面的军需品,却无法从五斗米普通教众处收集过来,因此张鲁才会感觉到大伤脑筋。
“翔实觉得我该怎么如何取决?”张鲁将问题和夜羽提起之后,不由地摇头叹道,“众人都是真心诚意地来投我,我自当视他们为自己部下,不能将他们抛弃于不顾。只是如果我们要行军作战之时,难道还要带着他们行军不成?”
夜羽双肩一耸,竟有种说不得潇洒飘逸,望了张鲁挂满忧虑的脸庞一眼后,轻声笑道,“公祺倒是小看了他们的力量,我有一个法子,既可让你消除烦恼,又可加速苏固的败亡时间!”
“当真?”张鲁闻言双眼一亮,询问道,“军师计将安出?”他这句话却是随夜羽所学,因前段时间两人至“板楣蛮”游说各支首领之时,张鲁在夜羽空闲时间,听了夜羽的几个解闷故事之后,大为心动,纠缠之下夜羽也只好给他说了几个不长不短的故事,其中就有一篇是说两军对战前某一方军师计划策略的,一将军询问军师就有这么一句。张鲁因夜羽说已经有计的缘故,心情大好之下,也起了玩笑之心,将这句话脱口而出。
夜羽愕然一笑,挥挥手道,“附耳前来!”
张鲁听夜羽所说正是那日与自己说起的军师对将军的回答,不由地指着夜羽大笑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