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布和王允已经得手。
董卓既灭,李儒势必受到牵连。
徐晃是奉李儒之命,前往洛阳寻找夜羽。
夜羽却是因为察觉到吕布的特殊身份,才会与徐晃一道重新奔赴长安。
但眼下,一切形势大变。
董卓已完,长安大乱,这才有无数民众出逃,想往关东避祸。
一群从夜羽徐晃身旁经过的百姓边走边谈,内容却是与王允在成功诛杀董卓后,性情大变,茫然不顾朝中百官的一致请求,执意将蔡邕下狱的事情。
夜羽暗叹一声,王允此着大失人心,同时也加速的李傕郭汜等董卓残余势力的谋反之心。
蔡邕是在董卓流露出胁迫之意的情况下才被逼无奈加入董卓门下,而且即使如此,他也处处规劝董卓行事以仁义为本,董卓为了表示卖面子给给这位天下闻名的清流,某些时候确实大改原先的暴虐。
比如当董卓门客欲尊董卓为尚父之时,董卓问于蔡邕,蔡邕以关东未平,天子未还旧都雒阳为由,劝止董卓;又初平二年六月,地震,董卓问蔡邕,蔡邕以天人感应说劝导董卓,董卓也言听计从,不再谮越乘坐代表帝王身份的金华青盖爪画两轓华车,而是改乘普通大臣规格的皁盖车。
直至董卓被杀,蔡邕只因思董卓知遇之恩,又感慨世事无偿,于王允筹办的庆功大会上不过轻声一叹,却被王允以同情董卓的罪名下狱。
夜羽和徐晃两人无奈地立在官道一侧,眼望络绎不绝的百姓牵妻携子从眼前而过,两人心头一时之间竟然有种进退不得的茫然感觉。
两人相继询问了数批人后,得到的消息全部大同小异,除了几条不大不小的谣言外,都与董卓伏诛,蔡邕下狱有关。
但那条有关王允不顾朝中百官劝阻,只要不肯宽饶董卓余党李傕郭汜等人的传言,还是引起了夜羽的注意。
一切都在按照原先已经预定的历史剧本上演,好像一驾行驶在固定轨道上的列车一样,并未偏离铁轨。
夜羽和徐晃在商议一番之后,分道扬镳。
徐晃按照李儒事先的命令,赶赴凉州投奔李傕郭汜。
夜羽在官道彷徨良久,咬咬牙齿,直奔长安。
长安城的警备兵力,比夜羽上次进入长安城的时候,增强了数倍。
进出城门的每个行人,都要经过一番严厉的盘查,确定身份之后才能放行。
夜羽倒是个身家清白的人物,在说出自己是来长安英雄楼寻人的目的后,被守卫士兵很爽快地放入城中。
不过夜羽也心知肚明,不用多少时间,吕布和王允两人就会立即知道自己已经来到长安。
也不知道拓拔野有没有把自己来长安的消息,通告吕布。
柳子楚见夜羽去而复返,大为惊讶。
以时间计算,夜羽在雒阳还没呆足两日,就匆匆忙忙地与徐晃一起动身。
柳子楚身在长安,自然对长安的变故一清二楚,立即询问夜羽是否为董卓伏诛一事而来。
夜羽苦笑一声,将自己关于吕布身份的疑惑一一告诉柳子楚。
饶是柳子楚沉稳过人,听了夜羽的话后也大吃一惊。
若夜羽推测正确,等若整个大西北直落鲜卑人手中,中原也因此而失去了屏障。
只要鲜卑人完成内部一统,即刻可以举重兵长驱直入中原。
夜羽听完柳子楚的担忧后苦笑一声,抱着脑袋直言自己需要调养精神,直接跑到卧室蒙头大睡。
他自和徐晃分手后,马不停蹄地赶路,从没合过一眼,待赶到长安城时,精神疲乏至极。
夜羽一觉直到二更时候,醒来时却见柳子楚静坐在卧室中方桌旁。
柳子楚见夜羽醒转,沉声询问夜羽此次来长安有何打算。
夜羽苦笑摇头。
柳子楚刚要追问,蓦然心中一动,起身拉开房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