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十个世界刨去修真界的那一千年和他跟光明神对着干的那六百多年,其他世界加起来他也活了快四百年了,尽管完成任务以后007什么也没有给他,但两千多年下来积累的知识和技术都在他的脑子里,比起那些能变现的奖励来说甚至还要宝贵。
徐和熙专心写字,等快要写完的时候才问了一句:“你今天还要去打柴?”
那边,正在给徐和熙铜盆里加热水的荣冬动作一顿:“嗯,朱管家说我不去打柴,我们就没有饭吃。”
徐和熙皱了皱眉:“他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么使唤你的?”
荣冬掰着手指头数了数:“大概是好几个月前吧,荣冬记不太清楚了。”
李氏还在的时候,朱厚照因为做账手脚不干净被李氏责罚过好几次,李氏走后,朱厚照就把怨气发在他们身上。一开始或许还收敛着点,之后发现整个徐府压根没人会给徐和熙出头,就开始变本加厉起来,甚至还带上了点讨好二房的意味。
这三年徐和熙形如游魂,对身边的事漠不关心,偶尔察觉到荣冬白天都不在府里,也从来没有在意过。
怎么说都是他的不对。
“他一天让你打几斤?”
荣冬:“五十斤。”
徐和熙写完最后一个字,放下毛笔,等墨迹干透后移开被充当镇纸用的两个竹杯,将昨晚到现在写的十张宣纸卷成卷,再用旁边的粗布一包。
“今天你不用去了。”
荣冬歪了歪脖子:“少爷,不打够柴我们拿什么来换吃的?”
徐和熙冷笑了一声:“他还真敢把人饿死不成?”他把那十张字帖递给荣冬,“你拿着这个装进柴篓里,像往常一样出府,他们问起,就说是出去打柴。等出了徐府后绕到城西最远的那家画铺里,把这幅字帖卖了。”
之前徐和熙也经常描字帖换钱给胞妹买小零嘴,但这三年就再也没写过了,如今看到徐和熙重新振作,荣冬比谁都高兴,那双圆溜溜的眼睛一下弯起来,擦干了手郑重地接过那个粗布包。
“这次少爷打算卖多少呀?”
徐和熙:“二十文。”
荣冬瞪大了眼:“二十文?!”
徐和熙笑道:“一张。”
荣冬:“一、一一一张?!”
大燕朝没有士农工商一说,尤其江浙一带,在广渠线允许通商以后,商贸经济尤其发达,富商地位更甚,一些赈过灾为国家捐过大钱的商人甚至能得到燕天子亲口夸赞,能和太守老爷平起平坐。
繁荣的经济给文化发展奠定了足够的物质基础,加上燕天子重科举,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达到顶峰,尤其苏杭一代更是文人之地。
城西城墙根下的那家画铺,就是个秀才开的。
荣冬走进店里时,年过四十的秀才老板还在抱着本书,摇头晃脑地念着,听见脚步声也不抬头,只问了一句:“买什么?”
这家画铺的柜面建得出奇的高,荣冬站在前面只能露出个冲天小辫。他踮着脚尖把粗布包往上一推:“不买东西,我来卖字帖。”
大燕朝的人重教育,许多人自己字写不好看便会给小孩买专门的字帖临摹,所以字帖销量一向不错。秀才:“卖多少?”
冲天小辫:“二、二十文——”
秀才翻书的手一顿:“二十文?”
似乎也知道这个定价有多不合理,荣冬的声音很没底气:“二十文一一一张。”
秀才傻了:“二十文一张?!猪肉也才二十文一斤啊,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