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武功将军(1 / 2)

千亿赘婿 夏立 2129 字 2020-09-16

指挥过北非中亚法属殖民地多次侵略战争的孤拔,没想到在台岛遭遇大败,输给了黄龙国人,他带着利士比等残军败将,终于低下高傲的头颅,乘坐剩下的五艘战舰,狼狈逃回东南沿海,他想到江浙沿海碰碰运气,舰队向北驶入了镇海港,可惜,他又去错了地方。

镇海位于甬江入海口,在今天江浙的东北部。当时,镇海为浙东门户,宁波府的咽喉,筑有重炮台。坐镇江浙的巡抚刘秉璋是毅王爷手下又一名文武双全的儒将,进士出身,身经百战。孤拔去台岛之前,他就积极督兵备战,封锁了甬江口,开始筑长墙,钉丛桩,就等着高卢国人的到来!

孤拔的舰队到镇海后,多次企图登陆,但进攻均被民勇敢击退,伤亡惨重。

双方进入了一场持久战,为孤立高卢军,刘秉璋下令当地百姓不得向高卢军提供给养,鸡蛋茶水什么的都统统不许卖给高卢国佬,饿死他们,违令者斩!洋鬼子在黄龙国老百姓心中都是蓝眼睛红鼻子的妖魔鬼怪,这禁令得到了当地居民的积极响应,高卢军失去了给养,越往后战士气越低沉,最后终于奔溃。

最终,孤拔的座舰“巴夏尔号”,在和黄龙军的军舰炮战时,舰首主桅被炮火击中,横木下坠,正好掉在舰桥上指挥的孤拔头上,他躲避不及,被压成重伤,不久,这位高卢国海军的名将,就客死于台岛的澎湖湾,客死他乡。

高卢国海军在台岛完败,陆路同时展开殊死战斗。高卢国内阁费里茹任命波里也为高卢国陆军统帅,在北山疯狂增兵至一万六千人,甚至派出高卢军中战斗力最强悍的非洲军团,他们一个个是冷血屠夫,三千军团就扑灭了阿尔及利亚十万民众的起义。可惜他们的运气不好,碰到的对手是天地会首领出身的老将段子材。

当时高卢国陆军中战斗力最强悍的非洲军团,是职业的军事屠夫。他们一般每十人一排,十人一列,每一百人形成方正的整齐方队。他们和其他高卢国陆军不同,穿干净的白色燕尾军服、头戴白色高帽,进攻时,由一名军官执刀指挥,士兵举起查尔维尔滑膛枪,踏着战鼓的乐点前进、开枪。

刚开始,这支三千人的军团在北山所向无敌,克山西、下北宁、陷谷松、破谅山,黄龙军没见过这种洋鬼子,时任广西巡抚的新军主将潘鼎新,带着鼎字营、龙字营九千多人,被高卢国非洲军团像赶兔子一样追杀,从北山逃回广西,一路狂奔入境九十多里,到了广西的海村还惊魂未定,征用民船,躲到海上。

在非洲军团的带领下,高卢人驱直入,入南镇关内十多里,没遇到黄龙军的抵抗,黄龙国南大门洞开,举国震惊,广州的乡绅地主都吓得赶紧变卖家产,准备逃难了。

这时,一位年过花甲的广东人勇敢站了出来,他就是段子材!潘鼎新不战而逃,毅王爷大怒,将潘鼎新就地免职,让年过花甲的段子材就任广西军务帮办,提子弟兵入关,领导大局。

冯老爷子,字南干,是广东客家人,他的身世符合所有励志英雄人物的“范本”:父母早亡,从小流落街头,当过木匠,贩卖过牛,练过武艺,当过流氓,年轻时还做过天地会的首领,后来被毅王爷慧眼招安,勇猛无比,一路追杀洪秀全、杨秀清到天京。曾国藩不太信任段子材,多次让毅王爷节制他,被毅王爷婉言拒绝。这也是毅王爷比曾国藩聪明的地方,老曾对将领的道德有苛求,但毅王爷呢,在乱世求实用,用人很生猛,只要你有本事,不管什么出身,氓流也好,进士也好,他都敢用,而且用而不疑,所以段子材和段铭传这样草莽出身,也有机会名留青史,这在极为重视科举功名和门第的晚清,实在难得,所以毅王爷的新军集团才坐大,人才济济。

言归正传,南镇关,也即今日的友谊关,是一栋两层门楼,广西通往北山的重要关口,朱元璋当皇帝时,南镇关就是“南疆要塞”,关城背靠金鸡山,附近山峦叠翠,茂林深谷,地势险要,黄龙军还在金鸡山的陡壁上修筑炮台数座俯控关口。高卢军占领南镇关后,后援没到,不敢深入,也就撤回北山了。但临走前,开炮炸毁了关门和附近修筑的炮台,并在关前废墟前插上一块木牌,用汉字写上:“广西的门户已不再存在了”,羞辱黄龙国人。

俗话说,“老将出马,一个顶俩”,冯老爷子带着十八营两广子弟兵出山后,前线各路将领们推他为敌前总指挥,湘军、新军、桂军和粤军都听他指挥,率部向南镇关进发,总兵力大约四万人。对付在北山的一万六千名高卢军,人数上有优势。可惜当时已不是冷兵器时代,黄龙军的武器太差,有枪也是以老式滑膛枪为主,火炮更大多停留在“红衣大炮”的水准,所以段子材面对装备精良的一万多名高卢军,压力还是很大的。

不过,段子材也清楚,自己有一个巨大的优势,那就是:招募的十八营共计一万五千名子弟兵们,他们保家卫国的热情高涨,尤其是广东人,当年和洋鬼子打交道最多,岭南自古多豪杰,有深厚的报国传统,大多愿意捐躯赴国难。于是,冯老爷子在南镇关前十里布防,在金鸡山隘口,挖筑了一条横跨东西山岭的长墙,墙高七尺、长三里、底宽一丈,墙外挖了两三米长的堑壕,筑成了完备的防御阵地,他准备跟高卢国佬硬拼。

高卢军的三千非洲军团一看,冯老爷子这眼也花了,胡子也白了,这把年纪不在家好好抱孙子,却提大刀来战场,大清国无人呀,于是,又气势汹汹朝南镇关前的壕沟杀来。

段子材一生征战,知道这群高卢国佬不简单,赶忙下令壕沟里的士兵射击。但这些非洲军团就像穿白军装的僵尸,面无表情,倒下一排,后面又补上。黄龙国人看洋鬼子,都长一个样,就像没变化。而且段子材的子弟兵,毕竟多是刚放下锄头的农民,打着打着看非洲军团像没事一样,就心虚手抖了。高卢军一反击,火力凶猛,密不透风的子弹网,很快要击溃段子材的防线。

眼看子弟兵就要溃败,段子材带着身后的两个儿子,勇敢地跳出壕沟,挥舞着长刀去跟高卢国的非洲军团肉搏,一边杀敌一边大叫:“杀呀!法再入关,有何面目见粤民?何以生为?”

段子材这话说得很明白,南镇关后面就是两广,子弟兵已无路可退,身后就是家乡,那里有成千上万的父老乡亲和兄弟姐妹,他们的眼睛都在盯着子弟兵呢,决不能让洋鬼子祸害父老乡亲,否则有何面目回去见两广父老?于是一万多子弟兵个个热血沸腾,跟着段子材冲杀了出去,真刀真枪跟高卢国佬肉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