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玉筝正准备收拾摔在地上的碗,焦笑笑起来了。
“嫂子,你来烧锅,我来弄这些,你来了我终于不用烧锅了,快点儿,快点儿,咱俩换换。”
赵玉筝知道小姑子是在给自己解围呢!她也不勉强自己,跑去灶前烧火去了。
焦母看老大媳妇走着有些不对劲儿,也就没有再说啥,继续忙手中的活儿。
焦母虽然脾气不好,但是也算是一个好婆婆,有些多年媳妇儿熬成婆的人,在儿媳妇进门第一天就不再下厨了,年龄不大却做起了老太君。整天对着儿媳妇吆三喝六的,弄的整个家鸡犬不宁的。
焦母没有,该怎样还是怎样,做饭也做,虽然做的不好吃,但是这一年来也有一些改进了。家里的洗洗刷刷,还有地里的活儿她都做,不像有些人什么都不管,这也是赵玉筝感激的原因。
刚开始来不知道,可是在这儿村里生活也有一段时间了,也算是了解了,她终于明白她婆婆为什么说她嫁她家那就是嫁到蜜窝了。
远的不说,就说她那俩婆堂哥,平时看着憨厚老实,也不和媳妇儿顶嘴,可是从来不进厨房,而且打起媳妇儿来那是一点儿都不手软,她这个不经常去的都见过两次了。回来后庆幸自己对象不是这样的人。
而且连焦二也打媳妇儿,虽然大多数都是她妹妹自己作的,但是不管自己怎么样,焦文杰没有动过她一个手指头。幸好没动过,不然她夜里找绳子捆住他,不打的他跪地求饶她就不姓赵。
为啥是夜里啊!因为白天人精神着,她没法捆啊!当然这些都是她的幻想。现实中焦文杰都没有给她有绑住人的想法过。
今儿果真没有人来,焦母又把备好的菜端屋里了,至于家里人,喝黑菜面条吧!
霜打过晒干后的红薯叶,用热水泡发,洗净放锅里,再切点葱花芫荽用盐腌一下。面条是用绿豆面和黄豆面加点白面擀成的,擀的薄薄的。
焦母别的做不好,但是擀面条那是绝对的好手,赵玉筝跟着她学了一年也没有学到一半儿。
把面条放煮开的水里使劲儿煮,煮成糊糊状。把葱花芫荽放进去,滴两滴芝麻油。就开始盛碗了,配上赵玉筝之前做的小菜,一家子吃的香喷喷的,但是有个人除外。
“娘,怎么又是黑面面条啊!咱家不是有白面吗?还有家里备了那么多菜,你放着干啥?端出来让大家吃了呗!”
“可以吃啊!我现在把那些好菜端出来,你去给再我买点让我招呼亲戚。”
赵玉篱不再说话了,但是心里仍然不忿。
焦武杰在旁边瞪了她一眼说:“赶紧吃你的吧!有啥好挑的?”
焦母怕他俩大过年的再干起来,拽了拽自己儿子,然后把儿媳妇手中的孩子接过来,喂给她专门擀的白面面条。
赵玉篱不招人喜欢,而且超级懒,该做饭的时候,她跑去抱着一上午没有碰过的孩子,嘴里嘟嘟囔囔的要哄孩子,结果把本来睡着的闺女愣是给嘟囔醒了。
焦母也懒得理她跟自己闺女去厨房了,起来后的赵玉筝也跟着去了。除了家里的一老一小外就赵玉篱一个是锅台上端碗。怕做饭怕干活儿这点儿让不太会做饭的焦母都看不上。最恶心人的是她还在那儿挑三拣四的,只是大过年的为了阖家欢乐她一直忍着罢了。
赵玉筝知道自己今儿有点感冒了,怕传染给孩子她也离的远远的,焦母一个人抱着孩子喂面条终究还是有难度的,最后还是焦文杰放下碗筷替她抱着让她喂孩子的。而老二两口子从头到尾都没有想着搭把手。
吃完饭,焦笑笑把碗筷收拾一下,焦文杰怕赵玉筝不舒服又去给她煮了一碗姜汤,赵玉筝喝完又进被窝发汗去了。
今天家里没有亲戚过来,也没有人去走亲戚,所以还是挺安静的。焦父吃过饭不知道找谁喷沫去了。焦武杰和焦文武也不知道去哪儿玩儿了,赵玉筝回屋睡觉,焦母逗弄小孙女,焦奶奶在旁边看着,顺便再指点一下孙女的女红。
无聊的赵玉篱也回屋睡觉去了,没有看到她婆婆背后对她翻的白眼,不过就算看到了,她也不在意。
第二天一大早焦母就准备好了礼,她也要回娘家去了,那些人爱来不来,昨天在家等一天都没有来,总不能一直让人在家等着吧,让老大两口子在家陪着焦奶奶,其他人坐上了牛车浩浩荡荡的往焦母娘家出发了。走之前说她们会早点回来的。
焦母走后没多久,焦文杰大姑和二姑来了,俩人这次不像以前那样放下东西就走,而是坐下来和赵玉筝拉起了家常,被两个不认识的中年妇女拉着说家常,赵玉筝现在才觉得她那三姑的好。
李氏姐妹俩目的很明确来无非就是想学做粉条呗,她们平常瞧不起的弟弟这一年賺的让人眼红,在她们亲弟弟口中得知一些事儿,平常想来没有借口,正好过年来提一下。
她们正在说的时候,焦三姑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