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这也是有一些风险的,毕竟萧鼎这边兵力薄弱,若是守城的将领集中优势兵力,向萧鼎这边反扑也说不定,如果袁术那边就挑选萧鼎这路兵马被打败,那么不管是对于盟军的军心士气打击,还是对城内守军的士气提升,都可以起到不俗的效果。
这个道理萧鼎也是知道的,但是所谓的行军打仗,哪里有万无一失的?情况既然是这样,那么萧鼎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在寿春城之外,选择一个易守难攻可以驻守兵马的营地,只有保证了自己驻扎的所在自己是安全的,才能够保持对寿春城有的一定威慑力。
萧鼎返回到自己的军营之后,便立刻着手安排起出兵的事情,既然已经下定决心对寿春发起进攻,萧鼎也并没有提出不同的意见,那么收拾军营,准备出发的就马上被提上了日程。
说起来在这一次对袁术的讨伐之战当中,萧鼎这边也是赚足了好处,一则是对袁术区域内的兵力情况有了长足的了解,这也让萧鼎下定了决心,貌似已经达到了提前对袁术九江郡内的一些地方进行占领的条件。
毕竟袁术现在仅仅就是龟缩在寿春城而已,对于其他城池来说,所谓的防御力量根本就是形同虚设,袁术现在手中的兵马捉襟见肘,根本就不可能顾及到九江郡的其他地方。
袁术也是迫于无奈之举,五个手指分开之后,永远没有抱成一团捏成拳头来的力量大。
本来就为数不多的兵力弱势分布在各个城池当中也不过就是杯水车薪。
现如今,萧鼎攻克了成德,已经将乐就麾下的数千兵马尽数收编,收缴了他们的兵器铠甲。但是要知道,这一部分兵马是不能够立即动用出来的,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整合,重新编练之后,才能够成为靖平军的有生力量,让800靖平军甲士押送他们前往成德。
扣除掉这些力量之后,对于寿春城的攻坚战,萧鼎所能够动用的兵马就仅仅只有4000余人了,其中还包括太史慈统领的1000骑兵。骑兵对于攻城之战是没有多大的能力的,但是却可以策应进攻的步兵,使他们进退有据,从容不迫。
靖平军这边因为兵力较少,携带着的粮草辎重也是不多,所以兵马集合起来速度就会很快,仅仅也就是一个时辰的时间便做好了拔营前进的准备。
太史慈和潘璋自然不会多说什么,萧鼎的命令一旦下来,他们就是执行而已,其实对于萧鼎来说,是比较尊重于下属的意见,但是因为现在自己手中的兵力还少,自己也有足够的时间做出决断。
如果说靖平军以后发展壮大,兵力过多,一旦爆发起那种大规模的战斗,类似于太史慈,潘璋这等将领,将来都是要独当一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