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进退抉择(1 / 2)

曹操现在每行差就错就会让其他的诸侯有可趁之机,对自己带来灭顶之灾,是以为何能够按捺下对萧鼎和吕布的怒火,便是基于此了。

袁术这边的主力兵马虽然丧尽,但是要知道寿春那边不可能不设防,兵家有言十而攻之,五而围之,倍而战之,这是行军打仗的要决。

曹操之所以要拉拢吕布和萧鼎,就是想要让其分担攻打寿春城的压力。

但是兵法之所以称之为兵法,这些都是书本上面的知识,放到实际的战事上面其实是不得用的,所谓十倍可攻城,五倍可围困,两倍可主动寻求一战是没有其他外界条件的限制。

类似于孙策前番进攻舒城,孙策的兵马仅仅只是萧鼎的三倍而已,为什么就能将萧鼎打的险些丢失城池?先驱赶一部分百姓攻城,消耗一些守城器械是其中一个原因,更重要的是,萧鼎这边的心腹靖平军只有几千人,其余的还不就是在舒城招降的,这一部分人有的经过了整训,而有的则是没有经过整训,就变成了一个不稳定的因素。

孙策那边几乎都是经历过阵仗的兵马,对江东刘鹞一系列的攻城拔寨战功赫赫,也有了足够的经验,而萧鼎这边则是不然,庐江郡经年累月没有经历过战事,即便是忠心程度和团队凝聚力极高的靖平军,最擅长的也就是突袭之类的小规模战斗,若是说其他类型的战事,也没有多大的经验。

袁术那边现在的情况也是如此,经过最初阶段的扩张,麾下已经拥有了庞大数量的能战之军,可是这些有经验的老卒一旦被打垮了,就需要足够的时间来重新招募兵马。

现如今的寿春城面临的最大难题也是如此,虽然城池高大,但是要知道城池大也是有坏处的,需要防守的圈子就极其的宽阔,容易漏出破绽。

更不用说,现在的寿春城都是新兵居多,他们的战斗经验和心理素质都是不比得老卒的,所以说对于盟军来说,已经达到了可以攻城的条件,但是这个数量是将吕布和曹操的总兵力计算在其中的。

至于能出多少气力那还要另外算,更何况,历来打到都城,大多数对于统治者的压力就是极大,类似于一朝的都城,里面的势力都是错综复杂的,如果一旦兵临城下,往往就会出现不统一的意见,有主战派,有主和派,甚至有的还会提出迁都。

类似于另外一个时空,关羽北伐襄樊,起初声势浩大,斩庞德,降于禁,水淹七军,曹操那边也一度就有放弃许昌,迁都的声音存在,最后也还是曹操亲自统兵策划才将关羽所围杀!

可以想见,若是曹操这边的盟军一旦兵临城下,寿春城出现这样那样的情况也就不新鲜了。所以说,曹操是有想法将寿春城打下来的,但是这个念头也就是权且试一试罢了。

若是不行,怎么也要把袁术打得丧胆

这个举动其实也正中了萧鼎的下怀,要知道,曹操那边心里的想法也不过就是打一打,利用三方联合的声势消磨一下袁术的实力,然后曹操还要立刻班师回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