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应子敬南来是此次行动的重中之重,但是咱们对于阳顶关也要做足了准备!
据我所知,阳顶关的守军不多,只有八百余人,守关之人是一个叫做余南中的地方豪强,本事没有什么,下面的士卒老弱居多,咱们接近四比一的兵力,以突袭之战应当没有什么太大的难度!刘晔说出了自己的见解,萧鼎也是听得连连点头。
阳顶关距离咱们不过三十余里,步军一个时辰便是可以赶到!正常人半个时辰便是可以走十里路,除了急行军以外,靖平军将士们负重而走也只能保持这个速度。
好,如此咱们今夜子时起兵!萧鼎略微的算计了一番,大约赶到的时候正是凌晨三四点的时候,可以达到最佳的突袭效果!
大成朝九江郡东南边缘之处,有关隘阳顶关。
守将余南中,放眼大成朝都不是角色,从合肥入庐江郡的官道并不经过阳顶关,也不是什么重要的关隘,可是鲁肃一路南下,定下的行军路线,阳顶关偏偏就是必经之地。
但是鲁肃并不是易于之辈,出发之前早就是对南下路线反复的敲定,最终也只有这一条道路阻碍最小,经过阳顶关这条道路乃是行商踩出来的羊肠小道,只能说勉强走得通,这种情况下设立的关寨又能有多大的震慑力?
也正是如此,阳顶关的守军日子其实是不好过的,守将余南中也不过就是靠着自己有些家底,才得到了这个位置,要说油水有多少,也是很难捞的,
阳顶关设立的关寨本来是有两个的,最初也就是想的,以掎角之势,相互拱卫,可是久不经战事,已经是荒废了一个,现在所剩的关寨也就是用夯土垒起来的,现在也就是起一个遮风避雨的作用。
镇守此间三四年,余南中自然晓得,仅仅凭借着袁术那点微薄军饷,是难以支撑得起七八百人的运转,这厮倒是花费了一些心思,将关下荒地开垦出来了不少的良田,靠着这个,总算维持住了这个关隘。
可是如此以来,守军将士对于兵事方面就处于完全废弛的状态了,余南中这等人年纪已经快过半百,起初家财也是颇丰,但是乱世之中,光有钱没有兵马哪个都可以拿捏,偌大一份家业是守不住的,况且袁术治下,捐官成风,余南中花费一些本钱统领兵马也是应有之义,只要能够捞一点,回些本钱,整个世道稍稍平稳一些,再看看风向往哪边吹再说。
要说战乱,谁都怕,日子总归是越平稳越好,前些时日庐江郡那场动乱基本上谁都晓得了,余南中也是整天提心吊胆,生恐打仗的几位大爷一个心情不好就把战火烧到这边来了,一连下发了好几道文书,请求上头增派兵马,加固阳顶关的防务,可是大成朝那边打仗打得也狠,应对的人物更为艰难,谁回来搭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阳顶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