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壮志难酬(2 / 2)

一旦斩首了这名武将,那便是泼天一样的功劳,可是不管他们当中的人是多么的武艺娴熟,不少人对自己的厮杀功夫还是很自信的,可是在太史慈的面前竟然没有一合之敌。

太史慈使得枪杆仿佛就如灵蛇一般,在这名武将手上,这杆枪仿佛被赋予了生命一般,阴险毒辣,择人而噬。

太史慈也是一个北方人,人高马大,几经辗转之下才来到了南方,太史慈其实早在黄巾之乱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在战场之上显示出作为一个武将的勇猛和胆气。

可是太史慈一生的命运也极其的坎坷,时至今日,太史慈依旧没有遇到一个明主,在这个时代,一个武将的成就能有多高,完全取决于他们的主公有多大的才能和见识胸襟。

这一点从张辽的境遇上就可以完全的体现出来,董卓的麾下,西凉铁骑横扫天下。他们当中也出了不少绝世的将才,诸如吕布,徐荣,华雄,李確,郭汜,牛辅,张济,张绣,张辽,高顺,抛开演义小说的杜撰性而言。

这里面每一个人都是不错的将领,可是他们的成就终究有限,或是早早兵败身亡,或是因为分权不均产生的内斗,也只有在董卓这等人物之下,他们才能够稍稍有些作为和打开了一些名气。

董卓死后,他们当中这么多的人才和将领迅速的消亡在了历史的长河当中,沦为配角,最终也只有张辽在一生当中成就了自己的功名与事业。

可是要知道,在最初西凉铁骑当中,张辽就仅仅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二三线人物,按照太史慈的才能来说,在历史上应该是大放异彩的。

就是因为没有碰到一个雄才大略之主,在另外一个时空当中,太史慈也是在不久之后刘繇病死,自己在江东一地独木难撑,打到了最后才投靠了孙策。

但是孙策和孔融,刘鹞之辈高了不知道几个档次,自然是十分重视太史慈。可是等到太史慈归降孙策的时候,江东之地已经是基本被平定了,太史慈也根本没有捞到什么像样的战功。

等到太史慈投奔了孙家之后,江东基本上就处于一个休养生息的时机,而时间又短短过了两三年之后,孙策因为意外被刺身亡。

等到孙权继承了江东大业之后,除了一个对外讨伐江夏黄祖,为父报仇的战事以外,和他的兄长孙策比起来远远没有那么大开疆拓土的雄心壮志,也是以休养生息为主。

所以终究概括起来,太史慈的一生是,壮志难酬,英雄无用武之地。

即便是之前在刘鹞的帐下听命,太史慈提出了几个军事主张,也并没有被采纳。说句实在话,张英和樊能之流岂能与太史慈相提并论?却被刘鹞大为提拔重用,也只有萧鼎在这种时候对屡败屡战的太史慈抛出了橄榄枝,做出了足够的重视。

说句实在话,太史慈这个时候完全可以放弃泾县之地,跟随刘晔北渡长江,到了庐江境内,萧鼎一定会给他一个不错的地位,真正的展现出他的才能,可是这员武将他有自己的底线和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