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百废待兴(2 / 2)

舒城的码头旁边,就有些徐家和萧鼎的店铺在内,近些时日以来,已经囤积了不少的货物,现如今码头上面的工人劳力少说也有百人以上。

熙熙攘攘的场面,显得有些杂乱不堪,往来的都是吆喝的号子,这些东西大抵上都是一些五粮春,丝绸,珍宝,享乐之物,要销往袁术所盘踞的九江淮南和荆州的刘表所在。

所谓的淮右,便是泛指庐江郡东北寥县一带。

淮南,就是九江郡所属,从先秦到三国,总是在九江郡和淮南郡两个名字中摇摆不定,一会儿叫九江,一会儿又叫淮南。

秦朝开启郡县制的先河以后,便是划分淮河北为泗水郡,淮河以南为九江郡。

从名字便是可以看出,其实彼时的九江郡河流纵横,很适宜人群发展生活。

到了西汉,刘邦在秦朝的郡县制和周朝的分封制服摇摆不定,最后干脆两者并存,产生了国中之国的现象,九江郡置为淮南国,当然,那个时候的淮南国属地不仅是九江一郡之地,还包括庐江郡,豫章郡,衡山郡,在一部叫做《大汉天子》的电视剧中所提到的淮南王造反一事也侧面的说明了分封的汉室诸侯王亲有多大的实力。

直到后任淮南王获罪,淮南国一分为三,淮南王的实力大大削减,更后来也是因为获罪,削藩削掉淮南国,又改为九江郡。

袁术在九江郡称帝以后,又将九江郡改为淮南郡,这个过程实在是过于曲折了一些,不过,从古至今,淮南的确是一块生聚民生的风水宝地,很是富饶。

也正是因为如此,若是能够和淮南方面取得一定的商业往来,收入必定不菲,虽然袁术治下的百姓过得很困苦,但是任凭谁都知道,越是到一个集团的末日时期,贫富差距就越悬殊。

刘晔先前就是九江郡成德县人氏,对于袁术治下多么奢豪是知之甚详的。

现如今的袁术将藏富于民的民间钱财大肆收刮进了自己的腰包,开始享乐起来,上行下效,麾下的官员,将军,又有哪个不是假公济私,肥得流油,土地兼并,强征暴敛这样的景象开始出现了

虽然说庐江与淮南来往很少,但到了这个时节,早已经有走投无路的灾民,饥民开始背井离乡南下,这些灾民走一路,讨一路,倒也没有人打他们的主意。

庐江郡内出现乞讨的人也越来越多,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刘勋在任的时候,庐江郡一些有力不逮的县治已经开始做出关闭城门,禁止难民入城的举措。

幸好这种场面对于百姓来说,已经屡见不鲜,萧鼎上任之后有陆氏徐氏平衡压制住各种物价,整个庐江还不算太过于慌乱,当然,毋庸置疑的是,南下进入庐江郡的灾民越来越多,城内的各种生意,或多或少都要受到一定的影响。

国渊,再是有心安置百姓,效率也没有那么快,饶是如此,舒县这样的治所是没有受到多么大的限制,各种各样的商物被民夫从驴车上卸下来,再搬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