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种活儿,徐瓶儿大抵上还是愿意招收街上的逃难百姓,总归还可以给他们一口饭吃,但是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规矩,即便是在这个时代,码头的原住民自然要抱起团来,找一找这位徐家小姐的麻烦。
后来的事情,还是徐家动用了一些关系才压了下来,在码头外面就有徐家的伙计不断的查看搬运的货物有没有受损,劳工有没有累倒的情况,一副忙忙碌碌的景象。
府中的下人已经备好了粥食,工人做工前后都是可以吃的,下午还有一车粮食要送过来,多派些人手,最近日子不太平,莫生出事端才是。
这里的事端,自然是指的前番码头闹事的人,其实也不是故意与他们为难,总的说来便是多招了人进来做工,本来应该做两天的营生,却只有一天,对于原住民来说,肯定是闹一闹的,由于码头在城外,官府的约束能力就小了很多,是以一度还有靖平军将士前来维护,待到出动了几位颇有名气的宿老居中调停,这才作罢。
虽然调停了,但总会还是要提点一两句,徐瓶儿对于这些事情,早就是做得熟练,徐家人也放心让她来做。
不过不管怎么样,码头这种地方从产生开始,一直都是鱼龙混杂的,一个姑娘家在这里主持大局,总归是多派些人手的。
待到吩咐完一位管事去处理一些琐碎的事情以后,徐瓶儿便是转身往自己的住所离去,对于北上淮南郡这趟生意,而所谓的五粮春也是第一次尝试性的向外兜售了,徐家终究还是看好五粮春的,不管怎么说,每一个家族都是有独到的眼光的。
类似于这种萧鼎起了一个牵头商谈的作用,徐家便立刻动了起来,负责其中具体施行计划的便是徐瓶儿。
北上的路线也早就是规划得当了的,先走水路到潜山,到了潜山再走陆路,其实任谁都晓得走水路是这个时代最划算的经济,从庐江郡到淮南郡本可以直接通过水路前行,但是庐江郡内好歹太平一些,到了其他地盘,有没有水贼就说不准了。
徐瓶儿对于这一趟行商倒是颇为的关注,这些时日以来,几乎都是在临近码头的店铺居住。
一路行来,难免对于这位徐家小姐,就有些许窃窃私语:咱们这为女东家,旁的不说,单单这水灵灵的模样,放在整个扬州,也是数一数二的娇艳。
那可不正是,关键的是,徐小姐管理事情起来井井有条,性子也不泼辣,也不知道究竟是谁有这么好的福气
可别胡说了,我可听说,这徐小姐的性子是出了名的泼辣,否则能压得住下面这么多的管事?
那不过是谣传罢了,这徐家小姐是出了名的好说话,呶,看到那边的粥棚没有,旁的东家,只管给钱了事,哪里有这般善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