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纪轻的读书人认为太子的奏折不合规矩,江南多读书人,无需推荐乡下老妇人。太子殿下真的有心,完全可以推荐一位有才华的文人。
议论此事的百姓多,顾墨晟这封特别的奏折,成了京城百姓的饭后谈资。
顾墨白担心这件事有损大哥的名声,特意写一封信送到江南。希望大哥以后做事不要冲动,就算讨厌那些唧唧歪歪的文臣,不能用这种方式。
顾墨晟收到信的时候,江南下了两天的雨。淅淅沥沥的小雨不让人讨厌,有一阵子没有下雨,长时间不下雨可能出现旱情,下雨让顾墨晟的心情放轻松。
十五上了二楼送信,“二殿下的来信,殿下你快拆开看信,二殿下在信中怎么说。朝廷上的诸位大人,应该不会同意你的提议。可惜他们没有与王大娘相处过,不知道王大娘是一个极好的人。”
顾墨晟淡然一笑,认为纯粹的好人,无法在朝堂上立足,好人在民间生活的更自由。
拆开信封仔细看,看完信以后顾墨晟觉得好笑,“果然如我猜想的一样,苏成峰等人叫嚷的最厉害,生怕皇上按照我的提议办事。批评我的声音多了,我不在乎苏成峰等人的看法。”
十六想得更多,担心苏成峰不要脸的利用读书人,“要不要让京城留下的人手,密切的关注读书人的动向。年轻的读书人爱冲动。容易听信小人的挑拨。”
不在意的摆摆手,顾墨晟懒得理会无知的读书人,“读书人不知内情,随他们说去吧。只要百姓赞美我,小人的恶声恶语伤害不了我。”
这一阵子的经历,让顾墨晟深刻的明白一个道理,他应该讨好的是全天下的百姓。只要为百姓多做善事,博得百姓的信任,日后登基的时候,无人可以撼动他的地位,这就是得民心者得天下的意思。
皇上的旨意下午才到,看到圣旨顾墨晟的心情非常好,高兴父皇把任命县令的任务交给他,不用担心有人跳出来抢功劳。
在顾墨晟心里,当县令最好的人选是王翠花。让一个老妇人当县令有些不妥当,更何况王翠花本人没有当县令的想法,顾墨晟一时为难起来。
十五看到太子殿下犯难,找来好主意多的白面书生,告诉白面书生殿下为何事烦恼,“城中没有县令不妥当,百姓纠纷没有官府出面管理。这样下去可不行,殿下正为这件事担心。”
白面书生的心里有了数,走进屋中跟太子打招呼,“殿下在屋中绞尽脑汁的思考,是想不到好人选的,你对江南的读书人不了解,贸然选择一位读书人,反倒不是好事。不如问问本地人王大娘的意见,也许王大娘可以推荐一个好人选。”
顾墨晟觉得自己钻了牛角尖,笑着感谢白面书生的提点,离开客栈去找王大娘。
王翠华得知县令要从江南本地人中选,心里很高兴。就怕朝廷派来一位贪官,这样的事不是没有,“本地人当官不敢嚣张,公子心里可有好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