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诚信乃做人之本(1 / 2)

美国华盛顿州塔科马市11岁的小学生汉森,有一天与小朋友在家门口前的空地上玩棒球,一不小心将球掷到邻居基尔的汽车上,把汽车的车箱玻璃打坏了。

小朋友们见闯了祸,个个逃回家去。惟有汉森呆呆地站了一会儿,他决定登门承认错误。刚搬来居住的基尔先生原谅了汉森,但仍将此事告知了汉森的父母。当晚,汉森向父亲表示,他愿意用替人送报纸储蓄起来的钱,赔偿基尔先生的损失。

第二天,汉森在父亲的陪同下,再度登门拜访基尔先生,说明来意。岂料基尔笑道:“好吧,你如此诚实,又愿意承担责任,我不但不要你赔偿,还将这辆汽车送给你作为奖励,反正这辆汽车也是打算闲置的。”

由于汉森的年纪还小,不能开车,汽车暂由其父代为保管。不过汉森已找人修理好车窗,经常给车子洗尘打蜡,就像对待宝贝一样。他倚着那辆1976年出厂的福特“野马”名车说:“我恨不得快快长大,好驾驶这辆车。我至今仍然不敢相信它是我的。”他还说:“经过这次事件,我更懂得诚实是可贵的,我以后都会诚实待人。”

在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中,诚信二字的份量可谓沉甸甸的。孔子讲“民无信不立”,孟子说“言而有信,人无信而不交。”信用是一种承诺,一种保证,一种真诚;信用就是一诺千金,做人最根本的一条便是讲诚信。诚信,就是要说真话,道实情,说话算话,讲信任,守信用。因为讲诚信,刘备实现了自己的真言:“我得军师,如鱼之得水也”。他充分信任、重用诸葛亮,最终成就了一番事业,同样因为讲诚信,诸葛亮知恩图报,辅助后主,力保蜀汉政权,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还是因为讲诚信,关羽铭记“桃园结义”的誓言,“身在曹营心在汉”,“千里走单骑”,历尽千辛万苦也要回到刘备身边。人们崇拜诸葛亮,敬仰关羽,就是崇拜、敬仰他们这种诚信的可贵品质。

中华民族乃礼仪之邦,向来都是重信守诺,是讲“信用”的民族。在传统社会里,我们的伦理道德观念中“信用”的核心是强调忠诚,朋友的信义、妻子的忠贞、君臣的忠实等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信用指的是一个人资信记录,是指一个人的负责任的能力,不是简单的道德人品问题。信用是一个人内在气质的反映,是衡量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是一个人发展的必备品德。

一位记者说:“一个人真诚、信任与否,涉及到他是否有自尊自重的素质。我想,诚信的人必然能够得到他人诚信的回报。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我们先要以诚待人、相信他人,这应当是交友处世的第一原则。至于他人会对我们怎样,那是另外一回事。在实际的交往中,自然能够积累经验,用不着过于担心被蒙骗。”

另一位记者说:“的确如此,这就好像使用‘信用卡’一样,你必须先存入资本,才有资格和条件使用它,受惠于它。如果一个人只想使用和受惠,不想存人资本,那是不可想象的。”

一位教授说:“对人必需讲真诚和信任,我赞同这是做人的第一原则,但在实际的操作中,还是要讲灵活性的,‘道不同则不相与谋’,真诚和信任的付出还是凭经验和智慧来得实在,以免真诚信任遭受虚伪欺诈的亵渎。在与陌生人的交往中,套用一句谚语说就是:‘既要相信真主,又要绑好自己的骆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