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融入集体才能获得成功(2 / 2)

这种人虽然不多,却很受拥戴。他们的高贵,来自于纯洁的灵魂、无私的品格和正直的行为。他们心系苍生,无私无畏,为了企业和集体的生存奉献出自己的一切。

他们懂得“人心齐,泰山移”的道理。知道一个人的力量难成大事。所以,他们很会利用共同的力量,知道只有自己首先去做,别人才可能信任他、支持他,大家才可能全力以赴地奔向一个目的。这样的领导人,带领的员工必然有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可以征服一切困难;这样的员工,是最受老板和上司赏识的人,才可能真正成就大事业。

具体点说,这样的企业家是那种平易近人而又极具感召力的人。他让员工们感受到工作的乐趣和希望。他对员工们很了解,知悉他们生活上、情感上的阻碍和困惑,并想尽办法为他们解决困难,使他们摒除杂念。他对企业的方方面面了如指掌,又善于抓住关键性的问题,不仅为大家排忧解难,还为企业找出一条不断发展的道路。

能够做到这点的,是那些把人生奉献给产品,并且与企业以及消费者合为一体的企业家。从他看自己产品时的眼光、抚摸自己产品的动作,以及研究产品的方式,我们便可看出他的用心。从上述的举动.可看出他熟知这个产品的一切来历,也看得出他为此备尝艰辛,并为之付出了全部心血。

他对产品的点点滴滴十分了解,仿佛这个产品是他亲手制造的。无论是饼干、鞋子或机车,他都怀着热情审视。同时也以审慎、批判性的眼光检视。不论多么微小的缺陷也要立刻除去。他会仔细研究竞争对手的产品,一发现优点,立刻给予肯定,并加以模仿和创新。

以往大家认为,这样的态度只有在手工业层次的企业才见得到,大企业的经营者应该将心思放在整体的战略上,不必把时间花在技术人员才应插手的细节。了解市场的方法是调查,而不是四处听取意见。但是,企业家即使充分信任有能力的干部和研究员,也必须和自己企业合为一体,孜孜不倦地追求完美。为什么呢?因为企业是企业家人格的具体化。他所有的长处、优点、对一切事物的关注和要求,都会注入企业之中。同样地,他的缺点、漠不关心,以及不在乎,也会传达出来,无法隐藏。否则,有了好的设想和方案,却没有全力支持他的员工,他的计划就要大打折扣了。

热爱自己产品的企业家,通常都很会为消费者着想。他会设法知道消费者的习性与反应,倾听他们的批评,努力获得他们的好感,并期待他们的肯定。因此,这样的企业家都很注重良好信赖关系的建立――从产品供给到广告的一切相关事物。可以说,他是完全把自己投入到企业中去了。

此外,这些企业家通常能够和管理阶层以及所有员工建立良好关系,因为他让全体员工感觉自己在参与共同的事业。他以最重要的一个手段――以身作则,来带动大家。

尤其是困难时期,人们在任何领域、部门,都希望看到公正与真诚的态度。在企业里也是一样,人们只有藉着能力、分担责任和认真投入,才会创造出使自己感到安适的工作气氛。如果大家都来关心企业,那这个企业的壮大和发展就指日可待。

但是,正因为人们总是希望有这种大公无私的人存在,反过来说明了如今社会上这种人实在是少之又少。要做一个如此大气、高贵的人,不仅要有奉献社会的思想,还要有超人一等的勇气。

现在社会的民风民气,总的来说是冷漠的多,热情的少;关心人的少,损害人的多。一个乐于助人、关心集体利益、真正脱俗的人,不管走到哪里,尤如鹤立鸡群,难免同其他人格格不入。

这种情况下,一些别有用心、嫉妒心强的人便会四处散布不利于他的言论。“这种人,太爱表现自己了!”“我不信。他真想这样做,他是故意出风头,引起大家的注视。”“他心里想什么谁都知道,为了升官发财,真是想尽了办法!”“看着吧,他坚持不了多久,做样子给领导看的。”

这种言论有各种各样,有些言词居心叵测,难听至极。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和战胜邪恶的大勇,简直难以抵挡。

还有,嫉妒的人仍不会罢休。他们会故意设一些陷阱,找各种机会刁难你。正在你一心工作时,可能铺天盖地的指责与批评就冲着你来了。而这些批评你的人当中,大部分是受到蒙蔽和蛊惑的善良人,甚至是你的朋友、上司,令你百口莫辩。

不要以为这是杜撰,这种现象其实很普遍。有许多原本很好的人,就是在这些压力下变得心灰意冷,不再做一些大家不愿做的事,也不再主动关心集体的任何事。

当然,还是有一些坚持原则的大智大勇之人,他们尽管遭至非议和责难,依旧我行我素。人们的眼睛毕竟是雪亮的,当他们发觉这个人真正是正直无私、为大众造福的人时,就会改变当初的看法,转而支持他、贴近他,为了共同的目标而配合他的工作。而能够坚持到这个地步的人,他所能取得的成就,是无可限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