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企业家,与企业融为一体不仅是自我价值的实现,更是企业的制胜之道;作为普通人,这种品格的培养带来的机会和潜力,是难以想像的。虽然他们为之付出了一切,但生活给予他们的回报,同样十分丰厚。
他们的高贵,来自于纯洁的灵魂、无私的品格和正直的行为。他们心系苍生,无私无畏,为了企业和集体的生存奉献出自己的一切。
人是社会性的动物,我们的内心是否安定,要看我们与社会的关系如何。我们需要别人,我们喜欢与别人结合在一起的感觉,我们渴望有伙伴和目标,还希望能致力于某件有价值的事。这种渴望与社会融为一体的感觉,大多数人都有。
那么,什么东西可以取代在我们内心逐渐失去分量的权力和金钱?绝不可能是家庭。家庭愈来愈小,现代人只生一两个小孩,而且小孩长大后会离开家庭,至多是我们情感渴求的一小部分。
当然,也不是朋友、长期休假、视察或旅行。这些都很令人愉快,却不是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还有一种社会现象较少被人注意。在基督教的传统里,劳动被视为“拼命工作”。站在“贩卖劳力”的马克思主义观点,获得利润的不是劳工而是资本家。站在自由主义的观点,劳动关系被视为契约,每个人只对契约所规定的条款负有义务。
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的劳动场所、劳动内容都是多样的。我们投注了大量的时间、精力与创造力在其中。我们真正的需要是必须确实感觉到自己成为这项劳动的一部分。
一开始从日本人那儿听到“企业市民权”这个名词时,我们的感觉是不理解甚至惊讶不已。很多人认为那是一种巧妙的压榨手法。是一种用来消除阶级斗争的手段,是利用感情来促使员工创造更多利润的方法。
但是,当阶级、政党逐渐势微,其他共同体的舞台也摇摇欲坠、变得不再有多大意义时,人们能够彼此认识、产生归属感、表明竞争心的地方,正是把大家结合在一起共同创造的企业。
我们一直以为企业是一个虽然经营者不值得信赖、但为了赚钱不得不去工作的地方,是完全以利润为目的的私有物。资本家正是这种想法的代表。对资本家而言,企业是随时都可以买卖的。但是,真正伟大的企业家不会这么想。他与自己的企业合而为一,把企业当做自己的化身,犹如战场的将军,与干部和员工在一起生活。经营获得成功的是那些全体员工拥有强烈的团结精神并共同企盼胜利的企业。在社会主义国家里。成功的企业家同样需要这种一体化的精神。
在激烈竞争中能够存活并获得成功的企业。是那些能够创造新的社会规则、行动典范、价值观的企业。那是一种很像都市、政党或宗教团体的企业。换句话说,这种企业一方面在市场上执著而灵巧地战斗,另一方面让员工在精神上也能实现自我,并让每一名员工产生强烈归属感。
企业如此,一个团体、一个部门,哪怕是临时走到一起的几个人的小圈子都是如此。
不论是领导者还是普通人,不管身处于怎样的生活圈子,最应当考虑的,是共同的利益和得失。能够同一个集体融合到一起的人,必定是最成功的人。
现代社会的竞争日趋激烈,生存意识和危机意识充斥着每个人的头脑。金钱、权势、名声成了无数人追逐的目标。在这些人的脑海里,永远考虑的是自己的问题,而极少顾及到他人和团体的利益。他们成天想着如何赚钱,如何拉拢关系,如何一夜成名。有时候他们也想过家庭的问题,想过怎样让自己的一家人过得风风光光,富足幸福。不过,这仍然没有逃脱自私的范畴。
在他们的心目中,很少装着别人、对公众的事漠不关心,避而远之,仿佛只要为大家多做一件事,就有相应的损失。私心杂念太重,是这些人共同的标志。
相反,能够与大家融为一体,以共同的利益为自身目标的人,才是最高贵、最值得我们尊重与信赖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