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沸浪骇奔鲸(2 / 2)

哦,孔融算搅屎棍,不算自己人。

……

袁术僭称帝号大封群臣的消息传出,各方势力反应不一,但绝大部分都是震惊于袁公路的好胆量。

京城朝廷则是又惊又怒,满朝文武坐视天下大乱,但是完全没想到会有人直接撕破脸皮要将汉室取而代之。

袁术说刘氏气数已尽无力统御四方,他袁氏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登基称帝乃是顺应天意、合乎民意之举。

他袁术登基称帝是顺应天意、合乎民意,那朝廷的存在算什么?逆天而行?

袁氏的教养就是这样?忠孝仁义都学到狗肚子里去了?

一时间朝中骂声不断,信件檄文如雪花般飞去九江,就算打不到袁术也要骂过瘾。

朝臣为此怒不可遏,小皇帝本人倒没什么感觉。

汉室本就气数已尽,天底下想登基称帝的又不只袁术一个,只是袁术傻不愣登的说出来了而已,有什么好生气的?

且看着吧,之后这种事情多着呢。

如今朝廷还没有威信尽失,袁术敢放话称帝会引起天下诸侯群起而攻之不用朝廷操心,与其唾骂袁术不如回神琢磨正经事情。

西凉马腾上表称军队补给不足,请求就谷于池阳,那池阳已是左冯翊的地盘,怎么能让西凉兵马轻易进入?

朝廷现在就靠司隶这点地方苟延残喘,要是连司隶都守不住,第二个第三个僭号称帝的马上就来。

现在光明正大称帝的只有袁术一个,偷偷摸摸想当皇帝的光他知道的就不只一个两个。

不算那些扯个旗子就当天子的贼匪,说的是正儿八经的诸侯。

陈王刘宠已经被袁术暗杀,他那些僭越之举就不说了,就说眼前的,前些日子荆州刘表还在告益州牧刘焉的黑状。

刘焉早就借五斗米教断了和朝廷的往来一心在益州当他的土皇帝,小道消息还说他造了千余辆天子规制的乘舆车具僣拟至尊。

益州已经和京城断绝联系,朝廷也不知道传闻到底是真是假,但是荆州和益州挨边,刘表对刘焉的举动却是一清二楚。

刘焉有似子夏在西河疑圣人之论?

和当初“四星合于箕尾,神人将在燕分”有异曲同工之妙。

他学过《史记》,能看懂刘表到底想表达什么。

《史记》中记载了子夏在孔子去世后在西河一带教学,还有一些对孔子和儒家学说的质疑,这种质疑让西河百姓觉得子夏的道德有问题。

同理,刘焉在朝纲混乱汉室衰微的情况下自请为州牧避乱远走,到益州后的种种行为和言论也都对朝廷不利。

刘表的奏章上写的清清楚楚,子夏的道德有没有问题已经无从追究,但刘焉意图不轨是板上钉钉的事实。

可是板上钉钉又能怎么样?朝廷又没办法大军压境杀去益州。

各地的汉室宗亲都有他们的小心思,凉州的乱军又步步紧逼,朝廷哪儿有功夫管扬州的事情?

袁术僭号称帝自有天下诸侯群起而攻之,马腾率军到司隶要粮可没那么多好心的诸侯来帮他们。

唉,一个个的,还没他这个小孩儿能看得清形势。

小皇帝将写好的信放在手边阴干,然后将信纸放进竹筒细心封好交给旁边候着的小黄门,“记住,不要在临淄过多停留,要快去快回。”

他知道小将军在的地方都令人流连忘返,他也想在百姓安居乐业的地方待着,这不是没这个条件嘛。

不着急,再等等,说不准什么时候他们就能合情合理光明正大的抱大腿了。

——小将军放心,朕已经不是当年那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朕了,朕现在早上练拳晚上练腿,就算宫中出现变故也能保护杨太傅和荀侍郎。

吼吼哈嘿。

不知道尊贵的大汉天子什么时候能知道他眼中年迈的太傅和文弱的侍中武力值都比他高,反正现在小陛下满脑子都是乱贼打到皇宫时他一拳一个贼兵的英勇身姿。

可惜他的骑射学的不太好,如果能有把像样的弓,一箭一个贼兵肯定更厉害。

此时,杨太傅和荀侍中的心情都非常复杂。

一个在震惊袁术竟然敢在这个时候称帝,一个在震惊袁术称帝后首先做的不是掌控淮南全境而是攻打徐州。

“仲豫,看在老夫年事已高的份儿上,你给老夫透个底。”杨太傅一夜之间沧桑了好几岁,似乎已经看到大汉江山从四分五裂到被人取而代之的将来,“袁公路虽狂妄,但也不该如此乱来,此事是否有你荀氏的暗中推动?”

如果袁术称帝再晚几个月、徐州那边也传回来他们家傻小子“袁术僭称帝号,大逆不道,吾今加兵问罪以振朝纲”的消息,荀悦面对这个问题还真得考虑要不要和老太傅透露几句。

但是现在袁术猛不丁的称帝,全天下都被他打了个措手不及,他也不清楚到底是几个弟弟的安排还是孔融逃去九江之后的阴差阳错。

他自己都不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如何来回答太傅的问题?

荀悦想了想,迟疑的回道,“也许有吧。”

家里的弟弟们的确在暗中筹谋此事,应该能算有点关系。

杨彪:……

听这迟疑不定的语气,如果不是在家偷偷学了演戏,就是真的不确定有没有关系。

难不成真的是袁术得了失心疯?

袁绍当年也是野心勃勃,可是野心勃勃的同时也有理智,至少他是推汉室宗亲刘虞为帝而不是亲自上阵,怎么到袁术这里就毫无顾忌?

怪哉,怪哉。

……

颍川官署,荀彧已经命毛玠监运钱粮支援前线,直到所有的事情都安排的妥妥当当,依旧有种不真实的感觉。

袁术僭号称帝会引来天下诸侯共讨之,上一个天下诸侯共讨之的还是董卓。

意料之外,袁术称帝是孔融撺掇出来的事情,有孔融直白的劝进在,之前那些含蓄的引导跟不存在也没什么区别。

所以孔文举到底有多恨他们家明光?

郭嘉感慨万分,“咱们小将军这算不算是无形中立了大功?”

虽然袁术称帝称的有点仓促,但是他们早有准备也不会被打个措手不及。

孔融也是,就算他们家小将军略有些咄咄逼人,但是他孔文举多大的人了?和小孩子计较什么?

再说了,他们俩起冲突责任在他们家小将军吗?分明是他孔文举自己心胸狭隘小肚鸡肠见不得出彩的少年郎。

那么大的人了心生嫉恨就好好藏着,非得显摆出来还倒打一耙,要不是他们小将军心态好怕是当初从北海国回来就要找长辈哭诉。

结果可好,他们家小将军大度的不在乎了,他孔融还在那里上蹿下跳的搞事情,不知道他撺掇的人越多他们家小将军的地盘就会越大吗?

“先是徐州,再是扬州,下一个会是哪儿?”郭鬼才掰着手指头算着,“刘表在荆州恩威并著,又开经立学爱民养士,下一个应该就轮到他了吧?”

北方已经没有他孔文举的容身之处,能供他选择的只剩下一个荆州一个益州。如果不怕死的话,交州应该也行,就是活着回到中原的可能性不太大。

荀彧眉头微蹙,没管郭嘉的胡言乱语,而是将视线落到舆图上的长江上,“奉孝,若刘表从江夏进攻,庐江郡守会如何应对?”

天下各路诸侯你打我我打你战事没停过,但是之前都是两方或者三方之间有冲突,即便开战也要找好理由再开战。现在不需要特意找理由就能以讨逆为名攻打袁术,刘表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虽说袁术没能掌控整个扬州,但是扬州刺史陈温已死,明面上他袁公路就是扬州之主,以讨逆为由攻打扬州完全说得过去。

郭嘉眼珠子一转,坐正身子,“刘表先前是不是上书朝廷告刘焉想造反?”

益州离的远赶不上趟儿,刘焉对扬州的战事估计也没什么想法,但是荆州和益州挨边,两位刘姓州牧的相处可不怎么愉快。

他前不久得到消息,荆州别驾刘阖悄悄派人入益州去策反刘焉的部将。

别管他是怎么知道的,反正他就是能知道。

刘景升治理内政还行,但在军事方面非常不行,他到荆州后同时和一方作战尚且手忙脚乱,若后方要开战则必然放弃掺和扬州之事。

再看江淮这边,乌程侯在沛国屯兵已久早已磨刀霍霍向袁术,他不信袁术能在打徐州的同时安排重兵留守九江,大军需要多久攻下九江不好说,但庐江有难一定能及时支援。

安心安心,有江东猛虎在肯定不会让扬州改姓刘。

唔,不对,天下这会儿好像还都姓刘。

那没事了。

……

徐州下邳,荀晔没来得及忽悠他们家攸哥过来坐镇,而是把青州的一大摊子留给靠谱的攸哥亲自到徐州迎战。

袁术先对他宣战,都不用打着讨逆平乱的旗号直接放开手想怎么打就怎么打。

只是淮南的地势和北方大不相同,打南边水军用的多,他手上骑兵步卒俱全,唯独缺少水军的建制。

现在打袁术勉强够用,等将来战场转移到长江,再没有水军就不像话了。

北方人不习水性,硬要他们练习水上功夫有点强人所难,还是得从南方水乡招兵才行。

荀小将军捶捶脑袋,招来意气风发的虎崽子发布任务,“江东子弟多才俊,伯符,有兴趣去你父亲那里虎口夺食吗?”

招兵买马培养水军耗时太长,他选择抢现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