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袁术的想法时常让人摸不着头脑, 但是这次猛不丁就建号称帝还真不是他一个人的锅,逃奔九江的孔融也“功不可没”。
各方势力得到消息后都很震惊,袁术身边的谋臣武将同样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阎象等人嗔目切齿, 只恨不能回到孔融进城之前将人赶走,不然就算拼着不要名声也得将人赶的远远的。
他们家主公本就没什么自知之明,孔文举自己举兵耀武与群贤争功失败, 干什么撺掇他们家主公冒天下之大不韪做这种人人得而诛之的事情?
当初董卓擅行废立把持朝政便惹来关东十八路诸侯征讨, 他们家主公这比董卓当年还要过分, 接下来他们要面对的可能不止十八路诸侯。
夭寿啊!这都什么乱七八糟的鬼事情?!
议事厅中, 大部分刚被加封的“从龙之臣”脸色都不怎么好, 但也有几个觉得他们家主公地广粮多完全可以将汉室取而代之。
天下已经乱了那么多年, 朝廷龟缩在京城那一亩三分地儿不敢出来,他们家主公四世三公显赫非常,合该顺天应人正位九五。
风水轮流转,这皇位怎么就不能落到他们家主公家?
以韩胤为首的部分人觉得他们家主公完全有资格称帝, 再说了,这事儿又不是第一次提, 之前主公就给他们提过不少次醒儿, 合着在场诸位全都没往心里去啊。
就那个谶语:代汉者,当涂高也。
他们家主公早就说过他字公路正应其谶,且袁姓出自陈,陈乃大舜之后,以土承火也理所应当。
都说的那么明白了还有什么不懂?他们家主公就是想当皇帝, 就算没有孔融过来撺掇他也还是想当皇帝。
阎象气的手都在颤抖, “昔日周有累世之功, 到文王时三分天下周有其二尚且臣服于殷商,主公家世虽贵却也不似周人显胜, 汉室虽然衰微但天子也不曾暴虐伤民,此事绝不可行。”
他们现在别说三分天下有其二,连三分扬州都没能得其二,汉室也没作孽到天下尽反的程度,这时候称帝不是胡闹吗?
如今的天下已然是群雄相争,但是没有哪个会在现在这个局面放话要称帝。
看看之前自号天子造反的都是什么人?是毫无根基打出旗号就被剿灭的山贼野匪!正经诸侯谁这么干过?
是他们都不想吗?错!他们在等第一个出头的傻子!
“天子不曾暴虐伤民,但朝廷失职惹得民怨沸腾总是真。”刚被封为卫尉的韩胤嗤笑一声,扫了一眼在场的同僚,誓死维护他们家主公的权威,以及他好不容易得来的官职,“主公说了,他意已决,多言者斩。”
杨弘脸色黑沉,拦住想要驳斥韩胤的阎象。
做决定的是他们家主公,韩胤只是个跳梁小丑,主公不在场他们吵的再激烈也没有用。
角落里,默默降低存在感当透明人的田野摸摸脑袋,不知道那孔融是特意过来帮他的还是真的阴差阳错,总之就是局面和他预想的大不相同。
按照他的计划,先潜移默化的让袁术有称帝之意,然后再在合适的时机劝他昭告天下。
此计虽有被拖出去砍头的风险,但是风险也没多大,只要袁术本人觉得他是个忠臣,需要防备的就只有来自真正的忠臣的暗杀。
他都敢孤身一人来到敌人的大本营,还怕小小的暗杀不成?
能活就活不能活就算,反正再差也不会比以前更差了。
万万没想到就在他已经做好舍身成仁的准备时还能从天上掉下来个大聪明帮他拉走了所有的仇恨。
这孔融……当真不是小将军派过来的?
荣升为侍中的田大人满眼茫然,不确定现在到底是什么情况。
孔融和他们小将军是仇敌关系,为小将军所用的可能性不大,如果可能的话那家伙应该更乐意撺掇袁术攻打徐州给他们小将军添乱。
可是现在,孔融上来就把他的活儿给抢了。
田野摸摸脑袋,他感觉孔融接下来可能真的要撺掇袁术攻打徐州。
问题是,他们有实力和徐州开战吗?
……
袁术头疼的也是这个,他对徐州觊觎已久,可先前徐州有陶谦,现在陶谦半死不活又来了个荀晔,怎么看都不好打。
不过孔融说的也对,徐州内部不是一股绳,陶谦上任时带的是老家丹阳的兵,北边有泰山贼臧霸昌豨,还有那些盘根错节的徐州豪族,荀明光小小顽童势单力孤哪儿有本事在短时间内搞定那么多势力?
何况青州刚刚经历了几个月的旱灾,那小子自顾不暇还管得着徐州?
徐州户口百万民殷财阜,乃是成大事的根本,送到嘴边的肥肉总不能往外推。
扬州辖境跨越江淮以南至东南沿海,疆域虽广却不好立足,而北上拿下广陵则可扼守江淮进取中原。
妙,妙啊。
再一次听到他们家主公骚操作的群臣:……
荀青州势单力孤?主公你睁开眼睛看看,势单力孤的到底是谁?
周围一圈除了姓荀的就是追随姓荀的,真正势单力孤的是他们自己啊!
人不能……至少不应该……
阎象等人看着志得意满的主公,再看看一旁好似成竹在胸的孔融,终于知道这人为什么连个北海国都守不住了。
看看这所谓的“一军从大路径取徐州,一军取琅琊,一军取下邳,三路军马日行五十里所向披靡”的计划,看看这所谓的“晔兵虽众,皆乌合之师,我等出奇兵胜之,定能成功”的说法。
但凡有一丁点儿说得过去,现在都不会全员沉默。
还什么“可惜兵力不够多,如果能兵分七路就更好了,七路大军同时行动不出两个月定能拿下徐州”。
就……
连韩胤都不说话了,还不能说明问题的严重性吗?
——主公你醒醒!孔融他只会异想天开自欺欺人!他给出的谋划都在天上飘着完全不可行啊!
且不说他们没有那么多兵力分头行动,就算有那么多兵,谁家打仗是这么打的?
只见过集中兵力攻击一点进而使对方全面溃散的,没见过分散兵力去啃对方的防线的。
攻城比防守更需要有重点,不一定每座城都能分到兵力去攻打,但每座城都一定有守军。
守军可能是训练有素的兵丁,也可能是城里的百姓。
集中兵力攻打一城可能让城里不战而降,但进攻的兵力越分散,每一路能分到的兵力就越少,兵力越少城里的抵抗就越强,最后的结果就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读没读过兵书?会不会打仗?有这么安排进攻的吗?
议事厅中一片沉默,沉默之后便是爆发的反对。
全员反对。
主公要打徐州可以,但是绝对不能用孔融的计策,哪怕他们集中兵力攻打广陵一郡呢?
孔融脸上的笑容逐渐僵硬,他从北海到下邳再到九江一次比一次落魄,好不容易说服袁术攻打徐州,现在又出现那么多凡夫俗子对他的计谋说三道四。
他如何不懂兵法?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兵法中亦有不少分兵之策,到底是谁没读过兵书?
只恨他身边得用的谋臣都没能带出来,如果他的亲信都在,定不会让他孤立无援。
屋里其他人:……
他们能看懂孔文举的表情,但是他们宁可看不懂。
不管了,赶紧打消他们家主公并分好几路攻打徐州的念头,孔融上嘴皮碰下嘴皮几句话说的简单,真要开战的话损失的都是活生生的将士。
谁的兵谁心疼,总之不能让孔融这么糟践。
在场都是文化人,有一个算一个全都读过兵书,七嘴八舌还真让他们家主公开始动摇。
袁术本来也在纠结兵分三路会不会太分散,徐州虽乱但总兵力并不少,下邳是徐州豪族的大本营,琅琊是泰山贼的大本营,兵力主要就集中在那两个地方。
他如今麾下总共能调动的兵马也不过十万人,还得留下一部分驻守九江,兵分三路的话每路还不到两万人。
两万大军正常来说攻城略地是够的,但下邳有整个徐州的兵力,琅琊有贼匪出身的泰山兵还离青州很近,彭城隔壁就是豫州也不好打,相比之下的确是打广陵更有胜算。
广陵郡介于南北之间,非常适合当做他逐鹿中原的第一站。
且如今徐州的兵力集中在下邳,广陵的守军没有多少,他不需要兵分三路,只需要分水陆两军即可。
谋臣们也不管现在是不是开战的时机了,能让他们家主公打消兵分三路攻打徐州就是胜利。
打广陵!就打广陵!其他的事情等打下广陵再说!现在的目标就只有广陵!
广陵打不下来怎么办那是接下来要操心的事情,小范围的栽跟头总比把全副身家都赔进去强。
——主公啊,当年咱们怎么从南阳跑来九江的你都忘了吗?
袁术当然没忘,但是他不想提过去的狼狈。
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不要拿到现在来让他心烦。
田野默默给急着上前吵架的同僚让出位置,感觉现在这情况根本用不到他发挥奸细的作用给豫州青州送消息。
除了袁术没有一个人觉得他们能拿下徐州,他们甚至连拿下广陵郡的信心都没有。
自己人都不看好,这一仗能打出名堂才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