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泥菩萨过河(1 / 2)

吴书记当场晕倒这件事自然不是小事, 尤其是事发的时候现场还有那么多人呢!

尽管吴书记醒来后第一时间要常主任给他办出院,但这件消息还是很快传开了——

“厂里出了小偷,偷了厂子好多东西,把吴书记当场气得心脏病犯了送医院了!”

这个流言当然第一时间被常主任他们压下来了, 都让别在厂里胡说八道, 吴书记的身体没问题。

结果打脸的来了, 常主任心心念念能回来救场子的吴书记,没撑到回厂子主持大局。

吴书记倒是想回来主持。

工资拖欠的问题, 厂里积攒下来大大小小的事务, 还有他得趁年前把那些家庭有困难,有看病、读书这些需求但是没得到解决的员工走访一遍。

这些指望不上宋厂长,也指望不上其他人。

其实算上宋厂长, 这已经是针织总厂第三个厂长了, 继纪盛华之后的第三个——

而这三个厂长有一个共同特点,他们都不是出身自针织总厂。

履历倒是都很好, 但都是其他行业过来的领导,有些甚至从来没有参与过针织行业的工作。

吴书记的权限在这种情况下自然是与日俱高,但能者多劳, 就针织总厂这几年的情况来说, 权限大只意味着吴书记肩上的担子更重。

就比如说现在宋厂长不在, 吴书记就必须要站出来,不能整个厂子一个能说上话的都没有。

可吴书记却是有心无力。

“他身体比想象中更差,就出院后……连一天都没撑到。”

吴书记的爱人声泪俱下, 作为吴书记身边最亲密的人, 她是真的差点吓掉了魂——谁能想到平时身体精干的丈夫,一辆救护车,又将他送回了医院?

“前几年, 老吴身体一点不像是这样!”

这回更是糟糕,如果只是劳累还罢,可医生检查之后,发现吴书记甚至已经有了中风的前兆!

吴书记的爱人在医院里哭得几乎厥过去,等常主任他们赶到,吴书记老婆只红着眼睛在床边说了一句话。

“吴建国除了是针织总厂的书记,也还是上有老下有小的男人!”

吴书记老婆不是个不讲理的人,可在这种节骨眼上,她也做不到理性。

常主任他们顿时被这句话给堵了回去,厂里谁来都不许进病房,吴书记爱人是动了真火。

“兢兢业业为厂子这些年,我总不可能让他真的为厂子连命都丢了!”

“他也做得够多了,中风是什么意思,你们难道不懂吗?就当我求你们了,让他好好休息一场吧!”

但还是有例外——那就是胡同里的这些人。

宋明瑜、林香、高彦芝、张新民……这些胡同里的熟悉面孔,都来了病房探望吴书记。

面对他们,吴书记的爱人也说不出拒绝的话。

毕竟除了高彦芝,其他人压根就不是厂里的人,说起来,这都是吴书记的“私交”。

大家每年和互相送年货呢。

尤其是宋明瑜,还帮过吴书记不少忙,别的不说,要不是因为宋明瑜,吴书记在厂里的地位还真不会这么稳固。

几人都是提着补品来医院问候。

就连张新民和林香这两个已经离开厂子的老人都和高彦芝一起来了。

吴书记还很虚弱,他现在的情况,醒着的时候不多,大多数时候都是昏睡着。

哪怕有客人来了,他挣扎着也起不了身,只能是勉强地点了点头。

“您就别动了。”

宋明瑜看着吴书记这个模样,就觉得唏嘘。

谁又能想到,这么一个强势能干的厂领导,如今会变成这样子?

要是不说,光看他那从被子下露出的瘦弱手腕,恐怕还以为是哪来的老爷爷呢。

可吴书记的岁数,无论如何也是和爷爷两个字沾不上关系的。

这几年针织总厂的压力是真的很大。

宋明瑜叹了口气,看了一眼吴书记的爱人,后者还在擦眼泪。

她不想把气氛拉得太沉重,干脆打趣着开口。

“上次一起吃小汤圆的时候,就说您看起来太劳累了,那会儿您还硬说您不累——不累怎么进医院来了?”

当久了老板,宋明瑜说话还是锋利,却又不像是当初那样毫不饶人。

一听就知道她的语气里更多是调侃,吴书记扯了扯嘴角,显然是听懂她话里的轻松。

他似乎是想说什么,马上就呛咳起来。

宋明瑜没想到吴书记的身体已经差成这样。

差成这样还想说话呢!

连忙让人停下来:“别说话了,吴书记,好好休息!”

吴书记的爱人也埋怨地把丈夫给按回了病床上:“你是想吓死谁?明瑜这回还没说什么,你自己就先受不了了!”

这回,对应的是上回,是宋明瑜刚穿过来那会儿,吴书记当初为了厂里分房子还是工作的事情,被宋明瑜顶着一句一句怼回来。

过去两年时间,宋明瑜的性格其实没什么变化。

刺儿头还是那个刺儿头,吴书记却是变化那么大,吴书记爱人忍不住又说道。

“厂里那些麻烦事儿还不够你烦的,别什么时候都惦记着说话,一会儿不说话死不了人!”

吴书记被老婆训得一个劲儿苦笑,却说不出什么话来。

吴书记老婆脸色这才缓和下来:“厂里的事儿不是一天一会儿就能搞好的,别担心了,先休息你的。”

“阿姨说得对,再怎么惦记厂子里的事情,也得先把身体养养好,不然就现在这样,厂子里大家都还等着您回去呢。”

宋明瑜也说道,“今年三八表彰还没开始呢,这么多荣誉,都等着您带着队伍去拿呢。”

宋明瑜都用上“您”了。

她现在的立场完全就是一个晚辈看长辈。

——还是看一个为了针织总厂,把自己全部燃尽的长辈。

提到荣誉,吴书记总算是有了点精神。

“三八红旗手”啊,那可是针织总厂连着拿了许多年的荣誉!

这份荣誉,重要的不仅仅是它本身,更多是对针织总厂这个厂子的认可,然而一想到现在厂里的情况,吴书记忍不住就又有些想叹气。

气息刚吐出来一下,气管就难受得让吴书记咳了一声:“我知道……”

林香几人纷纷劝说吴书记,让他好好休息。

说实话,吴书记现在面临的这种困境,真的很让人唏嘘。

是他做得不好吗?

不是。

可这担子最终落在了吴书记头上。

吴书记也没有避开,没有退让,而是毅然决然将厂子给扛了起来。

看着几个胡同里的老面孔,尤其是还在厂子的高彦芝和徐伟康,吴书记想露出一点笑容,想和他们多谈谈心。

他想知道现在厂子里的情况,他想知道,到底对于高彦芝他们来说,现在有哪些困难,他还能做些什么。

可是却连这种程度的交谈,他都困难。

说不了几句话,整个人又开始喘气,医生正好过来查房,说什么也不让吴书记再多说话。

林香和宋明瑜、高彦芝她们就打算走,反正今天本来也是来看看病人。

吴书记他爱人却有些不知所措,想把胡同几人送的营养品给推回去。

“你们回去,把这些补品也带回去!这太贵重了!”

港城来的营养品!

这换作前两年,那都是友谊商店里面靠外汇券才能拿到的东西,虽然这两年因为改开推进,外汇券和友谊商店的存在感和粮票、肉票这些东西一样,不像前两年那样,是唯一能用来买到港城商品的东西。

可港城的东西,仍然是非常金贵的,尤其是林香和张新民两口子带来的这个牌子,还是现在最火的奶粉……友谊商店里头可都买不到。

宋明瑜送的最多,满满当当两大手提袋,什么炼乳、牛奶豆奶、阿华田,还有一些进口的巧克力!

“这些实在是太奢侈了——”

“就当是我提前送的年礼。”

宋明瑜轻巧地说道,“这不马上春节了吗,阿姨,您和吴书记不爱吃巧克力,拿去给弟弟妹妹吃,小孩儿爱吃这个。”

这年头,“小孩儿”就是家长们的死穴,她这么一说,吴书记的爱人也说不出话了,搓着手颇有些不好意思。

年前,吴书记得了这么重的病,一个春节都不会过得多舒坦。

加上厂里的那些破事……想想就让人头疼,这种节骨眼上有人雪中送炭,这让吴书记老婆的心情松快了许多。

“那,明瑜,你的心意我们就收下了。等老吴好了,阿姨给你也准备了年礼……到时候给你送去。”

宋明瑜应了一声。

“病人身体要紧,这些事儿都不急。”林香温声道,把她带来的东西放在了床头柜上,“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

最后这一句话是对吴书记说的,吴书记沉默许久,点了点头,过了一会儿又吃力地补了一句,“厂子……对你们有愧……”

他其实已经很难说出话了,但这话不说不行。

他于心有愧。

林香和张新民都是被厂里“逼”走的,尽管和吴书记本人没什么关系,但始终是失去了两个陪伴着针织总厂一路风风雨雨走过来的老人。

偏偏他也没立场叫人回厂子里来,无论是林香还是张新民,离开厂子日子都好过太多了——反而是如今的针织总厂,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之中。

吴书记说着说着,呛咳起来,林香和张新民赶紧让人别说了。

“这和厂子没什么关系,要说也是纪盛华那人不是东西,这我们还是分得清的!”

徐伟康一直在旁边站着没说话。

他不是一个很有存在感的人,直到其他人都说完,吴书记又躺了回去,他才开口。

他带了不少水果来,“书记,你别嫌弃,这都是去乡下新摘回来的,很新鲜。”

吴书记摇摇头,吴书记老婆看见丈夫神色还有些惦记,主动开口:“小徐,你家里,现在情况怎么样?”

她不想过问,但是她一看丈夫的样子就知道,她要是不问,他恐怕今天在病房里能一晚上心里焦灼得睡不着。

徐伟康瓮声瓮气:“还好,老样子。”

但实际上在场所有人,谁都知道徐伟康家如今情况不太好。

他老婆蒋晓霞也是纺织厂的员工。,

纺织三厂虽然没有拖欠工资,但是那厂子本身也要小许多,什么福利都别想了,现在除了八级的技术工种,和那些领导,剩下的人统统只有基本工资。

基本工资多少钱?

二十!

哪怕蒋晓霞她们去厂里撕吧了一场,能多拿一点,那钱也是远远不够的。

加上现在徐伟康的工资完全到不了手上,光靠蒋晓霞一个人的基本工资,哪里足够养两个小孩?

蒋晓霞成天在家和徐伟康吵架。

拍着胸脯说幸好当初让徐妍读了个厂附中,“要是小妍念市里头的高中,咱们家现在锅都揭不开了!”

上高中可是费钱得很!

靠两口子当工人那点钱,早些年是尽够的,可是现在就不够了,物价涨那么老快,工资可是不涨的!

不涨就不涨吧,现在还直接拖欠了,“真不知道你们针织总厂那些领导在做什么!”

徐伟康不知道领导在做什么,他不懂,实话说,他没什么大志向,就只是想端着铁饭碗,能有工作,有收入,能养家,就仅此而已。

只是看到了吴书记的一头白发,徐伟康嗫嚅了一下嘴巴似乎是想问什么,到底说不出什么蒋晓霞交代他来质问的话。

怎么质问得出口?

高彦芝叹了口气,她注意到了徐伟康的踌躇。

她知道为什么徐伟康踌躇。

虽然对方在家事上颇有些拎不清,蒋晓霞又是个不愿意吃亏的性子,虽然也八卦,但和乐呵呵愿意让步的高彦芝聊不到一块儿去。

但是就多年同事的角度来说,徐伟康不是个坏人,甚至他称得上是厂里工作相当卖命的那类人。

毕竟要支撑一家老小,徐伟康在厂里没少和人换班,逢年过节那更是经常主动申请值班,图啥,不就是图那三瓜两枣的钱,能让日子好过一点么。

林香和张新民离开了厂子,没有立场也没有必要再说。

徐伟康说不出口。

高彦芝也有一瞬间的犹豫,但是她想了想,自己还在厂子里,对厂子的感情也最深,有些话也只能自己来说。

“吴书记……咱们厂子现在到底是什么情况?”

……

针织总厂如今到底是什么情况?

没有人知道。

但厂子的气氛越来越差是事实。

如果说之前只是情绪低迷,感觉所有人都有点没士气。

那在这两件事情以后,在越来越多的人“因病请假”之后,整个厂子都已经显得像是暮气沉沉的老人一样,连喘气都费力了。

毕竟这两件事实在对针织总厂来说都是大新闻——

厂里出了小偷!

吴书记昏迷进医院了,据说身体败了,再好不起来了!

接踵而来的两件事,几乎让本就风雨飘摇的针织总厂,气氛一下跌入了最低谷。

尤其是吴书记的倒下,几乎是为针织总厂如今本就困窘的情况再一次雪上加霜——

没有大领导在厂里主持大局,厂里一下子群龙无首了!

一时间谣言四起,说什么的都有。

有些人觉得针织总厂的日子一时半会好不起来。

“算了,都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吧,说不定什么时候日子才能好呢。”

有些人甚至觉得针织总厂会重组领导班子,好好破除现在的僵局。

“我们厂子说不定要被重组了,现在费那劲儿干啥,到时候新领导下来,又没人认咱们的!”

也有人寄希望于市里,觉得市里不可能见死不救。

“咱们厂子帮市里挣了这么多外汇,我不信局里和市里的大领导们不管咱们,要我说,静观其变!”

在这种流言蜚语之中,厂子不知不觉往更加崩坏的方向滑落——

订单在急剧下滑,整个厂子陷入了半停工的状态。

其实订单变少不是一件奇怪的事儿,这两年国营厂子,尤其是纺织厂,基本都面临着这样的巨大变化。

可半停工这一点,就很耐人寻味了。

针织总厂仍然执行四班倒,工人们的工作时间仍然没变。【工作时间变少厂里想稳定但人还是跑】

但车间的人却变少了。

究其原因,找各种原因请假的人越来越多,甚至还出现有人称病,在家说什么都不来厂里上班的例子。

请假,其实是国营厂子的一个“福利”。

说白了管理不会那么严格,很多时候大家也就招呼一声,反正铁饭碗端着,只要不是太过分,也不会有什么麻烦。

但在这种节骨眼上,请假就很微妙了。

尤其是本来人就会有点从众的本能,看到有人说自己生病,不去厂子上班,车间里的其他人多少也心理不平衡呀——

又不发工资,她们都可以不来,我凭什么还得在厂子里兢兢业业地干活?

不干了!

这一个、两个、三个地,渐渐地,车间里头的人竟然是越来越少!

哪怕生产科抓了几次纪律,甚至科长还专门跑到这些人家里去,好说歹说,可很多时候一件事就是“她能做,我干啥不能做”?

这个逻辑简直无懈可击!

只要有人不肯去上班,其他人都张望着,不想自己当那个没钱还给厂里工作的冤大头。

也有一些骨干老同志还在尽职尽责地待在岗位上,有人笑他们傻,他们也无动于衷。

“要是没人撑这个家,那口气儿散了,未来就难咯。”

只可惜,这样的人实在是太少。

也怪不了其他人,毕竟厂子都不发工资,又有多少人能承受这种压力呢?

压力来到了常主任身上,他也没办法。

现在两个大领导都不在厂里,也只能他临时顶上了。

常主任不敢寄希望于吴书记神兵天降——眼前暂时自己先挽着袖子解决问题。

先把眼前这团乱麻给理清楚。

金永和老钱直接通知派出所带走,没有异议。

有了他们俩的例子,常主任猜测,这场“针织总厂偷盗风波”里恐怕不止这两个人是对厂里的东西监守自盗。

毕竟,这么大一个厂子,金永只是一个车队的司机,老钱只是个仓库员,这中间恐怕还有其他人也在浑水摸鱼。

比如说,谁批的出门条?

再比如说,之前每个月都有定期盘存,负责盘存的人在做什么?

一个、两个、三个,还真是像兔子拔萝卜似的一揪一大串。

这些员工倒是没人否认自己做了什么。

大部分手轻,只是偷了点产品,甚至都不敢大批量拿出去卖,都是拿去黑市上,用一些别的借口,单件单件地往外出。

这也是为什么厂里没发觉的原因。

“常主任,我们也是被逼得没办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