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三更合一(之前欠的补……(2 / 2)

《舌尖》这种美食纪录片里程碑作品,也是几十年后的市场才能孕育出来。

现在,想要对纪录片进行如此规模的投资,这是不可能的。

这年头连团队都是台里指定,拍完一部片子就散伙,大家就只是单位的同事。

除非是大导演,能执导出足够卖座的作品——但这就和他贺飞文没什么关系了。

一个台里地位尴尬的纪录片导演,他去找领导要组班子,被一脚踢出电视台的可能性更大。

“而且,观众不见得会买账,毕竟贺导您从来没有做过这种项目,他们也没见过。”

贺飞文痛苦地闭上眼,宋明瑜说了许多理由,但其实归根到底就两点。

第一,他是个没有号召力影响力的小人物,自己做不成这事儿,只能求助于台里。

第二,他在台里更是个小人物,从制片人周怀峰到领导,没人会站在他这边支持他做这事。

一切仿佛又回到了原地,贺飞文不用睁开眼都知道自己形容多么狼狈。

在一个年轻小姑娘面前,他感觉自己无所遁形,她明明不知道自己和周怀峰的争执,可她说的这些话,全部精准地踩中了他的痛脚。

“如果是这样,只能……”

只能放弃,贺飞文想说出口,可“放弃”两个字却怎么都说不出来。

“贺导想放弃了吗?”

贺飞文当然不想放弃。

这种快饿死的时候,饭都吃到嘴巴边上,却被人赶到一边的痛苦,比一开始没饭吃还难受!

“如果我说,我能帮贺导解决这两个问题呢”

贺飞文霍然抬起头来。

只见宋明瑜含笑又从包里拿出来一份企划书。

只不过,这一次却不是纪录片。

“综艺?!”

宋明瑜笑眯眯地点点头,“对,综艺。”

“可是,综艺——”贺飞文有些为难,“小宋,不是我想和你唱对台,你是不了解台里的安排,综艺这些东西,其实也并不受欢迎……”

不受欢迎,那都是一个非常客气的说法了。

用宋明瑜的眼光来看,这年头内地的综艺差不多就是跟纪录片坐一桌的水平。

半斤八两!

与粤省唇齿相依的港城倒是有一档《欢乐今宵》,哪怕过去几十年,在她前世依然是网络上大家津津乐道的话题。

非常能打!

粤省虽然因此做起了与之对标的节目,《万紫千红》,号称“周周有晚会”,也是粤省许多人从小到大的回忆。

可同时期,除了粤省这一款综艺,竟然就找不出什么能挑大梁的节目来。

而《万紫千红》又是粤语综艺,对普通话地区的观众来说,听也听不明白,只能停留在粤语地区流传。

也就是说,普通话节目,现在还落后了港城接近十年的水平。

“贺导,恕我直言,那些综艺根本不能称之为综艺。”

综艺的核心是什么?

是娱乐!

可放眼内地这些所谓的综艺节目,要么就是歌舞,要么就是相声小品,其他的表演形式几乎没有。

内容呢,正经、严肃、叙事宏大也就算了,跟观众也完全没有互动可言。

综艺节目无人问津,不是因,而是果。

这种时候,如果横空出世一款足够有噱头、有话题、有趣味的综艺,会如何?

毫无疑问,一定会大爆特爆,成为1986年……不,运作得好,甚至可以是十年乃至几十年的爆款!

宋明瑜思考了许久,总算是敲定了这个企划。

“贺导,这绝对是一次跨时代的挑战——如果做好了,以后你想拍什么就拍什么。”

宋明瑜开始给贺飞文画大饼,“到时候你别说想拍一部《舌尖上的烟火》了,你就是拍好几部,绝对也不会有人说你什么,他们甚至还会主动帮你安排,支持你的拍摄!”

就像前世,《舌尖》爆火之后,节目组马上就上马了第二季、第三季……

第一步,永远是最难走的,但也是最有回报的!

刚刚那份纪录片的策划案已经给了贺飞文足够的震撼,他听到这席话,第一反应根本不是质疑,而是忍不住顺着她的话,畅想起了未来。

能拍自己喜欢的,擅长的,还不怕周怀峰那个王八蛋给自己使绊子!

贺飞文深深吸了口气,认真地看向了这份企划书的内容。

“国内第一档明星真人秀厨艺竞技综艺——《周六星厨房》”!

论真人秀,那宋明瑜前世所处的时代,堪称是娱乐大爆炸。

想得到的,想不到的,“这竟然也行”的真人秀可谓遍地都是,甚至不少综艺早就已经压过了电影和电视剧的热度。

即便是将目光锁定在与餐饮有关的那些真人秀综艺上,仍然有很大的挑选余地。

比如说,国外有一档节目,就是让餐饮大师来当毒舌导师,让学员分别组队来担当一家餐厅的厨师,让顾客们来打分,谁输谁赢。

再比如说,国内外也合作过一档节目,让国内外两队厨师以同样的主题,做出完全不同的菜色,借此宣传不同的饮食文化,有竞争,也能挑起观众的期待。

最终,宋明瑜给贺飞文看的这份企划案,是一款集美食、竞技、真人秀、明星于一体的综艺节目。

在前世,这个节目在国内收视率很高,在播出的时候可以说是热搜常客,甚至还漂洋过海,在国外也受到了许多欢迎。

但宋明瑜选定这一款节目的最终理由,还是因为它有个其他餐饮真人秀节目不具备的优势——

明星!

没错,就是明星。

八十年代,国内其实已经是星光熠熠,刘庆、陈以冲、唐强这些明星国民度相当高,甚至不少人家里头就摆的有他们的画报。

但是普通人并不了解这些明星。

不比宋明瑜前世,连明星去哪儿吃饭都有人拍,明星家里多了只狗都要上一回热搜。

八十年代,除了固定刻板的采访,还有一些登载在报刊上,正儿八经的“自述”,观众们对这些明星的了解可谓是一片空白。

有个节目愿意请明星来,哪怕只是陪着主持人站在台上,和主持人说几句话,聊聊家常,也有许多人是愿意看的。

这就是明星效应。

而真人秀,就是最好的,进一步把这个效应做到利益最大化的模式。

看见明星上节目,已经让普通人觉得很有吸引力。

那如果给观众们提供一个渠道,让普通人也能了解明星的生活日常,能看到他们在荧幕光鲜亮丽之外的另一面呢?

老百姓一定会想看!

八卦是人的天性,八卦名人就更是天性中的天性。

普通人对名人存在天然的好奇心,有一个节目能让他们满足这种好奇心,怎么可能不看?

这两个元素组合在一起,已经足以让这个节目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但这还没完——这个节目的主题是美食竞技!

这年头的观众不爱看美食纪录片,是美食没有吸引力吗?宋明瑜觉得不是。

民以食为天,老百姓其实很爱琢磨吃的。

前两年票证放宽之后,现在街上越来越多的餐饮个体户就是铁证。

她的“明瑜”发展得越来越好,老客户越来越多,会员卡发都发不过来,这就是铁证。

老百姓不是不喜欢吃好吃的,看好吃的,而是纪录片拍得无聊,没人喜欢看死气沉沉的!

而真人秀的模式,恰恰就规避了死板这一点。

明星现场做美食,甚至为了一个宝贵的晋级名额你追我赶,使出浑身解数做好吃的,甚至彼此“挖坑”,斗智斗勇。

这能不好看?!

“……贺导?”

贺飞文朦朦胧胧感觉有人在叫自己,可他根本无暇回应。

他整个人已经完全怔愣在了原地,晕晕乎乎的。

如果说刚刚宋明瑜不让他做纪录片,是给他脑袋上泼了一盆冷水。

那现在他看到这份综艺企划,就好像被人砸进了云端一样,轻飘飘的,只剩震惊了!

脑海中就回荡着两句话——

这是综艺?!

综艺竟然还可以这么做!?

都不用看后面那些内容了,光是前面提到的这些内容,他就猜得到——

这个节目,一定会很受欢迎,再怎么也和现在的戏曲……不,肯定比这些戏曲和采访节目更加受欢迎!

因为就连他这个天天和荧幕打交道,知道拍摄过程的导演,在看到这份节目企划的时候,也产生了想看一眼成片的冲动!

理智上,他知道这是画的饼,综艺做起来也没那么容易,赞助、嘉宾、后勤这些各方面都不是一句上嘴皮搭下嘴皮能解决的。

可同样的,这个综艺节目台里一定会同意拍,而且,谁拍谁就能火!

这块饼真能让贺飞文填饱肚子!

贺飞文忍不住心神火热地想着,这个节目播出之后是如何受欢迎。

而他,是如何从一个不受待见的边缘人物,变成有成绩,有话语权的导演!

到时候他真的可以和宋明瑜说的一样,想拍什么就拍什么。

贺飞文勉强维持着最后的理智。

宋明瑜一连拿出了两个让他极为震惊的企划案,尤其是这个能让他咸鱼翻身的综艺。

她可不像是一个普普通通的餐饮个体户,也不可能把这个企划书就这么平白无故地送给他。

“小宋,你的目的是什么?”

宋明瑜微微一笑:“我想要的东西很简单。”

“贺导,这个综艺我们合作。”

“我的第一个要求就是,评委的位置,必须留给我!”

……

省出版社,总编办公室。

作为出版社的大领导,就出版这一块来说,可以说是总编的一言堂。

多少出版体系里头的人都是削尖了脑袋,也不一定最后坐得上这个位置。

所以,总编办公室是整个出版社里最大的,条件也是最好的,甚至还有观景位极佳的落地窗。

此时,总编闫勇正在惬意地泡茶,上好的明前龙井,沁人的香气,让他忍不住,在落地窗前深吸了一口气。

位置坐得高,这日子就是舒心,他甚至忍不住在午后的阳光中有些熏熏然。

就在这时,桌上的电话却急促地响了起来。

闫勇施施然接起电话:“喂?”

“现在,立刻,马上,给我滚到办公室来!”

这声音总编不可能听不出来,分明就是省报业集团的社长。

他的大领导!

闫勇睡意顿时散了个空,“领导……”

可还没等他说出下一句话,对面已经“啪”一下挂断了电话。

等闫勇急急忙忙赶到报业集团,社长秘书已经在楼下等了。

尽管对下属很是严厉,但闫勇很会维持和上面领导的关系,这个秘书也一向和他相处得客客气气。

可今天,客气的秘书却显得十分冷淡,总编旁敲侧击半天,不仅没打听出来到底大领导为什么生气,反而连秘书都板起了脸,一句话都不肯和他说。

只到了办公室门口,才淡淡地瞥了闫勇一眼,敲门:“领导,闫总编来了。”

里头“嗯”了一声,秘书推开门,侧身请闫勇进去,闫勇人刚走到办公桌面前,身后的门“咔哒”一声关上。

办公室里,却有两个人。

社长坐在办公桌后,脸色铁青,而沙发上,还有一个文质彬彬,神情淡漠翻文件的男人。

闫勇和对方有过一面之缘——他是省宣传部的部长。

可部长怎么会在这里,社长又为什么怒气冲冲地找他来?

闫勇张了张嘴,还没来得及和两位大领导打招呼,忽然眼前一黑。

他连忙闭上眼,只感觉到面皮上一阵细小的刺痛。

竟然是被文件给砸了!

雪花般的文件纸张纷纷扬扬地落下,闫勇惊疑不定地睁开眼,惊恐万分地对上了社长那张暴怒的脸!

这个平时总是带着淡淡笑意,对谁都亲和有加的省报业集团社长,此刻却像是一头暴怒的猛兽。

“你以为你是谁?!刚上任,你就敢自作主张!”

“领导,我——”闫勇急急忙忙分辨,“我不清楚您说的自作主张是什么,我没有——”

“你还敢跟我狡辩?”社长越发恼怒,一拍桌子,“你是不是把南城那边的合作给推了?”

闫勇心里咯噔一下,终于意识到不妙。

前天才发生的事情,怎么会捅到领导面前?!

而且那两个女人分明是灰溜溜地离开了出版社,闫勇无意间听说,那个小记者还哭得妆都花了。

一个地方报社的小记者,一个餐饮个体户,两个无名小卒。

作为一家出版社的总编,闫勇根本没把这两个人放在心上,结果现在大领导竟然因为这两个无名小卒的事情质问他。

闫勇感到有些不妙,却还要强撑:“领导,我只是从文化角度考虑,我们省出版社不能放任这种不良风气——”

“不良风气?文化角度?”社长喘了几口粗气,手指头几乎要戳到闫勇鼻子上,“你知不知道因为你一意孤行,现在搞得集团多头疼?!”

闫勇脸色一僵,心里打了个突,紧接着,就听见社长冷笑一声,讽刺地说道:“贺导昨天突然撂挑子不干,连夜飞回京城——这事你知不知道?”

闫勇一下子呆住了:“……什么?”

“贺导说,锦城的纪录片他拍不了,让电视台另请高明。”

社长紧紧盯着闫勇的眼睛,“他和宋明瑜喝了杯咖啡之后,连夜就回了京城。”

“宋明瑜?”闫勇感觉自己脑子突然接受了太多的信息,一下变成了糨糊,他喃喃着,竟然胆大包天地反问了一句,“哪个宋明瑜?”

“哪个?”

社长冷笑一声,“不符合你闫总编文化价值,不予合作的那个宋明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