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三更合一(之前欠的补……(1 / 2)

直到第二天下午, 宋明瑜抵达耀华西餐厅包厢,见着对面那张刚有过一面之缘的男人,还是有种像做梦的感觉。

世界上的事情还真就是阴差阳错。

原本以为十拿九稳的出版社合作,最终却遭到了总编的出尔反尔。

随手收到一个陌生人的纸条, 却偏偏又在看似绝对不可能的选项中, 打开了一丝缝隙。

宋明瑜礼貌地点点头, 在座位上坐下:“贺导,久等了。”

“没有, 我也刚刚才到。”

贺飞文揉了揉太阳穴, 他今天穿得有些随意,看上去比昨天更不像是中央台下来的导演。

倒像是锦城街头随处可见的中年大叔。

服务员推门而入,侍候在一旁, 贺飞文看一眼菜单, 就推到了宋明瑜面前。

“你……”

“贺导,我姓宋, 宋明瑜。”

“小宋,看看要吃什么,我年纪大了, 不太清楚你们这些小年轻的口味。”

“贺导想吃什么?”

“黑咖吧, 浓缩不要糖, 加冰。”贺飞文的声音还很哑。

服务应了一声,在本子上记录。

宋明瑜看一眼贺飞文,见对方眼睛里全是血丝, 眼底全是青黑, 一看就是昨夜没怎么睡好。

包厢里能听见轻淡悦耳的钢琴曲。

耀华西餐厅作为八十年代锦城最出名的西餐厅,这年头就已经请得起钢琴师在外头演奏了。

她仿佛随口提起:“空腹喝咖啡可能不太舒服,您要不要加些牛奶试试?”

贺飞文随意地摆了摆手:“算了, 听着甜甜腻腻的,没什么胃口。”

宋明瑜也没有再劝,仿佛没提起这一茬似的,点了一个黄桃布丁,一个苹果派,又叫了一杯冰镇橘子汁。

“就这些,谢谢。”

服务员鞠了个躬,应声而去,包厢里就剩下宋明瑜和贺飞文两个人。

宋明瑜安安静静地,没有急着说话,反而是在观察贺飞文。

贺飞文没有察觉到她的视线。

他只听见她点了好几样东西,之后就有点模糊了。

身体很疲惫,一夜没睡好,睁开眼食欲全无,早饭和午饭原本都是在锦江电视台有安排,但他不想见到周怀峰,干脆什么都没吃。

可即使坐在这里,他的耳边都还时不时能幻听到周怀峰的怒吼。

这是神经长时间紧绷的证明。

贺飞文用力按了按鼻梁,逼迫自己打起精神来,但没什么用。

他下意识去捞杯子,只可惜点的咖啡还没来,桌上除了餐具,什么也没有。

幸好点的菜品很快就端上了桌,贺飞文迫不及待地端过黑咖抿了一口。

紧接着就皱起了眉,冰冷浓郁的咖啡在滑过食道之后,胃里忽然泛起了不适的感觉。

贺飞文有些后悔刚刚一意孤行,竟然点了一杯不加奶也不加糖的冰咖啡。

就在这时,旁边忽然推过来一个小碟。

“苹果派,好消化,又是热的,哪怕空腹吃也不会又什么影响,对胃很友好,不会难受。”

贺飞文怔怔地抬起头,对面坐着的宋明瑜已经叫来了服务员,“不好意思,麻烦这一桌加杯热牛奶。”

“好的。”

宋明瑜回过头来,正好对上贺飞文的目光,笑了笑:“热牛奶配苹果派,胃会舒服一点——这份苹果派是以防万一,担心您会不会喝冰的不舒服,没想到真用上了。”

贺飞文下意识地点点头,“……谢谢。”

紧接着又有些恍惚。

他是搞创作的,胃病这个东西早在读大学的时候就已经伴随着他了,工作之后更是动不动就三餐混乱,作息颠倒。

说实话,喝黑咖胃痛这件事贺飞文也不是第一次遇到了,但这还是第一次,有人注意到了这一点。

甚至在他拒绝之后,对方还是考虑到了这一点,帮他点了个苹果派不说,还主动加了杯热牛奶。

牛奶很快端上了桌,贺飞文轻啜一口,又咬了一口苹果派。

暖热的牛奶与软糯的苹果派咀嚼吞咽下去,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竟然感觉胃里痉挛撕扯的痛楚减轻了不少。

甚至还隐隐约约感觉到有点饿。

贺飞文一口气喝了半杯牛奶下去,苹果派也吃了大半,整个人都感觉好了许多。

也没有刚刚那么神思不属了,再看向宋明瑜,目光就缓和了许多:“抱歉,约你出来聊一聊,还一直把你晾在一边。”

见他状态好转,宋明瑜也暗暗松了口气。

她会这么做,一方面是对方看起来着实有点凄惨。

堂堂一个中央台的导演,竟然狼狈得在她这么个后辈面前这么憔悴——还不止一次。

宋明瑜之前还不知道贺飞文和制片人竟然关系那么剑拔弩张,现在知道中间有那么多弯弯绕绕,她多少有些同情。

当过社畜上过班,她特别能理解这种痛苦。

明明可以做好,但是就因为领导觉得不行,就只能做一些粗糙的东西出来。

最后客户不买账,还变成了是她的错,领导自己美美隐身了,责任都是牛马来背。

要是再遇上个喜欢讨好领导的同事,那工作起来折磨简直是翻倍的。

另一方面,当然也是为了刷好感成功。

宋明瑜自认不是什么圣人,她能不能争取到中央台这个机会,关键就在这个贺导身上。

一个人脆弱的时候,自然会对旁人的关心多几分好感。

她有分寸的关心,对四面楚歌的贺导来说是雪中送炭,那自然加分加双倍。

好感刷高了,想谈什么事情都好说。

当然,这么做也不是没有风险的,要是贺飞文已经在制片人的打击下彻底自暴自弃,跟个游魂一样,那她刷的这些好感就是媚眼抛给瞎子看。

但祝秋秋说,贺飞文和制片人的矛盾不是一天两天了。

他昨天却还是在锦江餐馆门口给出了那张纸条,甚至昨晚上都已经闹到被下最后通牒,最终却还是想跟她见一面。

宋明瑜觉得,这位贺导对拍片子的热爱,恐怕比他表现出来还要多,还要执着。

那么,这就是她的机会。

“没关系,本身也是约您出来喝一杯咖啡,聊聊天。”

宋明瑜轻笑一声,“实不相瞒,我自己也是做餐饮的,刚刚听您说要空口喝咖啡,我是一下子没控制住自己,这算是‘职业病’了。”

“哦?”贺飞文一下子来了兴趣,“你是做餐饮的?”

“对,我是个体户。”

宋明瑜坦率承认,观察着贺飞文的表情。

却发现贺飞文只是有些惊讶,并没有总编提及“个体户”三个字时那种掩饰不住的轻慢。

贺飞文对“个体户”的存在的确不抵触,要说个体餐饮,早在刚刚改开那会儿京城就有了。

他自己爱吃的一家门钉肉饼,还是小时候抱过他的大姨开的呢!

“那昨天——”

“昨天是带亲友去锦城餐馆吃饭,好不容易来一趟,想试试这边最出名的一家店。”

贺飞文不排斥个体户,这对宋明瑜来说是一个利好消息。

她俏皮地眨了眨眼睛,活跃气氛,“绝对不是去偷师。”

贺飞文愣了愣,没想到她没一本正经地说下去,反而是说了个玩笑话,顿时大笑了起来。

这一笑,他心情是真的好多了,“昨天是我冒昧了,事出突然,只来得及给你留了电视台的电话,吓到你了吧?”

“没有。”

宋明瑜尝了一口布丁,味道甜而不腻,布丁做得口感十分顺滑,比她前世吃到的大多数店铺味道要好上许多。

不愧是锦城的西餐扛把子啊。

她接着说,隐去了在车上的话,“就是怎么也没把您和中央台那位贺导联系起来。”

听到中央台三个字,贺飞文脸上的笑意淡了淡:“是啊,我确实不太像中央台的导演,毕竟不拍电影,也拍不来电视剧,也就拍些没人看的纪录片而已。”

“您可不能这么说。”宋明瑜摇摇头,“一部好的纪录片,哪怕过了几十年,还是会被所有人记住的。”

“好的纪录片啊……”贺飞文有些出神,喝了一口热牛奶,叹了口气,“昨天你说的话,我觉得很有道理。”

“纪录片,记录的不应该单单只是一个菜,一个镜头,一个所谓的符号,而是应该脚踏实地去记录衣食住行,一日三餐……应该多一些烟火气。”

他轻轻拉开包厢窗户上的纱帘。

这一间包厢恰好是二楼临街的,从窗户看出去,下头的人行道上来来往往,都是形色各异的人。

有妇女挎着红红绿绿的菜篮子,停在修鞋摊前,和鞋匠不知道在聊些什么家长里短,两人哈哈大笑。

有穿着校服的学生三五成群地走着,有小孩儿滚着铁环从旁边路过,惊起一圈尖叫。

“但是——”贺飞文摇摇头,“没人会这么拍。”

他话说得委婉,宋明瑜却直截了当地问道:“是不想,还是不能?”

“……”

“贺导,您会主动给我留电话,您会认同我说的那些话,证明您也觉得,像那样拍出来的片子会更加受欢迎。”

“您不这样做,不是您不想,而是不能——对吗?”

宋明瑜突然又把话收了回来,“抱歉,贺导,只是作为观众,我也想看到用心去拍的片子受到欢迎。”

一开始给人压力,却转瞬又换上了后辈谦逊的语气,贺飞文苦笑着揉眉心,感觉自己颇有些招架不住。

“你这姑娘,很多事情和你们想象中不太一样——”

他对上宋明瑜那双灼灼的眼眸,含糊道,“电视台考虑的比较多,尤其是美食方面,观众也不多……”

“那如果,有一部纪录片能让打破收视记录,甚至成为里程碑的作品呢?”

贺飞文想也不想,“那当然要拍。”

宋明瑜微微一笑,从背包里拿出一份资料,推到了他面前。

“那您看看这个。”

资料的最顶端,“企划书”三个字,映入了贺飞文的眼帘。

企划书三个字下面写着——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烟火》项目企划方案。

贺飞文的目光一下顿住了。

他几乎是不受控制地往下看,这份企划方案显然做出来的时间很短,里面很多内容甚至是一笔带过。

可即使如此,它还是牢牢地吸引住了贺飞文的全部注意力。

他一目十行地扫过去,第一页看完了,迫不及待又翻开第二页去看。

一口气把所有的内容浏览完,他骤然抬起头来:“小宋,你这个企划书——”

“贺导,您觉得好还是不好?”

“好,当然是很好!”贺飞文激动得差点碰翻桌上没喝的冰咖啡,“这就是我想要的——”

宋明瑜笑吟吟地看着他高兴得在包厢里踱来踱去。

她给出来的这份企划案,自然不是随手写的,而是结合了前世爆火的《舌尖》系列,再根据眼下时代背景改出来的。

当然,在写的时候,她最强调的可不是什么投资,什么成本,而是“创作理念”。

拍片子对贺飞文来说不仅仅是工作,更是一份理想!

和这种人谈钱,他觉得你庸俗,谈理想,他才会像现在这样欣喜若狂。

……

贺飞文的确是狂喜得有些过分。

他昨天光是听宋明瑜点评时下那些节目,就已经觉得心痒痒,如今宋明瑜甚至给他做了一份完整的企划案……

就那么寥寥几张的体量,可贺飞文却觉得比台里发下来厚厚一册的项目方案都要更有趣。

简直是爱不释手!

策划案里说,纪录片不该只是“任务”。

应该让食物成为主角,让画面去讲述“人”的故事,描写人和食物之间的羁绊,甚至是人与人的羁绊。

而不是摆拍几个镜头就完事,和台里让贺飞文拍的那些纪录片——不,和这年头所有的纪录片都不一样。

贺飞文也见过其他导演拍摄的纪录片,尤其是美食这个主题的,说实话,要不是因为拍摄背景不同,甚至给人感觉和双胞胎差不多!

雷打不动的大人物,雷打不动摆得精致又华丽的菜,甚至连先拍什么,后拍什么,都有一套固定的镜头动作。

说白了,完全是把“吃什么”这件事平铺直叙地摆出来,对于吃背后的那些文化、人情,完全没有描述。

观众连共鸣都没有,怎么可能喜欢看呢?

而宋明瑜给的策划案里面,却专门提到,要做人情味,烟火味,有温度的纪录片。

她不忘暗戳戳往里塞广告——为什么南城人喜欢吃火锅?

最早这东西就是挑船的纤夫、码头伙夫吃的,一桌人围在一个锅前头饱餐一顿。

它养活了这片土地上的人,让他们哪怕兜里空空,也能吃上一顿美味。

所以流传下来之后,哪怕大家如今已不像过去条件那么困苦,可还是习惯三五好友,喝着酒唱着歌,聚在一起吃火锅。

老百姓的人生百态,才是美食纪录片里头最吸引人的地方!

贺飞文不懂什么叫“嘴替”。

但如果他懂,他一定会拍桌子说,宋明瑜就是他的嘴替!

这不就是他的想法么!

偏偏他这张死嘴就是说不明白,面对周怀峰只能气个半死,还被人家给绕进了圈子里!

贺飞文双眼明亮得逼人,就好像自己刚刚进入这行业那会儿,充满了期待和希望,他连座位都不回,倾身问道:“小宋,这个企划——”

然而,令他万万没想到的是,宋明瑜微微一笑,开口却是给他泼了天大一盆冷水:“贺导,这个企划现在做不了。”

做不了!

三个字跟铁钉似的,一下把贺飞文钉在了原地。

他嘴唇抖着,看着宋明瑜继续说了下去。

“首先,没名气,就没人愿意投资,没人投资,就只能依靠台里,不过从贺导你刚刚说的话来看——恐怕不太容易。”

岂止是不容易,光是周怀峰那一关,贺飞文就过不了!

“其次,这个纪录片的规模很大,需要团队跑遍全国,挖掘这些美食背后的故事,至少得要一个独立的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