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一万一爆更~收藏破20……(2 / 2)

宋明瑜对自己的记忆力还是有信心的,上辈子她做美食UP要找的资料可不少,尤其是当时全网火过一段时间复刻经典老菜,她为了能追上潮流,还特地去二手书市场里淘了好久,才淘来几本绝版的上世纪的菜谱。

那老板年纪一大把,遇上个客人就要闲聊好久,恨不得把自己大半辈子的经历全给竹筒倒豆子说个遍,她还记得老板特地提过,快九十年代的时候就有一场轰动全国的涨价时间,但一定不是这个时候。

但大家都在囤东西,她也就将信将疑地跟着林香囤了一些,除了姐弟俩做衣服的布,她囤得最多的是煤饼,家里要用,店里头也要用,煤饼根本不嫌多。

大人们对这样的日子接受良好,可是小孩们却受不了了。

最先崩溃的是蒋晓霞的小儿子徐思成,腌制品做得快放得久,蒋晓霞秉持吃一点再做一点的原则,家里的缸和罐子反正是不能空着的,第一天徐家饭桌上出现炒盐肉沫的时候,徐思成还快乐得很,他有肉吃了!

可是第二天,第三天……一周过去,家里头不是稀饭泡菜,就是小块盐肉切下来加水煮汤,大多数时候肉还是金贵的,只有晚上徐伟康这个劳动主力在的时候能吃上一顿盐肉,白天那是见不着一点荤腥,除了泡菜,就是泡菜。

徐思成受不了了,小家伙说什么都不肯吃:“我要吃肉,正常的肉,我要吃红烧肉,我要吃麻婆豆腐,吃番茄炒蛋!”

宋姐姐的小饭馆香得他晚上睡不着。

徐思成眼泪汪汪,要大批量地做这些咸口的腌制品,那盐就细不了,无论怎么洗都有一点粗砺的口感留在里头,拿水过一遍也没用,徐思成感觉自己简直变成了个无情的喝水机器,嘴巴渴得要命。

他坚决要反抗亲妈的“泡菜坛子暴政”,他要吃正常的肉,正常的菜!

蒋晓霞其实自己也受不了了,但是这会儿不勒紧裤腰带过日子,那价钱要是翻上去了怎么办,但是儿子又可怜巴巴的,最后她只能大手一挥——做了一道泡菜炒盐肉,徐思成吃了一口就咸得哇哇大哭,猪见着他妈这道菜都得连夜逃跑!

“我要吃肉,我不管,我要吃新鲜的肉,再不吃肉我就要饿死啦!”

林香坐在床上正披着外套记账本,就听见徐思成委屈的大哭声,宋明瑜“哎”了一声:“蒋阿姨不是囤了很多肉吗?”

蒋晓霞可一点不低调,她甚至兴致勃勃地和每个路过她家小院的邻居展示她那满院子的泡菜坛子和肉缸子,宋明瑜逃过一劫,但夏娟却被热情的蒋晓霞“分享”过,当时就觉得咂舌,回来分享给宋明瑜:“我记得他们院子里那下脚的地方都快没有了。”

每次回家,徐妍和徐思成就跟跳房子似的,在各个坛坛罐罐之间蹦来蹦去。

林香先抬眼看了看小厢房有没有动静,确定陈景行带着弟弟妹妹在专心写作业之后,这才把笔放下,做了个“嘘”的动作,拢着外套,静悄悄地走到厨房去。

过不多久林香回来,忍笑忍得很辛苦:“思成说他不想吃盐肉,他又不是牛,天天舔盐块儿,他说他去上学,老师还以为他衣服里头藏了汽水儿,拧他上讲台才知道他是灌了太多水,肚子天天跟水桶一样叫,走起路来哗啦哗啦响。”

宋明瑜好奇蒋晓霞的反应:“然后呢?”

“你蒋阿姨气得不轻,说是接下来一周都吃泡菜,思成哭得惊天动地的——”林香学着徐思成的语气,“思成说,要跟班主任告状,哈哈哈哈,他要告他妈妈不给他吃肉。”

别说宋明瑜了,就是一向最端着架子的陈继开也差点破功,他在书桌前轻咳了咳,示意妻子注意一下形象,“晓霞过来了,小声点。”

蒋晓霞拖着鞋子进了厨房,林香也收了话题,正好家里最近的收支都记清楚了,她转而亲亲热热地和宋明瑜说起了话:“还好在你店里买了豆腐。”

夏娟推的豆腐一说要零售,就不少人要来买,林香原本只是想着买点回家,给桌上添个菜,但她很快发现,陈景行和陈念嘉都很爱吃豆腐,她上了心,跟明瑜学了几道家常菜。

什么凉拌豆腐,青菜烧豆腐,还有茄子豆腐,宋明瑜教她烧豆腐的时候往里头丢一点油渣,烧出来里头就带了肉香,有了油脂的滋润,豆腐口感更好,林香照着试了试,发现儿子对这几道菜赞不绝口。

“都是夏阿姨手艺好,现在店里愿意买她豆腐的人也特别多。”宋明瑜和林香分享趣事,“现在不是东西都不好买吗,我也是拿麻婆豆腐改了不少菜出来,就是米用得有点快,其他都还行。”

涨价风波对小饭馆造成了不小的冲击,蔬菜还好,肉却不好买了,就连买鸡现在都得凭票,宫保鸡丁之类的菜现在早早就会卖完,麻婆豆腐更是因为里头有猪肉末,受到了很大影响。

宋明瑜尝试着改良了鱼香豆腐和回锅豆腐之类的菜出来做盖浇饭,虽然味道也好,但客人们显然还是对麻婆豆腐盖浇饭热情更高,甚至有人给她出主意:“大不了就少点肉末,沾点荤腥味就够了。”

宋明瑜没同意,麻婆豆腐里头肉末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而是这道菜的核心之一,要是在这上头偷工减料,这道菜的质量一定会变差。

她想做口碑生意,这种“捷径”看起来美好,她是绝对不会选的,至于原材料不足,那就不足呗,大不了就早点卖完早点关门,小饭馆之前老是忙到晚上七八点,现在卖得快的时候下午两三点就食材耗尽了,她正好下班,趁这个机会休息。

说是休息,也就是跑到林香家一起吃饭闲聊。

她天天过来,简直成了宋言川第二,往往要到晚上吃完饭,宋言川做完作业又在林香家玩一会儿才会回去。

这天晚上也一样,吃过晚饭,几个小的在里屋做作业,宋明瑜在林香家堂屋坐着,一边捧着搪瓷杯子喝水,一边和林香闲聊八卦。

林香忽然想起了什么:“说起米,你们知不知道厕所出来那一家,就二车间那个王慧,她老公不知道怎么想的,说物价上涨怕买不着酒喝,背着老婆拿粮票去换了白酒回家!”

宋明瑜惊了:“这不得打起来?”

“我还没说完呢。”林香又接着说道,“他说那酒是要囤着过年喝,可是酒瓶子就在旁边,当天没忍住就喝了半斤下去,他儿子回家,当爹的喝醉了,说什么也不让儿子睡觉,硬是拉着儿子说个没完,儿子就说他明天要上学,你猜怎么着,王慧老公直接跟儿子说,‘你明天别去上学了,爸给你请假!’”

“理由呢?这请假总得有理由吧?”

“理由是他儿子在家把囤的菜给偷吃了,他把儿子打了一顿,第二天起不来了。”

宋明瑜惊奇:“那第二天呢,他儿子真没去学校?”

“小孩有得玩,怎么会愿意去上课?还是老师找到王慧那去,王慧才知道儿子没上学,请了个假回家,结果王慧老公压根不记得昨晚上跟儿子说过这句话,给儿子揍了一顿。”

宋明瑜噗一声笑出来:“他爸爸还真是说到做到……”

“这当爹的也是心虚,没事儿揍小孩干嘛,怕他老婆跟他吵架?”陈继开点评,“这小孩也是飞来横祸,莫名其妙挨一顿打。”

“那可不是莫名其妙!”林香显然已经憋了很久的大招了,她也哈哈大笑起来,“王慧回家一翻菜发现,家里的菜真给那孩子给拿了不少出去,但是不是自己吃了——他跟同学换了糕点,同学家里买不到菜,用两斤蜂蜜蛋糕跟他换的!”

最后的结局,当然是可怜的小朋友喜提了又一次屁股开花,这一次是男女混合双打,据说那天半个胡同都听见了王慧在家教训老公儿子的声音。

王慧儿子心里委屈,他想吃糕点,菜市场天天得有菜买,用菜换糕点明明是赚的事儿,怎么就挨了打呢,哎,他根本搞不懂大人在想什么。

像王慧儿子和徐思成这样的小孩还真不少,一时间,胡同里头充满了鸡飞狗跳的小孩奔逃声,还有爹妈跟在后面气急败坏要做“竹笋炒肉”的声音。

倒霉孩子们千言万语,最后汇聚成一句蔫哒哒的叹息:这种日子能不能快一点过去呀!

孩子们的想法成了真,没几天,南城日报的头版头条刊载了一条《物价稳定有保障,供应充足莫紧张》的新闻。

报刊亭这一天人满为患,全观音街的居民们争先恐后地掏出毛票要买报纸。

蒋晓霞也挤了进去,她识字不多,幸好陈继开路过,她赶紧抓壮丁抓到陈组长身上:“陈组长啊,这新闻讲的啥?”

陈继开快速地扫了一眼,“简单地说,里头就强调了三件事:物价不会涨,供销能供上,没必要囤东西。”

这次物价上涨的风波,根本就是一场乌龙,陈继开摇摇头:“姜太公稳坐钓鱼台,唉,我也是没稳住啊!”

蒋晓霞可就没那么轻松了,她刚听见“物价不会涨”几个字,就愣在了原地,陈继开都走远了,她还捏着报纸一角,整个人好像遭遇了晴天霹雳:“不是……那我十几缸的泡菜怎么办啊!”

她浑浑噩噩地回到家,徐妍刚带着弟弟吃完早饭,徐思成见他妈回来了,激动得从凳子上跳了下来:“妈,你说好今天给我买肉做红烧肉的,肉呢?”

徐妍把碗筷放好,也站了起来,她已经是五年级的小学生了,刚刚外头那么喧闹,她也听了个七七八八:“妈,报纸上说了什么吗?”

蒋晓霞嘴巴哆嗦,忽然眼白一翻,差点当场晕过去,幸好徐妍眼疾手快,赶紧过去给她扶住了,蒋晓霞这才缓过来劲儿,一个劲儿地锤大腿:“这么多盐肉和泡菜,家里怎么吃得完!”

徐思成傻眼了,上去摇晃他妈:“我的新鲜肉没了吗?我不要再吃盐肉了,妈,妈你答应我的红烧肉!”

“没了,都没了!”这死孩子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蒋晓霞气不打一处来,给儿子屁股上来了一下,“还吃鲜肉呢,家里只有盐肉,爱吃不吃!”

徐思成嘴巴一张,就开始干嚎,蒋晓霞却拍拍屁股,推开徐妍的手站了起来:“你哭,哭也没用,到今年过年吃不完,咱们明年接着吃!”

徐伟康在厂里就听到了消息,上班的时候整个人都有些心不在焉,等回到家里,还不等他说话,蒋晓霞先发制人:“我还不是为了这个家,你当我是为了谁才那么紧张没肉没菜的!”

她对着儿子能嘴硬,对着丈夫却只能实话实说,两口子大半夜也商量不出个章程,倒不是说那泡菜和盐肉吃不成,腌制好的东西管个半年是一点问题没有,可是它难吃啊!

别说徐思成了,徐伟康都有点顶不住了,他现在看到盐肉心里就发虚,睡觉都感觉嘴巴里一股泡菜的酸咸味儿。

蒋晓霞咬牙:“我明天去找人帮忙。”

“谁能帮你呀,家家户户都焦头烂额呢,自家门前的雪都扫不过来,还帮你,怎么帮?”

蒋晓霞眼一闭:“你别管,总之我会找人帮忙的,你就等着吧!”

第二天,蒋晓霞端着个小碗找上了小饭馆里头准备开店的宋明瑜:“明瑜啊,你要不要泡菜?”

“泡菜?”宋明瑜看了一眼蒋晓霞手里的碗,哪怕她这会儿没凑上去,也已经闻到了它散发出来的独特香味儿。

“对,来,这东西用眼睛看看不出好坏的,我拿筷子你尝尝!”

蒋晓霞从旁边筷筒里拿了双筷子出来,热情地塞到宋明瑜手里。

宋明瑜尝了一口,老实说,蒋晓霞做泡菜的手艺的确很好。

用的南城本地特色的红皮萝卜,泡坛水的味道很醇正,带着小米辣和花椒泡椒的鲜香麻辣,一瞬间就引得人口水往嘴巴里涌,恨不得现在就能端上一碗清淡的白粥下着吃。

“确实很好吃。”宋明瑜并不吝啬自己的夸奖,“我做不出味道这么正的泡菜,麻麻辣辣的,肯定下饭。”

“是吧!”蒋晓霞骄傲地扬起下巴,紧接着又想起自己此行来的目的,赶紧又说道,“明瑜啊,你看见阿姨这个泡菜,能给你小饭馆当道菜不?”

蒋晓霞知道夏娟推豆腐给小饭馆供货的事情,她就是受了这事儿启发菜会跑到小饭馆来找宋明瑜帮忙:“你看阿姨这泡菜用的都是真材实料,母水都是我自己调的,那是秘制配方,一般人根本做不出来这么好的味道!”

“而且你放在店里也好卖,马上就要夏天了,一小碟子泡菜又辣又酸,比啥都开胃,你做菜手艺好,但是这泡菜你肯定没时间自己做,阿姨给你供货,咱们这是强强联合,你指定生意更好!”

宋明瑜哭笑不得,她开小饭馆这么久了,还是第一次听到蒋晓霞大吹特吹她彩虹屁。

但蒋晓霞的话她其实也有点心动。

泡菜这种东西便宜又实惠,拿来当盖浇饭的浇头客人肯定不接受,但要是当做小菜,卖个两三分钱甚至当餐前小菜白送……说不定还真会受欢迎:“蒋阿姨,这泡菜你有多少?”

蒋晓霞眼神游移:“应该,应该有十几坛子吧?”

“……十几坛?!”

宋明瑜目瞪口呆,跟着蒋晓霞去了她家,这才发现之前夏娟回来那会说得太保守了。

那一个院子里挤挤挨挨大大小小的坛子,根本没地方下脚,院门大敞,泡菜的咸酸味儿早就顺着风飘进了邻居家,高彦芝嘟囔着“谁家做跳水萝卜”,从自家院子里出来,刚好和一院子的坛子对上眼。

她“哎哟”一声,差点跳起来:“晓霞,怎么泡菜坛子比上次还多了,你这是要开泡菜厂啊!”

“什么泡菜厂,我就是在家随便做做。”蒋晓霞眼神飘移,“这不是一不小心就做多了吗?”

这一不小心可真是够“不小心”的,高彦芝走过来宋明瑜旁边,一边探头往里头张望,一边抓了把瓜子塞宋明瑜手里:“你们不晾衣服啦,一个院子都占完了,这衣服怕不是晾出来都一股咸菜味儿。”

“……我晾后院!”蒋晓霞说起来就憋气,她不搭理看热闹的高彦芝,又眼巴巴地看向了“救命稻草”,“明瑜,别听你高阿姨胡说,我这泡菜味道特别好,你刚刚不是尝过吗,你看我这儿坛子也够,你想要多少,阿姨都能卖给你!”

一坛子宋明瑜就拍板买了,可十几个坛子……不对,看这院子里的阵仗,恐怕比十几个还多,小饭馆是卖饭菜的,又不是卖咸菜的,宋明瑜摇摇头,她是真买不了!

蒋晓霞失望得不行,可她也不是那么容易放弃的性格,宋明瑜不买,她就去找别人买,马上又扭头看向了高彦芝:“彦芝啊,你买不买?”

正吃瓜的高彦芝:“……啊?!”

……

风波变成了一场乌龙,胡同里头邻居们个个都倍感扎心。

失策了呀!

两个同车间的女工结伴下了班,路上就忍不住大吐苦水。

一个说,“我家米多得都能给老鼠扎窝了,我现在天天提心吊胆的,全靠我爱人晚上点着蜡烛守粮食袋子,我都寻思要不要抱只猫来捉老鼠了!”

另一个说,“你可别说了,之前不知道谁说面粉要涨上天,我囤的面粉能开个包子铺,要真开个包子铺也就算了,我连馅儿都不会调,那面粉放我家全成面疙瘩了!”

前头那个女工“嘿”了一声:“那你也抢着了呀,我去的时候一袋子面粉都没有了!”

两人说着说着,忽然一齐停下了脚步,紧接着彼此对视一眼,心有灵犀地开口:“你说,咱们要不然匀一匀?”

“匀一匀”,一下子成了胡同里头的流行用语。

家家户户又热闹了起来,这次却不是为了互相招呼着囤东西,而是见面就寒暄问候:“你家有没有什么多余的东西,咱们匀一匀?”

林、宋两家人在院子里吃饭,荤荤素素地摆了一桌,但仔细一看,这道清炒南瓜的瓜是张新民家匀来的,那道糖醋排骨的排骨是胡同口住着的一对老夫妇家匀出来的,就连今天头次出现在餐桌上的糟辣椒泡萝卜炒饭,里头的秘制南城泡萝卜也是来自隔壁蒋晓霞家。

没错,最终宋明瑜还是买了一坛子,蒋晓霞差点就拉着她手直呼“亲闺女”了——能匀出去一坛子是一坛子,天知道她那堆泡菜还得吃到啥时候!

宋明瑜曾以为蒋晓霞已经是胡同囤货狂魔的巅峰,谁知道小院子里饭吃到一半,外头来了个女工拿着醋瓶子:“我家酱油没了,林香啊,你们家要不要醋,咱们匀一匀?”

林香问她怎么拿醋出来换,那女工摆摆手,整个人都有些无力:“不知道哪个天杀的给孩子他爸说醋能杀菌,能熏房子赶虫子,能泡脚,还能洗脸美白!他爸乐颠颠地跟人买了二十多瓶醋——”

光是想到那个场景,林香家院子里的大大小小都已经瞪圆了眼睛,那女工唉声叹气:“现在家里穷得就只剩醋了——林香,你要不要?”

林香跟她换了小半瓶,酱油瓶子里却还空着大半,那女工挥挥手走了,又去敲下一家的门:“要不要醋,我家有多余的醋,要的话咱们用酱油匀一匀!”

林香没再听下去,静悄悄地关上院子锁了栓,转过身来,两家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突然忍不住大笑起来。

“一天天的,这都什么事儿啊!”陈继开颇有些感慨,“不知道的以为咱们胡同是什么大供销社呢!”

这还真是,柴米油盐酱醋茶,胡同里总有一户人家是囤上的,林香笑得直不起腰:“我昨天去上班的时候,听见有人在匀鞋油……哈哈,咱们胡同还真是,什么都能淘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