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价上涨, 是一个令人闻之色变的词,对于普通人而言,一块钱能买到的东西,它就必须得用一块钱买到, 别说变成两块钱, 就是变成一块五毛, 也是无法忍受的。
尤其工厂的工人普遍都是拿的死工资,是按所谓的“级别”来计算职工到底一个月能拿到多少钱, 这几年厂里倒是陆陆续续更改了计算方法, 还要加什么技能工资,什么效益工资之类的杂项,但无论如何, 一份工资撇不出两份钱来。
物价的动荡, 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吃喝拉撒,衣食住行, 哪怕只是一点捕风捉影的民间传言,也让林香上了心,特别是前几年才涨过一次价, 这怎么可能不担心呢?
宋明瑜却没有那么深刻的感受, 她穿过来没多久就变成了个体户, 对这个时代的感知都是在这开店的过程中才慢慢建立起来的,而且她记得,八十年代的那次物价上涨并不在这个时候:“林姐, 报纸上提过这事儿吗?”
林香摇摇头。
林家是胡同里头少数会订报纸的人家, 还是因为陈继开在宣传科上班,想在领导面前多露露脸,说话有点内涵, 可不就要靠报纸上的话来“润一润”。
物价的事情,报纸上并没有提到。
“报纸上都说了,今年的供应很稳定,落实保障没什么问题。”陈继开端着碗指点江山,“你林姐就是喜欢自己吓自己,没事儿等会都吓出毛病来。”
林香声气弱了下去:“我不也是前两天听到车间有人在说猪肉马上就要涨价了,让我们手里头还有肉票的赶紧去买,再不买就买不着了……那家里两个孩子,我能不担心吗?”
“你要是真担心,就看看你们厂里那些领导家里的保姆,要是她们也在买肉,那咱们就买,要是那些家里都没什么动作,你急啥。”陈继开滔滔不绝,“大领导用不着亲自去菜市场买菜,总要保姆去吧,退一万步说,大领导都有自己的路子能弄来猪肉,那小领导总得去买菜吧。”
见妻子若有所思,陈继开又调侃道:“而且你这面前不就有个‘百晓生’吗,明瑜开着饭馆呢,那店里天天都要采购食材的,她还不知道菜市场供不供得上?”
宋明瑜老老实实地摇头:“应该没有……最近其实都是夏阿姨在帮忙买菜,但她也没说有这回事。”
林香这才松了口气:“那是我太紧张了——你们三个,想吃就过来吃,在门口偷偷摸摸的做什么呢?”
宋言川笑嘻嘻地从纱门背后拱了出来:“林阿姨,大人的话小孩子听不懂,在等你们说完呢。”
宋明瑜瞪了弟弟一眼。
自从上次欺负念嘉被她训了一顿之后,这小不点就天天把“我是小孩”挂在嘴边,生怕自己一个不好又被亲姐提溜起来开训。
宋言川才不怕他姐的眼神呢,虽然看起来很凶,但他可知道他姐了,吃软不吃硬,他露出个狗腿的笑容,巴巴地坐到亲姐身边:“姐,你手艺越来越好了。”
宋明瑜似笑非笑:“我以前手艺不好吗。”
“那当然不是,以前就特别好,现在是特别特别特别……特别好!”宋言川一口气说了十几个特别出来,“玉皇大帝下凡来都得吃一顿麻婆豆腐才愿意回天庭!”
他现在很会活学活用在地摊上看到的连环画,这造句一听就知道,是宋言川平时借书的小书摊上又进了新货:“《西游记》?”
“姐你怎么知道!”宋言川很惊奇,“你也看小人书?”
“五年级的课本上就会有‘齐天大圣’这篇课文。”陈景行帮弟弟解惑,“到时候书上还有美猴王的插画呢。”
“五年级这么厉害!”
宋明瑜笑眯眯给宋言川脑门前面又顶了个胡萝卜:“是啊,你要是好好念书到五年级,就能看孙大圣了。”
宋言川顿时觉得一分钱一本的连环画不香了,他现在三年级,再过两年就能在课本上看孙悟空,还看小人书干嘛呀,他把连环画从脑子里丢开,眼巴巴地把碗递给他姐:“姐,我还想添饭,你做的麻婆豆腐真好吃!”
“我去吧。”林香把碗接过来,林家的厨房和隔壁蒋家共用,蒋晓霞因为小饭馆的事情,没少暗地里酸宋明瑜,虽然她是不会做什么坏心眼的事,但林香还是不愿意宋明瑜听到这些话。
“谢谢林阿姨~”宋言川讨好地笑了笑,“帮我压平哈!”
这小馋嘴,林香点点头:“知道啦。”
宋言川这才回过头来跟姐姐撒娇:“姐,咱们能不能天天都吃麻婆豆腐呀?我们都喜欢吃!”
“真的假的?”宋明瑜调侃他,“你是自己想吃吧。”
宋言川眼睛睁得溜圆:“我说真的——景行哥和陈念嘉都喜欢,平时我们做作业的时候,他们俩都说好香好香!”
宋明瑜眼神看过去,两个崽老老实实地点头:“喜欢。”
宋言川昂首挺胸:“看吧,我就说麻婆豆腐大家都爱吃……姐,咱们天天吃嘛!我保证努力读书,特别特别努力,我期末考试进步两名……不,三名!”
“你个小笨蛋。”宋明瑜在弟弟脑门上敲一下,这小家伙居然会主动用成绩来换奖励是她没想到的,“你就光想着豆腐了,没想过吃点别的?”
别的?宋言川摇摇头,“我就想吃麻婆豆腐。”
“那做出来就我们大家吃,你在旁边看着。”宋明瑜,“什么豆腐干啦,豆腐脑啦,豆花儿啦……反正你也不想吃。”
宋言川急了:“我想,姐,我想!”
所有人都哈哈大笑起来,陈继开笑得拍大腿:“言川,你姐逗你玩呢!”
陈念嘉笑得流眼泪,小姑娘赶紧找哥哥要了手帕把眼睛擦擦,宋言川看看这个,又看看那个,这才反应过来又被他姐涮了:“姐,你竟然欺负小学生!”
……
一开始大家只是把物价要涨当成是个茶余饭后的谈资,谁知道这个消息一传十十传百,也不知道谁挑的头,流水线上,车间里头,突然到处都开始在讨论这事儿。
林香这下坐不住了,主动提出她早上和宋明瑜、夏娟一起去菜市场:“我得多买点菜放在家里。”
林家两大两小,光是每天吃饭消耗就不小,这天就连宋明瑜都破天荒地起了个大早,三人结伴往国营菜市场去采购。
她们前脚到,后脚运输车才来,新鲜蔬菜刚摆上货架,马上就进了菜篮子里。
林香开始还感觉自己是不是小题大做了:“今天感觉这菜市场人好像也不多。”
谁知道买完菜再一看,嚯,外头源源不断地在往里头进人,不是穿着靛蓝色工装的针织厂工人,就是披着外套简单盘了个头发的片区居民。
就连高彦芝也在里头,牵着女儿小蝶,五六岁的小姑娘歪着脑袋叫人:“林阿姨,夏阿姨,宋姐姐!”
“你们仨也来买菜啊,早知道我就跟你们一起了!”高彦芝跺了跺脚,“大半夜的小蝶想吃面,起来给她下了一碗,谁知道早上就一觉睡到了大天亮,里头还有菜没有?”
“有的,高阿姨你别急,我看肉、菜都还有的。”宋明瑜连忙安抚她,“肯定能买到!”
高彦芝大倒苦水,她家人口少,丈夫张新民上早班还在单位,她怕丈夫回来菜都卖空,可又不能放这么小的女儿一个人在家,只能带着小蝶出来买菜,女儿还闹着要带蝴蝶结,折腾大半天才出了门。
小姑娘听着妈妈和朋友们“告状”,无辜地眨巴眨巴眼:“小蝶很听话的!”
“小蝶想不想去林阿姨家玩?”林香循循善诱,“阿姨家里有你最爱吃的奶糖,要不要吃?”
小姑娘眼神亮了,用力点了点头,林香顺势把她牵了过来,“我们带着小蝶先回去,你一个人买菜也方便,不用盯着孩子。”
“这是帮我大忙了!”
高彦芝大大地松了口气,正要抓紧时间去买肉,旁边一个摊位上忽然传来了激烈的争执声,几人扭头一看,一个年轻女人眉毛倒竖,和卖菜员吵得不可开交。
“你这白菜里头都烂了,你凭什么收我那么多粮票,把票还给我!”
“还给你行啊,那你把菜给我放回去,我不卖给你。”
“你凭什么不卖给我,我有票有钱,你还看人下菜碟啊!”
“我下菜碟怎么啦,你买个菜还叽叽歪歪的,爱买买,不买给我让开,有的是人买!”
“还有没有天理呀,你卖烂菜叶子给我,你还给我脸色看?你这什么服务态度!”
“你什么人我就什么服务态度,你不满意就走,去去去,一边去!”
两人你来我往,唇枪舌战,简直比唱戏还精彩,后头排队要买菜的抱怨起来:“你们别光顾着吵架啊,我们还要买菜呢!”
“就是就是,家里还几张嘴巴等着吃饭呢,你们吵归吵,别扰乱秩序呀!”
“是她先不讲理!”
“明明是你先不讲理的,买个几毛钱的菜,还给你指挥上了,你当你是谁呀!”
那年轻女人脸色涨得通红,骂了一句“一个卖菜的横什么横”,那卖菜员竟然直接从摊位里头冲了出来,两个人一转眼就扭打在了一起。
这一下菜市场可炸开了锅,周围买菜的卖菜的都惊叫了起来,“打人啦,打人啦!”
现场乱哄哄地闹成了一团!
“赶紧回去!”
林香头皮发紧,宋明瑜赶紧帮她接过臂弯里的菜篮子,林香三两下把小蝶抱了起来,宋明瑜和夏娟一左一右护着这一大一小,几乎是从菜市场落荒而逃。
都打起来了,等会吃瓜吃到自己身上可就不妙了,她们还是赶紧回胡同的好!
现场就剩高彦芝一个人,她身材高大,女儿又不在身边,看热闹看得一身轻松,甚至下意识去掏口袋,随即“哎哟”一声——难得近距离看热闹的机会,她却没带瓜子出门!
高彦芝马上又清醒过来,不对,她还看什么热闹呀,趁着这些人都被吸引过去,她赶紧去买菜捡漏呀!
……
盯着买菜捡漏的可不止高彦芝一个,胡同里头闻风而动的人,要说蒋晓霞是第二名,那就没有第一名了。
早在物价涨价传言出来的时候,蒋晓霞就行动起来了,她雷厉风行,大包小包地往家里扛回了无数个袋子,徐伟康清点的时候差点晕过去:“日用品这些就算了,吃的你买那么多干什么,用得着买这么多肉吗?!”
蒋晓霞得意得很:“二十斤肉,二十斤菜,我都挑的最好的。”
“这,这不是挑得好不好的问题!”徐伟康觉得她异想天开,“这么多肉和菜,咱们家又没有电冰箱,你打算放哪?这天气一天天的越来越热,没两天就要坏了!”
“你都知道,我能不知道吗?”蒋晓霞翻了丈夫一个白眼,觉得他问的问题太傻,“我敢买不就是不怕它坏吗,你去把后院咱们放的那些大缸和坛子全部拿到院子里来,咱们今天就做盐肉和泡菜,省着点吃,够咱们吃半年!”
蒋晓霞说干就干,她甚至直接跟纺织三厂请了一天假,专门在家操持这事儿,厂里现在跟她一样忙于囤货的女工一大把,厂里也没了脾气,爱咋咋吧。
她穿着围裙,挽着袖子吭吭哧哧地往坛子里塞白菜叶子,丈夫是个木头脑袋,要不是她大作快,家里后头可就愁粮食了。
现在纺织三厂到处都传开了,说是马上要取缔所有的票证,一律采用现钱结算,以后这些粮票啊肉票啊,全部都变成废纸一张。
她去上班的时候还听着有人议论说不可能,蒋晓霞撇了撇嘴,怎么不可能?
前几年新时代的春风刚吹起来的时候,市场上什么都缺,蒋晓霞那时候在厂里,一个车间要好的女工们都彼此说好要互相提醒,但凡供销社上了什么需要的东西,她们就赶紧得买回来大伙儿一起分,不然压根买不着。
到后来甚至连通知的时间都没有了,传言布料、猪肉、粮食全部要放开,跟这次一样,说的是要取消票证,蒋晓霞只能把全部积蓄都砸了进去,硬是给自己囤了一大堆东西,那些反应慢的,连肉都买不到了,多少人家一个春节都过得凄凄惨惨,挨家挨户地借粮借肉才挺过去?
那会甚至还有人找她买这些东西,就为了过年桌上能有点荤腥,没票证可不就贵一点,蒋晓霞那一阵子一下私房就多了不少。
尽管后来马上改善了供应,物资很快就多起来,可蒋晓霞一直庆幸当时自己豁得出去,她是真的在中间赚到了,所以这次听到类似的消息,蒋晓霞马上就留了心眼。
“咱们现在做了充足的准备,就是浪打来了咱们也不怕!”
等徐妍和徐思成放学回来,也被蒋晓霞抓了壮丁,一家大大小小齐心合力,把腌菜腌肉的大缸和罐子全部放到阴凉避光的地方。
徐思成开心得不得了,什么物价上涨,他可不明白,他就知道他妈这回特别大方,家里到处都是肉!
太好了,他有源源不断的肉吃了!
“妈,你真好!”
……
家家户户都能听见小孩子们对着大人撒娇卖乖的声音。
胡同里的孩子们哪见过这阵仗呀,爸妈一袋子一袋子面粉地往家运,甚至还有胆大的人家,直接蹬着带板车的二八大杠,跑去其他街道的供销社和杂货铺抢货。
吃的菜肉,粮食,油盐酱醋这类调料,用的像什么肥皂、卫生纸、蜡烛火柴,还有做衣服用的棉布。
家家户户都点起了煤炉子,胡同里难得到处都飘着肉香味儿,小孩们跟过年似的兴奋得到处跑来跑去。
“我家今天吃平菇肉片汤!”
“妈,我要吃鹌鹑蛋红烧肉!”
除了吃饭,不少人家还给家里张罗着做起了新衣,布也要涨,现在多买些布回来裁衣服,能顶上一年不用换新的,要是长身体中的孩子,大不了多放一放量,明年甚至还能穿呢。
林香一口气给儿子女儿做了好几套新的衬衫,布是白的,陈景行穿上去还好,白色简洁大方,还带了点书卷气,但给念嘉当衣服,就显得过分素淡了,这个年纪的小姑娘谁不是红红绿绿的呀?
林香干脆又买了小袋子的染料,用铁盆在炉子上把染料给煮沸,再把做好的衬衫在里头煮,再拿出来晾,这个步骤反复做几次之后,就染上了漂亮的玫瑰红,陈念嘉成了胡同里头第一个拥有玫瑰红衬衫的小朋友!
宋言川羡慕得不行,他也想穿这么鲜艳的颜色,以前爸妈还在的时候就爱给他做军绿色的衣服,还是类似开裆裤的设计,皮实耐脏。
他姐也继承了家里的“优良传统”,给他做的衣服裤子永远胖胖的,跟个球似的,颜色还都是灰扑扑的,他但凡出现在胡同里头,还没看见他人,邻居家的爷爷奶奶全都给他认出来了:“一看这衣裳我就知道是言川回来啦!”
宋明瑜拿他没辙,只好求助林香,林香笑得前仰后合,最后还是满足了小不点的心愿,给他裁了一套和陈家兄妹俩一模一样的衬衫,趁这机会和陈景行的衬衫一起染了天蓝色,成了“兄弟装”,宋言川逢人就炫耀:“我和景行哥穿一样的新衣服!”
宋家当然也囤了东西。
胡同的“囤货大军”轰隆隆开动的时候,宋明瑜还努力回忆着前世有没有听说过这时候物价上涨的新闻,但无论怎么回忆,得出的答案都是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