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开辟荆榛逐荷夷
郑成功解放台湾之役之所以进行得非常顺利,乃是得益于台湾人民之支持。
在决心收复台湾之前,郑氏将领中很多人是持反对意见,可是事实证明了郑成功复台之役是高瞻远瞩,而且遇到的困难也远比想象的要少,这是因为台湾同胞视郑军为解放者,他们拒绝为荷兰人卖力,并且给郑军提供了大量的支援与帮助,并且自发组织暴动,以终结荷兰人的统治。
赤嵌城与热兰遮城附近的乡社土藩头目对郑军的到来表示欢迎,并情愿归附郑成功,南北两路的其他乡社接踵而至,郑成功对这些乡社头领均有赏赐,荷兰人在此的统治确实不得人心,当郑成功抵达汶港时,这里是汉族移民最先到达且开拓之地,所有的居民对汉族军队的到来欢欣鼓舞,男女老少,壶浆相迎,这也使郑成功对开拓台湾更怀坚定的信心。
不过郑军的军纪出现了一些问题,有一些士兵乘机搜掠百姓的银两,或者擅自私藏粮食。郑成功认为这种行为将大失民心,下令严加整肃,一批犯法的士兵被无情地处决,将领也未能幸免。首先遭殃的将领,便是当时反对攻台最卖力的吴豪,他是宣毅后镇的指挥官,对于他的罪行,史书上没有详细的纪载,因此真正原因有可能是他一直反对郑成功的经略台湾的计划;另一位遭到处分的将领是左虎卫镇的陈蟒,被捆责革职。
对于台湾总督揆一所据守的热兰遮城,郑成功仍然希望能和平解决,他又一次派遣使者试图说服荷兰人放弃抵抗,但是遭到荷兰人顽强的拒绝。既然和平方式不可行,那么只能诉诸武力了。
赤兰遮城的荷兰守军约一千一百人,这座城堡修建于砂丘之上,三面环海,以砖石砌成,是典型的欧式城堡,正面城墙厚度可达六英尺,侧面墙厚度达四英尺,外围还有围墙,高三英尺,厚十八英寸。城堡四角都置有炮台,布置有二十门大炮。热兰遮城内,无论是粮食还是火药,都很充裕,所以荷兰人准备凭借火炮的威力,来坚守这座城堡。
为了迅速攻克热兰遮城,郑成功作了半个月的精心准备。
四月二十四日,郑军数十门大炮开始发出怒吼声,炮弹向赤兰遮城倾泄,造成一些荷兰人的伤亡,并且使城墙遭到一些损坏。显然,此时郑军的官兵低估了他们的对手,郑军大炮架设在旷地之上,没有掩体的保护,许多士兵都从防御工事里走出来,兴高采烈地看着己方的大炮猛轰敌军的城堡。
荷兰人虽然受到一些损失,但是他们的大炮却丝毫未损,并耐心地等待着反击的时机。当郑军士兵以为这座城堡已经是唾手可得之时,荷兰人的大炮开始发威,威力巨大的炮弹纷纷落在这些暴露在旷地上的士兵身旁,很多人被炸得粉身碎骨,一些大炮也被荷兰人所摧毁。郑军将领、礼武镇的指挥官林福也被荷兰人的来复枪所伤。这次进攻,使郑军士兵见识了红夷大炮的厉害,那崩山裂石的威力,令人吃惊。
第一次进攻热兰遮城以失利而告终。
郑军自从起兵以来,攻城战一直是其最大的弱项,虽然郑军曾经收复许多城池,但绝大多数都是不战而降,真正以攻坚战的方式赢得的城邑并不多。但是并不能说郑军在攻打城堡上一点经验也没有,虽然不能攻坚取胜,但可以采取长期围困的战术,只要时间足够长,城内的守军最终会被困死,除非投降。
郑成功曾经围困漳州城五个月,最后因清军援军赶到而最终失败;后来在南京城外的围困战也以失败告终,现在轮到热兰遮城,这次围困战能否成功呢?热兰遮虽然是一座孤城,然而也是荷兰在远东的一个重要据点,还是可能得到来自荷兰巴达维亚殖民当局的军事援助。郑成功多次写信给台湾总督揆一,劝他投降,但是揆一无一例外地拒绝,与此同时,分布在台湾其他地方的荷兰人纷纷向郑成功投降,人数大约有一百二十多人。郑成功劝揆一认清形势,并且表示即便荷兰坚守十年,郑军仍然会以无比的耐心等待最后的胜利。
对台湾总督揆一而言,另一大麻烦,是他与巴达维亚殖民官员之间存在很深的矛盾。在郑成功发动攻台之役前,荷兰殖民当局错误判断台湾战事不会爆发,因此准备进攻澳门的葡萄牙人,以夺取澳门这个重要贸易港口,但是揆一却认为郑军随时可能发动进攻,荷兰人在台湾的军事力量不够强大,反对在此时贸然出兵进攻澳门。巴达维亚当局对揆一非常不满,决定将他撤职,改派东印度检察长克伦克出任台湾总督。
克伦克率两艘舰船出发后,在大员湾海战中狼狈而逃的马利亚号快艇逃回到巴达维亚,并向巴达维亚殖民当局确认郑成功的军队已经发动征台战争,这下巴达维亚当局慌了手脚,组建一支七百名士兵、十艘战船的增援部队,由雅科布&;#8226;考乌率领,前往增援热兰遮城。
先期抵达台湾的克伦克及其两艘战舰,惊谔地发现迎接他的不是掌声与鲜花,而是严阵以待的郑军士兵,他居然吓得不敢下船登岸,在逗留几天后,索性将船驶向日本去了。
西历8月12日,由考乌率领的荷兰增援舰队经过一个多月的航行,终于抵达台湾。然而考乌与克伦克是一路货色,看到郑军的阵容强大,他心里凉了半截,不敢贸然上岸,以港内风浪太大为由,舰队在外港逗留了二十八天。一艘小船触礁搁浅,被郑军所掳获,船上的四十二名荷兰人都成为郑军的俘虏。
不论怎么说,荷兰援军的到来,还是使热兰遮城的守军为之一振,援军带来了二千二百磅的火药,还有一些物资,以及揆一盼望已久的战舰。荷兰人开始着手组织反击,9月16日,荷兰人出动了三艘大型夹板船、两艘双桅船以及十几条小艇,向郑军的船只发起进攻。
郑成功下令还击,宣毅前镇指挥官陈泽、戎旗镇左协、右协等军队率舰队迎击。荷兰舰队本来处于顺风向,但是出发不久后,风向突然逆转,反而处于逆风向,荷兰人的小艇驾驶灵活,逆风而行,率先与郑军舰队交手。郑军舰队并非纯粹以数量优势取胜,而是非常聪明地掩蔽起来,然后突然发起进攻。荷兰小艇的战斗力远不如大型战船,不多时,郑军便缴获了三艘荷兰小艇,荷兰人见不是对手,赶紧后撤。
不想荷兰人的运气不佳,其中两艘大型夹板船被海上冲到浅滩上搁浅,一艘是科克伦号,一艘是克登霍夫号。郑军乘机发起猛烈的进攻,科克伦号成为郑军舰炮的固定靶子,在火炮的轰击下,科克伦号遍体麟伤,最后在炮火声中被击毁。另一艘克登霍夫号战船,则被郑军以火船逼近,最后成功引燃,被熊熊的大火所烧毁。
郑军海军再次证明自己海上的实力,这场海上战斗只进行了一个小时,荷兰人的反击计划完全破产,损失了两艘大型夹板船与三艘小艇,人员伤亡约三百人。郑军方面也有不少的损失,伤亡一百五十余人,其中宣毅前镇副将林进绅在战斗中阵亡。
荷兰人反击的失败,使得热兰遮城内所有士兵无不沮丧,这支七百人的救援部队不仅只是杯水车薪,甚至新来的士兵也开始等待别人的救援了。
城内的情况日益恶化,在被困数个月后,荷兰人必备的生活物资开始缺乏,由于食物单一,缺乏洁净的饮水,很多荷兰士兵得了水肿病与败血病,几乎每天都有荷兰人被病魔夺去生命,表面上还坚固无比的热兰遮城,其实内部已经是显得脆弱不堪。
而更令人难以忍受的,是郑成功的军队仍然不依不挠地继续封锁围困,对很多荷兰人来说,似乎只有当热兰遮成为一座死城之时,才是战争的终点。
可是在11月6日时,台湾总督揆一意外地收到一封信。
这封信是清靖南王耿继茂写来的,耿继茂希望与荷兰人合作,乘郑军精锐部队集中于台湾时,一举击破郑成功在大陆的后方基地,这么一来,郑成功将陷入进退两难的困境之中。战争有时就是如此微妙,参战各方都考虑利益的最大化,清军既然在水师上无法与郑军抗衡,就企图借助于荷兰人的力量。
这封信令荷兰人仿佛看到一线希望,如果郑成功在大陆的基地被摧毁,那么将被迫回援,这样在台湾也难以立足。
揆一象抓到了一根救命的稻草一样,决定派出三艘威力最大、航速最快的夹板船,配备强大的火力,以及两艘小船,全副武装,准备驶往福建,配合清军作战,一举攻占郑军在福建的军事基地。
救援兵团司令考乌接受了这项任务,他率领五艘舰只组成的舰队向台湾海峡深处挺进。不过考乌接受此任务,却完全出自于私心,考乌在荷兰舰队遭郑军重创之后,他便考虑返回巴达维亚,他自称是要去争取更多的援兵,可是实际上他是想逃跑,他认为自己并不受到台湾荷兰当局的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