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痛失海澄(2 / 2)

黄梧心想,这样折腾下去,就算没有被处死,早晚也会被吓死,怎么办呢?他想了很久,妈的,一不做,二不休,干脆献了城投降清军算了。

这件事郑成功有责任,将这么一座重要的堡垒将给了一个差点被他处死的将领,不仅如此,郑成功还犯下一个大错,驻守海澄的后冲镇副将苏明,正是被处死的苏茂的胞弟。黄梧与苏明两人便一同筹划,派出心腹秘密到清军统帅达度联络,达度到福建后,抚战都非常不顺,正心生闷气,一听说黄梧要献海澄归降,顿时心花怒放,马上派出军队前往。

六月二十二日,清军抵达海澄,黄梧于夜半三更时,开城门迎接清军入城,然后宣布海澄降清。

黄梧献城投降的消息一到厦门思明,郑成功惊呆了。他马上指示甘辉统领陆师各镇、忠振伯洪旭统领水师右军前往,但是已经迟了一步了,清军大量的援军已经进入到海澄。当年海澄保卫战之后,为了加强海澄的防御工事,郑成功以冯澄世为督工,将海澄修筑成为一座坚不可摧的堡垒,城墙有二丈高,配置有大小铳三千余具,城外引河水环绕。这座为了防御清军的堡垒,现在却成为郑军难以逾越的屏障。

甘辉等人望城兴叹。

在海澄外有一土堡,守将为后冲镇副将林明,他拒绝投降,率军与黄梧对抗,洪旭等人率军援救林明,并且将土堡里的粮食、兵器统统运回厦门岛。

郑成功心知海澄难以攻下,下令召回大军,他顿足而叹:“吾意海澄城为关中河内,故诸凡尽积之。岂料黄梧、王元士如此背负,后将何如用人也。”

郑成功痛心疾首,海澄痛失,以继中左所遭劫后对郑军的又一次重大打击,而且其影响远远超过上次厦门岛之失守。

海澄不仅是一座坚不可摧的城堡,而且是郑军重要的军备库,这里储备了十万付铁甲,谷粟二十五万石,足够守军三十年之用,藤牌、滚被、铳炮、火药数万计。郑成功多年来想方设法筹来银饷、粮食并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所制造的武器设备,就这样一夕之间,成为清军的武器,痛惜哉,痛惜哉!

黄梧的叛变,其危害要远远超过施郎的叛变,对东南抗清事业起到巨大的破坏作用。鉴于黄梧的\"功勋”,清廷授他\"海澄公\"的爵位,黄梧凭借其对郑军底细的了解,竟然恶毒地向清廷献上所谓的\"平海五策”,这\"平海五策\"是:

迁徒沿海居民于内地,距海三十里,不令居住。

郑氏祖坟风水甚美,当令发掘。

郑氏有五大商,在京师、苏、杭、山东等处,经营财货,以济其用,当察出收拿。

郑氏虽居海中,而其田产财贿,皆在漳泉等处,当察出收官。

造八桨小船数十只,无风时出海以取厦门,四面环攻,令彼疲于奔命。

如果说黄梧出于自保而降清,实为无奈之举,此尚有情可缘,可是他居然当起清廷的鹰犬,设计出如此歹毒之阴谋,实令人发指。清顺治帝除了没有采纳第一条建议之外,其余四条全部采纳,对郑家祖挖墓剖棺。影响更大的是郑成功的海上贸易,郑成功虽然偏居一隅,但他仍然是东亚最大的海商,这主要是因为他建立起几条秘密的商业渠道,这些渠道甚至有都城北京,还有苏州、杭州等重要大城市,这岂不令清廷深感震惊,虽然黄梧并这些渠道具体情况并不太了解,但是仍然对郑成功在国内的商业贸易形成空前的打击。

与郑成功相比,黄梧的所作所为更为恶毒,这导致郑、黄两家的仇恨数十年不能消解,十九年后,郑成功的儿子郑经再夺海澄后,黄梧的儿子黄芳度投井而死,郑经砍下黄芳度的脑袋悬挂于竹竿示众,并将剖开黄梧的棺材,戳尸斩首,以解心头之恨。

郑成功是一个非常坚强的人,而且自信得几近偏执,几乎没有任何事情足以挫伤他的自信,但是黄梧的叛变,对他是一生中最大的挫伤,他可能第一次显得不那么自负了,他怀疑了,他的自信动摇了,他产生了问题:“后将何如用人也?”

如何用人,这确实是太难解答的问题了。

是他治军严苛之过吗?也许是,但郑成功可能不这么认为,如果他足够严苛,黄梧的脑袋早就搬家了,还能叛变吗?

黄梧的叛变,不仅是丢了一座城,丢了大量的物资,提出了平海五策,还有一点非常重要,他的叛变,使郑成功的心理发生重大变化。黄梧事件还牵扯出其他一些事情,第一件是兵官张光启、兵都事黄璋对黄梧的恶语相激,是导致其叛逃一个原因,郑成功下令逮捕张光启与黄璋二人;第二件是当时担任右戎旗镇指挥官的杨琦被告发,当时揭阳会战时,黄梧的军队兵器、铠甲丢失颇多,杨琦以左冲镇的兵器铠甲借给黄梧,以致于郑成功在下令调查黄梧时,没有追究他这方面责任,这也是黄梧最终得以保命的一个原因。郑成功因此怀疑杨琦的不忠诚,所以将他调离右戎旗镇指挥官的职位,改由在海澄坚决拒绝投降的林朋出任该镇指挥官。

这两件事,都表明郑成功对部将们的忠诚深感失望,这些人背地里做了这么多手脚,那么其他人呢?是不是一样表面顺从而内心却另有算计呢?郑成功摸不清这些底牌了。

其实,郑成功在领导力与统御力方面的才能已经是出类拔萃,这使得南明中各抗清力量纷纷衰亡之时,只有他能倔强地崛起,与清廷分庭抗礼,顽强地战斗。他过分的严苛,导致施郎、黄梧相续叛变,但是总体上,他的将军们大多仍然忠诚他,忠诚于抗清事业,因此他也没有一蹶不振。

1秒记住114中文:www.。手机版阅读网址:.

<r r="//."></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