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痛失海澄
1656年,南明永历十年,清顺治十三年。新年隆隆的鞭炮声,似乎预示着这一年的战争比往年更加激烈。
清潮州总兵刘伯禄在两度被郑军击败后,又一次卷土重来,率领潮州、惠州两地清兵共计一万余人,兵临揭阳城附近的西关外。
南征统帅黄廷召集诸将,商议作战机宜。左前锋指挥官苏茂自告奋勇道:“刘伪将去年八月被我两杀二捷,亡魂丧胆,虽有新援之兵,俱皆先年战败之余,何足济事?此来不过逼于靖、平二酋,来此塞责耳,岂敢恋战?自愿领兵杀截,不效,依军令。”
黄廷同意苏茂的意见,于是制定了作战方案。这个作战方案,以苏茂的左先锋镇为第一攻击波,以黄梧的前冲镇、杜辉的护卫左镇为第二攻击波,林文灿的殿兵镇、黄胜的援剿右镇为后援兵团,杨正的后劲镇负责迂回到清军的后方,并且约定了作战的日期。
然而,急于立功的苏茂却在约定的时间之前便发起进攻。黎明时分,苏茂在没有照会其他部队的情况下,便擅自率军出击,军队刚一出动,便被清军探子所侦知,刘伯禄马上集合军队,埋伏在西关城外,布下圈套,只等着苏茂的到来。
苏茂正准备急行军以直捣敌军老巢时,忽然清军从左右杀出,将他的部队截为两段,首尾冲击,苏茂阵脚大乱,军队面临被分割围歼的危险。苏茂情知中计,奋力拼杀,在战斗中身中两箭,外加一处枪伤,经过殊死搏杀,终于突围而出。
清军紧追不舍。此时,南征军统帅黄廷已经发现苏茂违令擅自出战,赶紧督诸镇前往援救,可是苏茂军已是兵败如山倒,而清军士气如虹,锐不可挡。前冲镇黄梧、护卫左镇杜辉见清军来势凶猛,不敢恋战,略一交锋便引兵退去,结果黄廷手中只剩下林文灿的殿兵镇与黄胜的援剿右镇。黄廷指挥两镇官兵殊死抵挡,终于遏制住了清军的进攻,在郑军的顽强反扑下,清军伤亡数千人,只得收兵回营。这次阻击战,郑军付出巨大的代价,援剿右镇的指挥官黄胜与殿兵镇的指挥官林文灿全部战死。
这次失利,乃是郑军入粤后之一大挫折。黄廷将战败的情形写了一份报告,上达郑成功,郑成功一方面紧急派遣戎旗镇入粤支援,另一方面派差兵官张光启到揭阳,调查西关战役失利的原因,把苏茂的左先锋镇、黄梧的前冲镇与杜辉的护卫左镇全部调回厦门思明州。由于大大削减揭阳的守军力量,郑成功下令放弃揭阳,由黄廷率其余各镇从海路南下,试图与西南永历政权取得联系。
黄廷舰队一路南下,直到盐州、海州、大星所,夺取清乌尾船百余只,但是未能与西南抗清力量取得联系。
郑成功开始清算西关战役中将领的责任,他的严厉令人胆战心惊,苏茂以\"慢师轻敌、致失兵丧将\"的罪名被判处死刑,同时,黄梧、杜辉以\"应援退却\"的罪名,也被判死刑。黄梧与杜辉不服,抗辩道:“苏茂欺敌轻阵,以致败亡,非我等罪。”由于郑军中两名镇将已经在西关战役中战死,如果再处决三名高级将领,将大大影响郑军的指挥系统,所以诸将纷纷求情,最后郑成功饶恕了杜辉与黄梧,责令他们两人戴罪立功,而苏茂则被斩首。
苏茂自接任施郎的左先锋镇指挥官以来,在诸多战役中表现杰出,虽然轻敌致败,但其主动出击的斗志也是应该肯定的。郑成功之所以杀苏茂,大约是与当年苏茂放走施郎有关,这些年来,苏茂尽管战功不少,但他的职位一直是左先锋镇指挥官,而当年与他同级别的将领,象黄廷已经是他的顶头上司,万礼当年军职低于苏茂,现在位居苏茂之上。所以苏茂估计心里不平衡,故而急着想要抢立头功,但头功没立到,反倒丢了一颗脑袋。
郑成功治军的冷酷与严厉,埋下的后患无穷。
杀了苏茂后,后冲镇指挥官周全斌接管左先锋镇,木武营营官华栋接管后冲镇。郑成功派华栋的后冲镇与黄梧的前冲镇驻守海澄,为海澄的丢失埋下了伏笔。
清军统帅达度在劝降郑成功失败后,在各地征调船只,准备兵分两路,进攻郑成功。一路以泉州守将韩尚亮率拼凑起来的水师船只,进犯厦门思明州;另一路则由达度自己统领陆军,进屯郑氏老家石井,准备进攻白沙城。
为了抗击清军的入侵,郑成功再次下令将思明与白沙的平民以及将士的家眷转移到海上诸岛上,然后调遣水陆官兵,布阵以待。
清军海军总指挥韩尚亮制订了三路出击的计划:一路进犯白沙,一路进犯金门、浯州,另一路进犯厦门思明。
三月十六日,清军水师大举从泉州出发。郑军早就注视着清军水师的一举一动,并将舰队停泊于晋江金井乡南的海角的围头湾,清军舰队一出发,郑军舰队马上拔锚迎战。
郑军出动海军中的精锐部队水师左军、水师右军以及援剿左镇、信武营、水师内司镇左协、右协等。清军的水师的船只大多从渔船、商船、沙船改造而来,与郑军相比明显居于劣势,刚一交锋,清军冲锋在前的船只便遭遇到了王明率领的左协舰队,郑军舰队拥有铳船,就是炮舰,王明下令铳船开炮,结果一阵巨响后,清军的船只马上被击沉一艘。清军一看不是对手,不敢继续前进,赶紧调头要逃。
郑军水师马上乘势追击,此时忽然狂风大作,原本晴朗的天空变得阴沉,海面上雾气濛濛,可见度非常低,甚至找不到敌人的船只。郑军水师见天色突变,非常明智地马上转舵,撤回围头湾停泊避风。
清军水师的反应速度慢了一些,来不及躲进泉州港与深沪港,结果在狂风的猛烈袭击下,损失惨重。有一些清军船只被大风吹刮到了郑军停泊的围头湾,马上被郑军水师所掳获;还有一些船只随波逐流漂到金门、青屿,清军官兵弃船登岸后,马上被向岛上的郑军乞降;还有一些船只漂向大海深处去了,连清军的海军总指挥韩尚亮的船只也被狂风袭沉,韩尚亮葬身于大海。
这阵神风,令郑军水师大获全胜。光是漂到郑军港湾之中的清军船只,被郑军掳获的大船就有十艘,负隅顽抗被郑军击沉焚毁者,有三十余艘,还有十余艘清军在弃船后,被狂风卷到外洋无法收回。
这场胜利赢得十分痛快淋漓,郑成功下令将俘虏的清军士兵割掉耳朵与鼻子,放回见清军统帅达度,然后告诫达度\"毋得轻为动兵”。达度仰天长叹,虽然清军不可一世,但是跨海作战,难以上青天!只得下令收师返回泉州。
由于黄廷的南征兵团一直未能与西南的抗清力量会师,郑成功召回南征大军,准备集中力量,再度发动北征。
可是正当此时,一件令郑成功震惊的事情发生了。
驻守在海澄的前冲镇指挥官黄梧叛变,将海澄拱手让给清军!
自从西关战败后,苏茂被杀,黄梧也险些丢了性命,被郑成功责守海澄,待罪立功,而且郑成功强调,如果再犯过失,二罪并罚。这意料着只要黄梧有一点闪失,必然要掉脑袋。可想而知,在郑成功的严苛法令面前,黄梧是何等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坐卧不安。这个时候,曾经参予调查苏茂、黄梧的兵官张光启、兵都事黄璋两人,还对黄梧进行言语上的恐吓,这更令黄梧心惊肉跳。